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注射法

目录

1 拼音

zhuī guǎn zhù shè fǎ

2 操作名称

椎管注射法

3 椎管注射法的目的

1.诊断  通过测定脑脊液压力、脑脊液动力学试验、脑脊液的外观色泽和清亮度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判定是否有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中枢损害,如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中枢浸润及相关并发症。

2.治疗  向椎管内注射化疗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恶性血液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4 禁忌证

1.穿刺部位及其附近有感染者。

2.颅内压力明显增高,特别是有脑疝征象者。

5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本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2.材料  腰椎穿刺包一个,腰椎穿刺针一付(消毒)(7号或9号),橡皮手套一双(消毒),2%奴佛卡因4ml(或利多卡因),无菌标本瓶2个,地塞米松5mg及相应的治疗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10mg或阿糖胞苷50mg等),生理盐水100ml 1瓶、消毒用碘酒、酒精棉若干、5ml空针一付(整个空针及外表面均应消毒无菌,以便操作)、2ml空针一付。

6 方法

1.病人取侧卧位于硬板床上,双手抱膝或尽力双下肢屈到腹部,头向前屈,充分展开腰椎棘间隙。

2.常以腰椎第3、4间隙后正中线为穿刺点,(在左右髂嵴连线中点上),也可在腰椎第4、5间隙穿刺。选定穿刺点后作一标记。

3.按常规碘酒、酒精依次消毒,范围在围绕穿刺点周围10cm,铺孔巾,在已做好标记的穿刺点做局部麻醉,先作一皮丘,然后依次麻醉皮下、软组织,在针进入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突破感且阻力突然变小,此时可轻微回抽针筒,如有脑脊液回流,应将麻醉针退回至硬脑膜外,再回抽,证实无脑脊液回流时,再推注少许麻药至局部。

4.术者以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腰穿针,由穿刺点针斜面向头端与穿刺平面垂直缓和进针。针至皮下后,应与脊柱的矢状线保持一致,当针通过嵴间韧带和硬脊膜时还可感到阻力骤减。缓慢拔出针芯,如有脑脊液顺利流出,说明穿刺成功,即接上压力计测定脑脊液初压。如无脑脊液流出,可轻转动穿刺针或稍向前再推进(应放进针芯后再操作)。如穿刺中遇脊椎骨阻挡或前述操作后仍无脑脊液流出,应将穿刺针退至皮下,并使针尖稍向头端倾斜,再重复上述操作。

5.穿刺成功后即测压,然后以无菌标本瓶收集脊液1~2ml,作细胞计数和球蛋白试验;再用另一无菌瓶收集3ml脑脊液,作生化检查,必要时可做病理、细菌学检查,然后再次测定末压。正常脑脊液初压范围为80~180mmH2O。

6.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初压不高而怀疑有椎管梗阻者应作此实验。助手压迫病人腹部。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说明针尖斜面已进入蛛网膜下腔,继而压迫双侧颈静脉,如液柱迅速上升,放手后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者,动力学试为阳性,说明椎管通畅,反之,压迫后液柱不上升或升降极缓慢者,动力学试阴性,说明椎管有完全或部分阻塞。

7.收集完标本,插入针芯,然后由助手消毒无菌生理盐水,术者抽吸生理盐水约2~3ml,溶解稀释所要注入椎管内的药物,并与地塞米松5mg混合均匀(减轻注药时的反应),再次缓慢拔出穿刺针芯,将装有药物的针管接上固定好。再次证实穿刺针仍在蛛网膜下腔内(有脑脊液顺利流出),缓慢推注药物入蛛网膜下腔。推注过程整个时间不得低于10分钟,并随时检查,以保证穿刺针仍在硬脊膜内。椎管注药完毕后,取下针管,插入针芯,缓慢拔出穿刺针,局部再次以碘酒消毒,以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8.术后病人去枕仰卧6小时,或俯卧2~4小时,如压力偏高者,须卧12小时并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瞳孔等变化,以防脑疝。

7 注意事项

1.如遇穿刺伤,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换针穿刺。切勿在腰椎1、2椎间隙以上穿刺。

2.如操作过程中发生颅内高压,应停止穿刺,立即插入针芯,并快速静脉滴入20%甘露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切勿立即快速拔出穿刺针,以防脑疝发生。

3.如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为低颅内压,测定初压后即应停止操作,更不应收集脊液标本,并按颅内低压症处理。

4.椎管内注药  应首先明确诊断,详尽了解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是否适合用于椎管内注射;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药物应经生理盐水充分溶解稀释,并先放出等量的脑脊液,缓慢注入;且随时检查以保证穿刺针在鞘内。

5.拔出穿刺针时应缓慢,不宜过猛过快。

6.如疑有颅内高压,应先于操作前给予20%甘露醇降压,然后再操作。如非必须。应待颅内高压缓解后再考虑穿刺。颅内高压者禁作脑脊液动力实验。

7.严格无菌操作,以防颅内感染。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