百科词条:锥花属 (最后修订于2010/10/28 15:12:46)[共489字]
摘要:中文名锥花属拼音名zhuihuashu拉丁名Gomphostemma中国植物志65(2):100描述GomphostemmaWall.exBenth.锥花属,唇形科,约36(-40)种产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6种,产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及台湾等省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叶大,被星状毛,具齿;花序为聚伞花序,或再组成穗状圆锥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或生于茎的基部,稀为顶生;花大,紫红、黄至白色;花萼钟形、倒圆锥状钟形至管形,10脉,萼齿5,相等或近相等;花冠直或弯,筒纤弱,喉部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微作盔状,下唇平展,3裂;雄蕊4,前对较长,花药成对接近,药室平行,横生;子房4裂,花柱先端近相等2浅裂;花盘全缘或具齿;小坚果秃净或被毛,核果状,种脐斜,果皮肉质。属下物种被粉变种、被粉小花锥花、槽茎锥花、长毛锥花、抽葶锥花、光泽锥花、光泽锥花(原变种)、海南锥花、茎花变种、茎花中华锥花、宽叶锥花、木锥花、拟长毛锥花、三角齿锥花、台湾锥花、细齿锥花、小齿锥花、小花锥花、小花锥花(原变种)、硬毛锥花、中华锥花、中华锥花(原变种)、中间光泽锥花、紫珠状锥花......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昆明植物所在杜鹃花属植物的生殖隔离研究中取得进展
类群主要集中在草本植物中。至今尚未见到包含合子前和合子后隔离的木本植物研究。究其原因,木本植物合子后阶段的生长周期太长,很难量化。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组的副研究员马永鹏一直从事包括杜鹃花属植物在内的云南特色观赏植物自然杂交起源及其同域分布物种的生殖隔离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研究组针对广布种马缨花杜鹃(Rhododendrondelavayi)和特有种蓝果杜鹃(Rhododendro
- 升麻
枝。下部茎生叶具有长柄,叶片三角形或菱形,2~3回三出羽状全裂,叶下表面沿脉疏被白茸毛或全部被白色绵毛;茎上部的叶较小,具短柄或近无柄,常1~2回三出或羽状全裂。圆锥花序,具分枝3~20条,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灰色或锈色的腺毛或短毛;花两面性,萼片5,花瓣状;雄花多数;皮2~5。骨突果长圆形,被贴伏的柔毛,顶端有短喙。种子具膜质鳞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
- 报春花属自然杂交或致耐寒基因转移
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孙卫邦研究组的博士马永鹏日前与丽江高山植物园的博士吴之坤合作,发现报春花属植物自然杂交或致耐寒基因转移。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学纪事》。据马永鹏介绍,报春花属约有500种,是报春花科中观赏价值极高的一个大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高山地区,仅有极少数种类分布于南半球。我国有报春花属300多种,主要分布于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域,该区域被认为是报春花属植
- 版纳植物园报春花属植物传粉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a)研究样地;(b)鼻颜蚜蝇取食花粉;(c)瑞熊蜂正常拜访花;(d)瑞熊蜂盗蜜。花柱异长(Heterostyly)存在于被子植物的28个科中,是指在一个居群内,根据雄蕊和雌蕊的高度可以区别出两种或者三种花的表型,而花表型之间雌雄蕊的高度是互补的。其中两型花柱(Distyly)比三型花柱(Tristyly)普遍,两型花柱植物的长花柱表型具短的花药和高位柱头,而短花柱表型柱头在低位而花药在高位。由
- 《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四肢病诸候(凡十四论)]十二、脚中忽有物牢如石如刀锥所刺候
言脚下有结物,牢硬如石,痛如锥刀所刺。此由肾经虚,风毒之气伤之,与血气相击,故痛而结硬不散。《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二奇病续抄]肉出如锥
一人忽然遍身肉出如锥,痒痛不能饮食,名血拥。用赤皮葱烧灰,水淋汁洗沃,内服淡豆豉汤数盏愈。《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奇方类编》:[奇疾方]肉锥怪病
有人手足忽长倒生肉,刺如锥,痛不可忍者,但食葵菜即愈。(夏子益奇疾方)《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六奇病]遍身忽然肉出如锥痒而且痛不能饮食
此名血摊症,不速治,则溃烂脓出,急用赤皮葱烧灰淋洗,内服淡豆豉汤数盏自安。《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九足部]足忽如锥刺痛
用生大黄以醋磨浓汁,抹痛处,数次即愈。手痛亦如之。《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医心方》:[卷第十八]治铁锥刀不出方第十七
《葛氏方》治铁入骨不出方∶取鹿角烧作灰,猪膏和敷之。《录验方》治箭镞及兵刃锥刀,刺折在身中,不出方∶白芷(三分)白蔹(三分)凡二物,冶筛,酒服一刀圭,日三。又云∶治锥刀入腹方∶梨花煮取汁,服之,大良。《医心方》北宋日本、丹波康赖公元984年
- 《奇效简便良方》:[卷一身体]遍身忽然肉出如锥,痒而且痛
名血摊症,不速治,则溃烂脓出急用赤皮葱烧灰淋洗,内服淡豆豉汤数盏,愈。自头麻木而下(至心窝即死),由足上麻(至膝即死)小孩粪(要干者),阴干(瓦上焙至烟尽为止),每服三钱,豆腐浆调服,或豆腐调亦可。或吴茱萸熟醋调敷两足心,周时一换,以愈为止。遍身生潦泡如梨,破则水流,其泡复生,内有小石一片如指甲大三棱、莪术各一钱,为末,酒调服。《奇效简便良方》
- 我国发现兰科新纪录种勐远玉凤花
本报讯(记者张雯雯)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助理研究员刘强和李剑武在西双版纳州关累镇勐远考察石灰山季雨林时,发现了兰科玉凤花属植物的新纪录种,并根据发现地将其中文名译为勐远玉凤花。据悉,该新纪录种为我国首次发现报道。刘强介绍说,兰科玉凤花属植物全世界分布多达6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目前,我国记载的有54种,其中19种为我国特有种。玉凤花属植物由于块茎2个对生,形似
- 金色狗尾草
色狗尾草 学名Setariaglauca(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全国各地。为害作物参见狗尾草。形态特征茎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节外生根,株高20一90cm。叶片条状细长,叶片基部多具毛;叶鞘扁且窄,浅红色,光滑无毛;叶舌由1mm柔毛围成圈状。圆锥花序圆柱状,直立;刚毛金黄色或略带褐色,长8mm,椭圆形;小穗有1—2个花,先端稍尖,一般一簇中仅一个发育;一颖长为小穗的1/3左右,
- 锥体外系(皮质--脑桥--小脑系)
锥体外系(皮质--脑桥--小脑系)作者:
- 锥体外系(纹状体——苍白球系)
锥体外系(纹状体——苍白球系)作者:
- 曲马多硬膜外连续镇痛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报告
曲马多作为强效镇痛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出汗、口干、眩晕和口麻等。曲马多硬膜外连续镇痛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临床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14岁,80kg。8个月前因左股骨干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采用硬膜外连续镇痛。配药方案:0.156%布比卡因含芬太尼200μg共240ml。泵速为5ml/h,止痛时间为48h,止痛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8个月后行钢板取出术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2例
病史,急诊血WBC6.5×109/L,N70%,L22%,Hb110g/L,MP(-),血Na+135mmol/L,Ca2+2.4mmol/L,血糖4.2mmol/L。结合临床资料,初诊为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反应,予安定10mg肌注,静滴5%葡萄糖500ml加VitC3.0g约30min后症状缓解。 例2,女,14岁,因舌头发硬,发音困难,双上肢不自主抖动,双眼向上凝视30min于2003年1月来
- 东莨菪碱静滴治疗锥体外系反应18例临床分析
,依次为腺体、瞳孔、膀胱、胃肠道、心脏,中毒剂量才出现中枢作用。山莨菪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很小。而东莨菪碱对震颤麻痹症有缓解流涎、震颤和肌肉强直的效果,可能与拮抗中枢神经的乙酰胆碱作用有关,属中枢神经性抗胆碱药,而且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强,故对患儿的恐惧哭闹有镇静作用。 依据以上理论,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治疗锥体外系反应,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025450内蒙古赤峰,赤峰市巴林左
- 西比灵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5例报告
治疗:5例给予停服西比灵,加用安坦2~4mg和(或)心得安10mg,每天3次,口服,其中4例锥体外系反应1~20天逐渐消失,1例持续达半年之久,症状才逐渐消失。 2讨论 西比灵又名盐酸氟桂利嗪,属双苯烷类钙通道阻滞剂中哌嗪类的双氟化衍生物,为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钙通道拮抗剂,临床广泛用于偏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功能障碍引起的眩晕的治疗有良好效果,亦可以用于脑动脉硬化症及急性
- 精神病人出现锥体外系神经症状1例的治疗与护理
80次/min,R20次/min,BP14/10kPa,体重52kg,口服盐酸氯丙嗪每次25mg×6片,每日2次,静脉滴盐酸氯丙嗪100mg加5%G.N.S500ml,连用3天,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神经系统症状。后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0.3mg,症状缓解,患者精神一般,测生命体征无特殊,患者出现恐惧心理。2治疗与护理(1)使用对抗药物处理,如肌注氢溴酸东莨菪碱,减量盐酸氯丙嗪25mg&ti
- 口服胃复安片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3例分析
笔者将临床上遇见的3例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综合征报告如下,以引起重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1临床资料男3例,年龄分别为5,14,7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伴恶心、呕吐服药2例,因消化道不良致呕吐服药1例,其用量各为:5岁患儿10mg口服3次/d,4h服用药物2次;14岁患者误服25mg,口服3次/d,4h服用药物2次发病基层误诊,继续服药,每次服药后30min~1h发病,输液缓解,累计45片;70岁20m
- 阿立哌唑的锥体外系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EPS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剂量及剂量增加速度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仅有用药剂量进入模型(P<001)。 3讨论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属于强5-HT2阻断/弱D阻断类型,比值较大,并且刺激DA从突触前膜向后膜释放,增加DA神经元间隙中DA的水平,从而减轻了EPS[5,6]。阿立哌唑的D2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活性以及对5-HT2
- 左氧氟沙星致严重锥体外系症状反应2例
泄,约70%在24h内随尿液排出,本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局部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红斑,亦可能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剂量过大时有可能出现抽搐、谵妄、锥体外系症状,本文2例患者使用剂量、输液速度均在要求范围内,发生严重锥体外系症状反应比较少见。鉴于上述本文2例患者情况,建议本品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肾功能衰竭
-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原因及治疗结果。方法本文对临床上确诊为胃复安引致的锥体外系症状20多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分析其引起的原因及易造成误诊误治的结果。结论提出临床医生应扎实基础知识,在诊疗上要全面思维,避免误诊误治。【关键词】胃复安;锥体外系症状;多巴胺受体临床上应用大剂量或长期小剂量的胃复安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并不少见,尤其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更为常见。在门诊单剂量引起的急性肌张
-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22例分析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症状曾有报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7~56岁。7~14岁11例,按胃复安10mg口服3次/日,两例在服药过程中同时肌注胃复安出现症状;15~18岁10例,按口服3次/日10mg2例,15mg1例,25mg1例。56岁1例为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服胃复安100片)。出现症状的时间:3h内出现症状的2例,均为自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症状20例分析
种止吐药,临床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调整胃活动、促进胃动力恢复正常,而且价格低廉,故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002年8月~2006年6月我院急诊科诊治了20例因肌内注射或口服胃复安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的患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20例患儿中男15例,女5例,年龄8个月~3岁,中位年龄1.5岁。急性胃肠炎10例,消化不良5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予胃复安0.4~0.5mg/kg肌内注
- 口服胃复安10mg引起锥体外系症状3例
,头向后仰、双眼上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阻阳性,四肢肌张力均增高,未引见病理征,经肌注异丙嗪12.5mg后入睡,3h后清醒,症状消失,无再复发。 2讨论 胃复安为普鲁卡因衍生物,属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极易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黑质、纹状体通路,阻断多巴胺受体,从而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而儿童对胃复安非常敏感,用药剂量稍有控制不住,可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肌震颤、手颤、下肢抽搐,头后
- 什么叫锥体外系统?
锥体外系统是运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锥体系统以外的运动神经核和运动传导束,由基底神经节(新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旧绞状体——苍白球、黑质)和丘脑底核、红核、网状结构等组成,主要调节肌张力、肌肉的调节运动和平衡。锥体外系统损害,可出现肌张力的改变,不自主多动,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舞蹈症、舞蹈样手足抽动症和扭转性痉挛等。作者:不明
- 甲氧氯普胺致儿童锥体外系综合征1例报告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儿童锥体外系综合征 甲氧氯普胺为止吐药,用于治疗化疗及手术后呕吐,还可以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等。其副作用临床表现为颈强直、四肢麻木、抽搐、斜视等。现将本院遇到的甲氧氯普胺致儿童锥体外系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儿,男,7岁,因急性支气管肺炎伴有呕吐,当地诊所给予甲氧氯普胺15mg肌注,约3h后出现四肢震颤,颈部肌肉阵发性向右扭转痉挛。发病2h后到我院诊治。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报告
该区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另外,其尚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主要用于胃肠功能失调所致的恶心、呕吐等。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乏困、便秘等,下面介绍我院最近接诊的1例因误服过量胃复安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患者,男,7岁,因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入院,诊断为胃肠功能失调而采用胃复安,并下医嘱每天3次,每次5mg,饭前30min口服。而患儿家长回家后竟忘记了医嘱,于是在尚不能完全读懂说明
- 百喘朋致锥体外系反应6例临床分析
由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盐酸麻黄碱为α和β受体拮抗剂,其中β2受体拮抗可解除支气管痉挛。二者合用对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如果服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其中锥体外系反应属于比较严重的反应。 百喘朋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与苯海拉明有关,此药剂量过大可引起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它能阻断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对高级中枢神经的抑制性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因此出现脱抑制而出现兴
- 宫颈电环锥切术和冷刀锥切术对妊娠影响的对照分析
4/36,38.88%)高于对照组(14/68,20.59%)(P=0.048),风险比为2.455(1.007~5.985),LEEP组(10/48,20.83%)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早产与锥切的深度密切相关,锥切深度大于15mm后早产风险比明显升高;CKC组平均孕周(36.9±2.4)低于对照组(37.8±2.6)(P=0.049),LEEP组(38.1±2.4)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
- 氟哌利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2例报告
【摘要】氟哌利多是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比较常用镇静和止吐药物,其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则相对比较多见,在应用的时候应当引起注意。【关键词】氟哌利多;锥体外系反应 氟哌利多常应用于临床麻醉。通过阻断边缘系统、下丘脑和黑质、纹状体等系统部位的多巴胺受体产生很强的安定作用、镇吐作用和锥体外系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1]。本文就此反应报告2例病例。 1病例资料 例1,女,26岁,体重64kg
- 硬膜外术后镇痛引起锥体外系反应6例报告
氧,4例静脉注射安定10mg,2例静脉注射苯海拉明15mg。 1.3结果10~50min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发作。 2讨论 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恶心、呕吐较常见。氟哌利多属于丁酰苯类药,有强效镇静、镇吐作用,对预防各种手术的PONV,尤其是防治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有良好效果,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反应机制是新纹状体中存在的抑制性多巴胺递质和兴奋性的
- 胃复安致儿童锥体外系反应6例临床分析
笔者在临床遇到6例应用胃复安后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儿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例患儿中,1~3岁4例,8岁1例,10岁1例。用药剂量及反应时间:1例1岁小儿因其奶奶给其误服胃复安2片/次,2次后发病;1例10岁因间隔1小时连续肌注胃复安10mg2次后发病;余小儿均按胃复安0.3~0.5mg/kg,3次/d口服2日后发病。原发病:1例误服,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急性胃炎。临床体征:1例小儿表现为双
- 氟哌利多并发锥体外系反应1例
,有加强镇痛作用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氟哌利多是网状结构的阻滞药,并能抑制催吐化学反应区(CTZ),具有强安定镇吐作用[1],有较缓和的α受体阻滞作用,通过阻滞前脑中边缘系统—中间皮层多巴胺受体,使锥体外系纹状体的递质乙酰胆碱相对占优势,从而引起许多特征的神经病方面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静坐不能及迟发性运动障碍[2],氟哌利多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通常是在应用较大剂量时发生,发生
- 口服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报告
P120/70mmHg,P80次/min,神志清晰,精神烦躁,表情痛苦,强迫体位,检查配合,右上肢肌肉震颤,颈部肌肉僵直。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口服胃复安中毒致锥体外系反应。给予静脉输液以促进药物排泄,口服安坦及按摩等对症治疗,约2h后症状逐渐缓解,4h后恢复正常。 2讨论 胃复安即甲氧氯普氨,又名灭吐灵。是多巴胺受体阻滞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 氟哌利多诱导锥体外系反应5例报告
我院自1998~2002年,因静脉应用氟哌利多而诱导病人出现锥体外系反应5例,现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20岁,平均33岁,其中4例原发病为阑尾炎,1例为卵巢囊肿。均行锥管内麻醉,其中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2例腰麻,且麻醉效果均不满意,加用氟哌利多5~10mg,静注。 1.2临床表现其中4例手术后24h内、1例于24h后出
- 治疗量氯丙嗪致小儿锥体外系反应3例
【关键词】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 例1,女,8个月体质量8kg,因发热、腹泻、呕吐2d,颈部后仰0.5h入院。6h前肌注氯丙嗪8mg止吐。体检:T38.5℃,轻度脱水貌,神志清醒,双眼上翻凝视,两侧瞳孔正常,对光反射良好,颈部抵抗,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肝、脾未能触及,肠鸣音亢进。四肢肌张力增高,伴有无规律震颤。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脊液澄清,常规检查及涂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急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18例分析
胃复安又名灭吐灵、甲氧氯普胺,其为中枢性止吐药,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在肿瘤病人化疗治疗过程中为常用的止吐药物之一,其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反应。现将我院诊治的18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肿瘤住院化疗病人,男7例,女11例,年龄18~62岁。应用顺铂、5-FU、阿霉素等药物联合化疗。胃复安均为静脉点滴,10~20mg/d,与化疗药物同时应用。恶心、呕吐明显者联合应用恩丹西酮等止吐药物
- 克氏锥虫的新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表达研究
【摘要】 目的为了探索克氏锥虫的谷胱甘肽依赖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方法使用基因克隆与表达鉴定的方法学对克氏锥虫谷胱甘肽依赖的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和表达。结果一个全新的、18kDa的克氏锥虫单拷贝过氧化物酶基因被完全克隆到E.coli的表达载体pHrcHis上,并测序。蛋白序列分析表明与基因库谷胱甘肽依赖的过氧化物酶有高度的同源性。其表达蛋白被纯化分离,测定其酶活性显示了良好的活性,并能被亚油酸-氢过
- 氟哌啶醇引起锥体外系反应20例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氟哌啶醇 氟哌啶醇为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内多巴胺转化有关,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作用较强,也有较强的镇吐作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且价廉经济。该药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这与用药剂量和时间长短有关。因此,选用此药需注意掌握剂量,随时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现将氟哌啶醇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观察与
-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范围和锥体细胞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梗死范围和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S组(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组(葛根素预处理组),每组24只,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同时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的SD大鼠模型。用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区锥体细胞数。结果S组未见梗死灶,P组脑梗死范围明显比I
- 羟丁酸钠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并发脑缺氧1例报告
太尼或氯胺酮等配合使用,或作其它麻醉的静脉辅助药。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首先作用于大脑皮层的灰质,海马回和边缘系统,引起和自然睡眠相似的睡眠,但它对脊髓和丘脑的传导系统无抑制作用所以不能镇痛。羟丁酸钠引起锥体外系症状产生原理,是否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同时作用锥体外系,致使锥体外系产生功能紊乱—锥体外系症状。由于此症状引起高代谢性缺氧及呼吸道不全梗阻,导致缺氧。如此同时未及时吸氧、镇静,必然缺氧进行性加
- 龙眼肉
10m,树皮暗灰色,粗糙,枝条灰褐色,密被褐色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12,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20cm,宽2~5cm,全缘或微波状,下面粉绿色。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有锈色星状柔毛;花小,杂笥,黄白色;花萼5深裂,黄色;花瓣5,被白毛,花盘明显;雄蕊7~9;子房上位,密被毛。果球形,外果皮黄褐色,略有细瘤状突起。鲜假种皮白色透明,肉质味甜。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7~
- 青果
eusch.的果实。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10~20m。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5,对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长6~19cm,宽3~8cm,先端尾状渐尖,下面网脉上有小窝点。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两性或杂性;萼杯状,3浅裂;花瓣3~5,白色,芳香;雄蕊6,子房上位,3室,每室胚珠2。核果卵形,长约3cm,青黄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多为栽培。主产福建、
- 稗草
inochloacrusgalli(L.)Beauv.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芒早稗、水田草、水稗草等。广布全国各地。主要为害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形态特征秆丛生,基部膝曲或直立,株高50—130cm。叶片条形,无毛;叶鞘光滑无叶舌。圆锥花序稍开展,直立或弯曲;总状花序常有分枝,斜上或贴生;小穗有2个卵圆形的花,长约3mm,具硬疣毛,密集在穗轴的一侧;颖有3—5脉
- 肉桂
resl的树皮。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芳香。树皮灰褐色,幼枝有四棱,被灰黄色茸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短尖,基产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离基三出脉;具叶柄。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片6,白色;能育雄蕊9,3轮,内轮花丝基部有腺体2,子房卵形。浆果紫黑色,椭圆形,具浅杯状果托。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次年2~3月。 多为栽培。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采制 多于秋季
- 细锥香茶菜的生药鉴定
【摘要】目的对细锥香茶菜药材作生药学鉴定。方法从根、茎、叶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反应过程中进行观察。结果细锥香菜的茎叶、花、果实及根的性状。组织构造,独特理化反应体现该生药的内含物质。结论各具特有的鉴别、特征可作本品的生药鉴定。关键词细锥香茶菜生药鉴定细锥香茶菜又名瘌克巴草[1],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RabdosiaCoetsa(Buth-Ham.ex.D.Don)、Har。《新华本草纲要》载
- 枇杷叶
yajaponica(Thunb.)Lindl.的叶。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互生,长椭圆或倒卵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楔形,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被锈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具淡黄色绒毛,花芳香;萼征5;花瓣5,白色;雄蕊20;子房下位,2~5室,每室胚珠2,花柱2~5,基部合生,有毛。梨果卵形,扁卵形或长卵形,橙黄色,肉甜。种子1至数粒,棕褐色,有光泽。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
- 落新妇
基生叶2~3回三出复叶或羽状复叶,有长柄,柄上有长柔毛,小叶卵形或卵状菱形,长2~10cm,宽1~4cm,边缘有重锯齿,两面叶脉上疏生硬毛;茎生叶较小,2~3片。圆锥花序,密生棕色长柔毛或间有腺毛,花密集;花瓣5,狭条形,紫红色;雄蕊10,花药青色。果长3~4mm。种子多数,长形,两端细尖。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或灌木林下阴湿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制 夏、秋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