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结核瘤

目录

1 拼音

zhuī guǎn nèi jié hé liú

2 疾病代码

ICD:A17.8 ?

3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4 疾病概述

从国内外资料统计,椎管内结核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此病将进一步减少。一般椎管内结核瘤与脑结核之比为1∶20~1∶25,椎管内结核瘤约占全部椎管内占位病变的0.5%。多见于儿童或青年,男女性别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发展较快,但比化脓性硬脊膜外脓肿相对缓慢,一般为6 个月,很少超过1 年。

5 疾病描述

从国内外资料统计,椎管内结核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此病将进一步减少。一般椎管内结核瘤与脑结核的比例为1:20~25,椎管内结核瘤约占全部椎管内占位病变的0.5%。

6 症状体征

多见于儿童或青年,男女性别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发展较快,但比化脓性硬脊膜外脓肿相对缓慢,一般为6 个月,很少超过1 年。80%以上的病人有肺结核或肺外其他结核病史,对脊髓的压迫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的过程,硬膜外结核球常有背痛或神经根刺激症状,脊髓内结核球很少引起疼痛症状,脊髓压迫症状以病灶以下平面肢体瘫痪、麻木,和大小便障碍为常见。

7 疾病病因

椎管内结核瘤是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结核菌绝大多数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播散到椎管内,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也可以直接播散侵犯脊髓。

8 病理生理

椎管内结核瘤可以发生在脊髓的任何一个节段,可以是硬脊膜内髓内外的,也可以是硬脊膜外的,以脊髓内的病变相对多见。硬脊膜外的结核病灶常呈环状,紧贴于硬膜难以分离,硬膜可变厚达3~5mm,呈环状收缩而压迫脊髓,病灶质地往往较硬。这种环状收缩多未直接侵犯脊髓,手术时可进行纵行切开硬脊膜减压。硬脊膜内脊髓外结核球为最多见的一型,多为质硬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直径一般小于3cm,暗黄色,常与硬脊膜、软膜及脊髓紧密粘连。脊髓内结核球,病灶边界清晰,质硬呈灰白色,大小不一,直径常在7~10mm 之间。组织学检查可见结核球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是肉芽组织,可见郎汉斯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

9 诊断检查

诊断:椎管内结核瘤的临床表现为多样化,症状不易与其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如在儿童或青年出现椎管内占位症状,过去又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血沉增快,脑脊液白细胞增加,氯化物降低,即应高度怀疑椎管内结核瘤的可能。MRI 检查对明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氯化物降低或正常。血沉加快,动力学试验呈完全性梗阻。

其他辅助检查:脊柱X 线平片正常,脊髓碘剂造影表现为完全性梗阻。MRI 的T1W1 为略高信号,T2 W1 略低信号。

10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如硬脊膜外脓肿、硬脊膜外血肿以及椎管内肿瘤等疾病相鉴别,可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做出诊断。

11 治疗方案

临床诊断一旦确定,即应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对病灶粘连紧密不易分离者,不应勉强分离,以避免损伤正常脊髓组织,若能将结核球行部分切除,且不缝合硬脊膜,使尚未受侵犯的脊髓组织从受压迫中解脱出来,再加以抗结核治疗,控制结核病灶的发展,并促进病灶的吸收与消散,部分患者也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手术后应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一般不宜短于3~4 周。

12 并发症

无特别并发症。

13 预后及预防

预后:硬脊膜外结核球因未侵犯到脊髓,手术切除大多无困难,术后预后良好。硬脊膜下结核球常侵犯脊髓,手术效果不如前者。

预防:对于易感人群应接种抗结核的疫苗,可预防椎管内结核瘤的形成。

14 流行病学

从国内、外资料统计,椎管内结核瘤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此病将进一步减少。一般椎管内结核瘤与脑结核之比为1∶20~1∶25,椎管内结核瘤约占全部椎管内占位病变的0.5%。

15 相关出处

《内科学第五版》、《外科学第五版》、《儿科学第六版》、《内科学第六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