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诸葛行营散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7:44:42)[共255字]
摘要:《医林纂要》卷六方名诸葛行营散组成雄黄4两,丹砂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矾石(煅)3钱,皂角2钱(炙,研),冰片2钱,麝香1钱。主治暑热瘴疠,猝中暴仆,经络闭塞,霍乱绞痛,面垢爪甲青,自汗不收,一时欲死者。用法用量临用挑取少许,搐鼻取嚏;或用点二眼角。制备方法上为末,贮小瓷罐中。各家论述方中雄黄辛温壮烈,秉正辟邪,除一切暑湿瘴疠结毒积聚;乳香苦温,香窜而滋润,能托里护心,外则舒筋活血,通行十二经脉;没药苦辛平,散结气,通滞血,去妄热,托里护心;矾石酸咸以补心,收散消痰;皂角辛咸,能补心而荡阴秽,辟邪浊。......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奇方类编》:[卷下伤寒门]诸葛行军散
专治一切感冒风寒。绿豆粉麻黄(去节)干姜陈皮(各不拘多少)共为细末,凉水服三钱。《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惠直堂经验方》:[附救荒门]诸葛干粮
白茯苓(二斤)干姜(一两)黄米(二升)山药(一斤)白面(二斤)麻油(半斤)芡实(如涌。一日不饥渴。行军辟谷方(李卫公)大黄豆(五斤淘三遍至极净去皮为末)麻子仁(三斤绵布包用滚沸汤浸至冷取垂井中一宿勿米(五升)淘净。与茯苓同蒸为末。先将麻仁糯米茯苓共捣极烂。渐加豆末和匀。捏如拳大块。复入吃一切诸物第五顿千日饮食。用但服药《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诸葛颍(539-615年)
诸葛颍(539-615年) 隋代药学家。字汉。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曾任晋王广为太子时之藏药监。大业(605-616)年间,撰有《淮南王食经并目》一百六十五卷,《旧唐书》作《淮南王食经》一百二十卷(《新唐书》作一百三十卷)。另有《淮南王食目》十卷、《淮南王食经音》十三卷。作者:
- 诸葛亮创制和使用的药物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还对医药有一定研究和发现。据传,诸葛亮在长期征战中,善于发明且应用一些防病治病的有效方药,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和提高士兵战斗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面就介绍几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的药物发现。辣椒治风湿病当诸葛亮辅佐刘备刚攻取益州(成都)时,官兵多来自中原或湖北。一遇到四川霜雾多、雨水频繁,不少士兵即患上了风湿病,出现关节疼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入
- 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 赛诸葛汤治疗幼儿急疹3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幼儿急疹临床特点与中医疗效,为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自拟中药赛诸葛汤治疗幼儿急疹30例,并设随机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全部治愈,无并发证,但中药组热退疹出快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赛诸葛汤治疗幼儿急疹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幼儿急疹赛诸葛汤临床观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按门诊病例号随机分为中
- 《证类本草》:[卷第六]孝文韭
味辛,温,无毒。主腹内冷胀满,泄痢肠,温中补虚。生塞北山谷。如韭,人多食之能行。云昔后魏孝文帝所种,以是为名。又有山韭,亦如韭,生山间,主毛发。又有石蒜,生石间。又有泽蒜,根如小蒜,叶如韭。生平泽,并温补下气。又滑水源。又有诸葛亮韭,而长,彼人食之,是蜀魏时诸葛亮所种也。《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
-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前阴证治(计二十二证)]筋脉
阴囊肿大如斗,阴茎缩内,小便不快,此肾虚受邪,五苓散加葱白、茴香盐主之。外取生蔓菁根(即诸葛菜根)捣敷,奇效。五苓散猪苓(一钱,去黑皮)茯苓(一钱)白术(一钱二分)泽泻(一钱)肉桂(五分)上水煎服,或为细末,开水调服。又方用蛇床子为末,鸡子黄调敷。《外科证治全书》
- 《成方切用》:[卷七上消暑门]水葫芦丸
治冒暑毒,解烦渴。川百药煎(三两)人参(二钱)麦门冬乌梅肉白梅肉干葛甘草(半两)为细末,面按诸葛孔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分给此丸于军士,故名水葫芦。曹孟德遥指前有梅林,失《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 《本草撮要》:[卷四蔬部]【蔓荆子】
味辛平。泻热解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功专利水明目。捣服治黄胆腹胀。和蜜服治症瘕积。小儿血痢。醋调末敷秃疮。盐调末敷乳痈蜘蛛咬毒。根解酒毒。并敷阴囊肿大如斗神效。叶利五脏。消食下气治嗽。若飞丝入眼。用叶揉烂滴汁三两点自出。一名诸葛菜。《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古今医案按》:[卷八瘴气]黄茅瘴
三四月。草深偃俯。久雨湿烂。而时令蒸郁。其性上炎。一种郁勃之气。入虚人口鼻。即患瘴闷。轻者用平胃藿香正气散。重者苏合丸、七香丸、诸葛行军散即愈。广东高雷廉。及广西左右两江皆有之。《古今医案按》清俞震篡公元1778年
- 《急救广生集》:[卷四·奇症]阴肿如斗
取生诸葛菜根,洗去泥舂烂,封之即消。如无鲜者,以枯者水浸捣涂亦可。此方治人所不能治。(《集疗方》)《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 《药性切用》:[卷之四中菜部]蔓菁
一名芜青,即诸葛菜。苦辛性平,泻热解毒,利水明目。根∶解酒毒,捣敷阴囊,肿如斗。叶∶利五脏,绞汁点飞丝入目。《药性切用》
- 《本经逢原》:[卷三菜部]芜菁
一名蔓菁,即诸葛菜苦温无毒。发明蔓菁治热毒风肿乳痈寒热,和盐少许生捣涂之,热即易,不过三五次瘥。子能明目。《千金》面脂方用之,令人面洁白悦颜色。但不可久食,令人气胀。《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
- 《三国演义》巧借东风治心病
《三国演义》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大大小小战役有数百个。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双方参战人数最多的,当数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和周瑜仅用八万人马,巧用火攻,大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连曹操本人也险些被擒。这场战争孙刘两家取胜的关键是使用了“火攻”,而使用火攻能取胜的关键则是“东南风”。小说中对于“借东风”一节的描写很自然地插入了传统医学的内容,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 《本草蒙筌》:[卷之六菜部]莱菔根
墨下咽;止吐血,去血甚捷。《衍义》云∶饮之证,盖味甘多辛少故尔。子劫喘咳下气,功诚倒壁冲墙。水研服即吐风痰,醋研敷立消恶毒。芜菁匝地生叶,又名蔓青两呼。与莱菔全差,毋以真认假。多种河朔,可备饥年。昔诸葛亮出征驻营,每令兵士栽种,谓有六利,详载史书。至今三蜀江陵,呼为诸葛菜也。宜常啖食,易至健肥。益气通中子主黄胆利水,又治霍乱除膨。去目睛青盲,消症瘕积聚。九蒸九曝为粉,服之断壳长生。研细入面脂中,揭
- 《得配本草》:[卷六果部]榧实
反绿豆,能杀人。甘、涩、平。入手太阴经气分。助筋骨,行营卫,润肺气,助阳道,去虫蛊,消谷食。配芜荑、杏仁、肉桂,蜜丸含咽,治口咽痛痒。去壳衣蒸用,生嚼亦可。多食引火入肺,大肠受伤。忌同鹅肉食。(生断节风。)《得配本草》清严西亭公元1644-1911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七心]犀角散
治心经行营卫凉血疗疮白茯苓人参甘草干地黄芍药麦门冬黄黄芩(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紫苏木瓜少许同煎至六分食后温服《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金匮方歌括》:[卷五疮痈肠痈浸淫病方]排脓汤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歌曰排脓汤与散悬殊。一两生姜二草俱。大枣十枚桔三两。通行营卫是良图。元犀按。方中取桔梗、生姜之辛。又取大枣、甘草之甘。辛甘发散为阳。令毒从阳化而出。排之之妙也。《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关于作者署名
有著作权的声明,是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依据GB/T1659,参照ISO690,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如: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ZHUGEHua(诸葛华)。外国作者的姓名遵从国际惯例。作者:
- 读《三国演义》析孔明之死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乃三国之“智绝”。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兼修儒道之术。时运不到,躬耕南阳,“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颇有黄老之风;时运一到,奋然出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极尽孔孟之道。他满腹经纶,指挥若定,火烧博望,曹军丧胆;舌战群儒,孙权失色;六出岐山,七擒孟获。蕴大才,成大器,每常自比为管、乐,其才不可量。智计百出,鬼神莫测。然年仅五十有四,而薨于五丈原,何也?历来众说纷纭,莫衷
- 睡眠姿势与性格有关吗?
种人,如大家所熟悉的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张飞、鲁智深等。 侧卧,自然而舒展,有人称之为“文相”姿态,这种人多富于理智、心细、办事有条理、遇事有办法、性格平和,古代名相、文人多属此类,如三国时蜀相诸葛亮、水泊梁山的智多星吴用、大诗人陶渊明等。 俯卧,亦即趴着睡觉,有人称之为“挫败”姿态,这种人多遇事不遂,屡遭挫败,在影视上看,遇到挫败的人才愁肠欲断地俯在床上。 半侧半卧,蜷曲而卧,有人称之为
- 副市长沈晓明考察附属一院
3月10日下午,副市长沈晓明、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在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光,市卫生局副局长、干保局局长韩慰军,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陈建平,市卫生局副局长马强,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诸葛立荣等领导陪同下,对附属一院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干部病房、普外科病房和急诊部。沈晓明对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努力为病人服务所表现出的勤奋敬业精神,表示衷心感谢和肯定,同时希望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疗
- 威廉·张:来百度不做技术比李彦宏更懂百度
第一次见到威廉·张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放到了他的山羊胡子上。按照一般的规律这样的造型通常在演艺圈里比较常见,比如金城武在《赤壁》里就选择了这样的造型来演绎诸葛亮。当然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和文艺界很难扯上关系,李彦宏邀请威廉·张到百度来做这份工作跟他的造型也不会有什么关联。 -人物简介 威廉·张 美籍华人,出生在台湾。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数学学院,随后因次线性文本匹配算法上的突破性成果获得了美
- 《本草从新》:[卷十一菜部]蔓菁子
即芜菁、一名诸葛菜。泻热、利水明目。苦辛平。泻热解毒。利水明目。(古方治目、用之最多、治黄胆捣服。)腹胀。(捣研、滤汁饮、或吐或利、腹中自宽、得汗愈。)症瘕积聚。小儿血痢。(蜜和汁服。)一切疮疽。(捣敷皆乳痈、冬采根用。)敷蜘蛛咬毒。(藏器曰∶蔓菁园中无蜘蛛。时珍曰∶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利小便、明目解毒、其功甚伟、世罕知用、何哉。)实热相宜。虚寒勿使。根、解酒毒。(末服。)涂诸热毒
- 《儒门事亲》:[卷六火形]滑泄干呕二十九
降火之药治之,少愈。后腹胀及乳痛,状如吹乳,痛重壮热,面如渥丹,寒热往来,嗌干呕逆,胸胁痛不能转侧,耳鸣,食不可下,又复泻。余欲泻其火,脏腑已滑数日矣;欲以温剂止痢,又禁上焦已热。实不得其法。使人就诸葛寺,礼请戴人。比及戴人至,因检刘河间方,惟益元散正对此证,能降火解表,止渴利小便,定利安神。以青黛、薄荷末,调二升,置之枕右,使作数次服之。夜半遍身冷汗如洗。元觉足冷如冰,至此足大暖,头顿轻,肌凉痛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一历世圣贤名医姓氏]皇明
姓刘氏,讳基,字伯温,江浙人。天资博学,文武全材,上穷天道,下极人文。三教九流,百技之书,过目不忘。识天子于尘俗中,佐太祖开基,有大勋,不在张良、诸葛之下。封国公,食禄二千石,辞,改封诚意伯。常谓∶民生日用之书,先五伦,次医方,次易数,三者为民立身立命之本。盖不可以不敷教而广其传也。集有《经效医方》《多能鄙事》行世。《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一]截药总治门
专治一切感冒风寒。绿豆粉、麻黄(去根节)、甘草各等分,为极细末,用无根水半茶杯调服一钱,实时汗出自愈。庚生按∶此古方诸葛解甲散也,加入甘草一味,更为妥善。惟服时须量强弱加减,壮者钱半,次者一钱,十岁以下用五六分,不用盖被其汗立出,然不及椒杏丸方,尤为平和。方列后∶杏仁三十一粒,白胡椒三十一粒,共捣为末,生姜汁为丸,握手中一时,自然汗出,伤寒用此,于虚损人尤宜。《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八菜部上品]菜之草
无毒丛生芜菁主利五脏轻身益气○子主明目(名医所录)【名】蔓荆芜葑苁葑芥大芥荛苔子诸葛菜风苁须【苗】(图经曰)芜菁即蔓荆也梗短叶大连地上生阔叶红花四时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谓之苔子秋冬食根亦可以备饥岁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是此耳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荆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不令惜四也回即易寻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竹足切)食六也比诸蔬属其利不亦博乎今三蜀江陵呼蔓荆为诸葛菜是也【地
- 《本草分经》:[同名附考]菜类
瓜菜即黄花菜。石发一名龙须菜。莴苣即莴苣笋。生菜亦名白苣。鸡脚菜即石花菜。菰笋即茭白,一名茭笋,亦名菰菜,根名菰根,实名雕胡米。天罗即丝瓜,一名蛮瓜。白瓜即冬瓜。胡瓜即黄瓜。王瓜即土瓜根,非黄瓜也。诸葛菜一名蔓菁子,即芜菁。越瓜即菜瓜,亦名梢瓜。萝卜子一作莱菔子。匏瓜即葫芦,一作壶卢。落苏即茄子。莳萝即小茴香。舶茴香即八角茴香。香即大茴香。地蕈一名土菌。蕺一名鱼腥草。《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
- 《本草图经》:[木部上品卷第十]柏实
,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以治大人及小儿汤烫火烧,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两日疮当敛,仍灭瘢。又取叶焙干为末,与川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以疗男子、妇人、小儿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色,所谓蛊痢者,治之有殊效。又能杀五脏虫。道家多作柏叶汤,常点益人。古柏叶尤奇。今益州诸葛孔明庙中,有大柏木,相传是蜀世所植,故人多采收入作药。其味甘,香于常柏也。《本草图经》宋苏颂公元960-1279年
-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山韭
叶也。陈直《奉亲养老书》有菜羹,即此也。其方治老人脾胃气弱,饮食不强。用菜四两,鲫鱼肉五两,煮羹,下五味并少面食。每三五日一作之。云极补益。【附录】孝文韭(《拾遗》)藏器曰∶辛,温,无毒。主腹内冷胀满,泄痢肠,温中补虚,令人能行。生塞北山谷,状如韭,人多食之,云是后魏孝文帝所种。又有诸葛韭,孔明所种,此韭更长,彼人食之。时珍曰∶此亦山韭也,但因人命名耳。《本草纲目》明·万历六年李时珍公元1578年
- 《疡科心得集》:[卷中]辨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论
栀等,清理下焦湿热。此证溃脓后,自热退身凉痛止,倘或肝肾充足,气血和谐,即可于十日之内收口矣。如延久不敛,每多成漏,总以升药条提之。此疡虽有三名,其实总归湿热下注而结。用药治法俱同,故并而论之。按∶治漏管,又有挂割之法,最能败事,但增痛损神,漏终不去。盖肉理阻隔而成管。若不渐渐入药,腐脱拔去,焉能肌理沦浃?如近时诸葛静山治法最妙,惜其人已故,其法失传。《疡科心得集》清高秉钧公元1644-1911年
- 更年期为什么要保持情绪的稳定?
机能的正常活动。因此,保持情绪健康对处于更年期的人们来讲颇为重要。 情志过激不仅可致病,有时还可致死,如过喜、大悲、过怒可导致中风、冠心病猝死等。例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描写“武乡侯骂死王朗”,诸葛亮就是利用王朗年老体弱而又十分好气的心理状态,痛斥食汉禄而背主事曹魏的老臣王朗,使王朗在两军阵前“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这一段文字的描写不一定是历史的真实,但是它描述了激动对于一般人特别是
- 白衣天使联手援救重病女孩
感染科再行抢救。由于小陈自入院以后始终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不停地叫着“头痛”、“肚子痛”,又没有亲友陪伴,所以对医生来说,这个病情危重的病人却“没有病史”,诊断陷入了极大困难。经验丰富的感染科医生诸葛传德、王晖、陈榕和姜山组成的医疗小组商量后,考虑为结核性脑膜炎,并果断采取了抗痨治疗,同时进行了腰穿。在接下来的多次检查里,医生们终于在痰液里找到了结核菌的特异核酸,明确了诊断,同时也证明了之前的抗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联手北大推动临床医学研究
本报讯(实习生卢禹弛记者诸葛亚寒)近日,北京大学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将联手推动我国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肖瑞平教授和香港大学的GaryWong博士成功竞聘该杂志中国及亚洲地区副主编,这是NEJM首次在美国以外聘请副主编,也是该杂志历史上华人首次获聘副主编职务。在当天举行的NEJM-中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思虑
脱肉,毛悴色夭。书云∶思虑过度,恐虑无时,郁而生涎,涎遂转升而不降,为忧气劳思五噎之病。思虑则心虚,外邪从之,而积气在中,时减于食。又云∶思虑伤心,为吐衄,为发焦。谋为过当,饮食不敌,养生之大患也。诸葛亮遣使至。司马不问戎事,但以饮食及事之繁简为问。使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饮食不数升。懿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后果然。张丞节云∶劳,经言瘵证,有虫,患者相继,诚有是理。只譬如俗
- 木牛流马·机器骡子与中医药现代化
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攀越更陡的斜坡,以及地势更险峻的路段。 看了这段文字与相关的视频后,笔者突发联想,这不就是中国古代的“木牛流马现代化了吗?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有一段文字是讲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思路与过程,文曰:“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
-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芜菁
(《别录》上品)【释名】蔓荆(《唐本》)、九英菘(《食疗》)、诸葛菜。藏器曰∶芜菁,北人名蔓荆。今并汾、河朔间烧食其根,呼为芜根,犹是芜菁之号。芜菁,南北之通称也。塞北、河西种者,名九英蔓荆,亦曰九英菘。根叶长大而味不美,人以为军粮。禹锡曰∶《尔雅》云∶须,芜。《诗·谷风》云∶采葑采菲。毛苌注云∶葑,须也。孙炎云∶须,一名葑苁。《礼坊记》注云∶葑,蔓荆也。陈、宋之间谓之葑。陆玑云∶葑,芜菁也。幽州
- 中医对泄泻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
腹泻为主要症状而不夹脓血者,中医学称之为泄泻,并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 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生理状态下,胃主降,脾主升,脾胃健旺,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如果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脾胃功能
- 北京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建全国第一个面向科技成果早期项目的“前孵化”运营平台,同时引导财政资金牵头成立天使投资母基金和6支子基金,重点投资相应主体内的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据介绍,北京市科委还将借助金融手段,不断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例如,与人民银行营管部联合实施“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政策;搭建“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将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每年形成的1700余项科技项目信息向社会公布。作者:
- 治疗肠梗阻自拟方
取用太轻,杯水车薪,又无济于事。本方以柴胡重剂为先锋,用其“主心腹肠胃中之气结”。用青皮、陈皮,上下相因,老嫩相济,共调肺脾肝胆之气,消积化滞;枳实、枳壳,同气相投,刚柔相须,缓急相兼;木香行气止痛,茯苓利水以渗脾湿;因其气结,营行必滞,复以赤芍、丹皮、红花以行营血之郁滞;大腹皮、槟榔,同根相生、相须相助,且用量又重,以破气下行之威力,一鼓作气,立可奏效。此乃本“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意也。作者:
-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骨外露二例
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 cm×4.5 cm,蒂长8 cm修复。术后12天拆线,皮瓣存活良好。1个月后行走正常,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边皮肤相似,1年后足外缘小范围皮肤感觉障碍仍存在。讨论 皮神经具有伴行营养血管已成为共识,而其营养 血管对其表层皮肤的供血范围,不少作者都有报道〔1~3〕。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大多数下行到踝部,少数在小腿下2/3段延续成动脉网,在外踝后上方5 cm处与腓动脉穿支形成动脉网
- 胃气七
之气也。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日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
- 足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续线与足底内侧缘的交点,向第1、2跖骨头间引一直线,为皮瓣轴线,设计为筋膜皮瓣,修复足跟底、后跟的皮肤缺损,以及足底前部的小面积缺损。本组7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逼真。 1.2.4隐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以隐神经走行为轴径以内踝上5~7cm为皮瓣旋转点,主要用于修复足跟、足底、内踝部创面,可制成带感觉神经皮瓣。本组9例,除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随访,皮瓣
- 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食管覆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1例
【关键词】胃镜与腹腔镜;食管覆膜支架;恶性食管气管瘘[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7267587(2010)12078601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吞咽困难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因食管癌保守治疗,近1个月吞咽困难加重,并有进食呛咳,饮水更明显,不能进食水15天。术前行2次胃镜检查,于距门齿19cm见不规则肿物,25cm发现瘘口,内镜及导丝均无法通过。根据病情双镜联合
- AF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体会
[关键词]]腰椎滑脱;AF内固定;椎间植骨 腰椎滑脱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我院于1998年至2000年共收治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有13例采用AF内固定椎间植骨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42~64岁,平均58.6岁,55岁以上者9例,占69.2%。发病和病程:4例无明显诱因缓慢发病,6例有长期重体力劳动史,3例有腰部外伤史。
-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七]芜菁及芦菔
,一切恶物、沙石、草、发并出。又利小便。又,女子妒乳肿,取其根生捣后,和盐、醋、浆水煮,取汁洗之,五、六度瘥。又捣和鸡子白封之,亦妙。萧炳云∶蔓荆子,别入丸药用,令人肥健,尤宜妇人。刘禹锡嘉话录云∶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荆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不令惜,四也;回则易而采,五也;冬有根可斫而食,六也。比诸蔬属,其利不亦敷矣。三蜀之人,今呼蔓荆为诸葛菜
- 《医学摘粹》:[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表里俱虚证
一钱五分)生地(六钱)水二杯,清酒一杯,煎八分,入胶烊,温服。按此证相火上燔,辛金受刑,甲木上郁,戊土被克,土金俱败,则病传阳明,而中气伤矣。故用参甘大枣益胃气而补脾精,胶地麻仁滋经脉而泽枯槁,姜桂行营血之瘀涩,麦冬清肺金之燥热也。附子汤附子(二钱)茯苓(三钱)人参(二钱)白术(四钱)芍药(三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按水寒木陷,生气欲绝,故用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参术茯苓培土而泄水也。
- 《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郁金
轻达有金象,其高远似春暄。【】曰∶以郁合,酿之成鬯,则酒色香而黄,在器流动,诗所谓黄流在中者是矣。周人尚臭灌用鬯,阴达于九渊,阳彻于九天,故曰条畅于上下,致气于高远,所以降神也。经云∶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设遏逆于中,则萎畅于四肢,为结、为积、为宿、为淋矣。与香薷合其德,略有异同。香薷偏于卫与阳,郁金偏于营与阴。将形脏,弥玄府,敷幽门则一耳。(者百谷之本;郁者百草之华,合以成鬯。上畅于天,下
- 《灵素节注类编》:[卷三营卫经络总论]经解
《灵枢·五味篇》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此专明胃中水谷精微,出于中上两焦,滋溉五脏,而分别营卫二气,乃与岐伯所言营出中焦、卫出下焦,互明其理也。《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常着胃,土之精也,生万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