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肚丸

目录

1 拼音

zhū dù wán

2 别名

黄连猪肚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3 处方

猪肚1具(制如食法)黄连 粱米各150克 栝楼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麦门冬60克

4 制法

上七味,为末,纳入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乘热子木臼中捣烂,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清热止渴。治消渴,强中。

6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日二服,渐加至50丸,随渴即服之。

7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8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经验良方》

8.1 方名

猪肚丸

8.2 组成

猪肚1个,莲子1升(与猪肚同煎1周日,干为末,去皮心),母丁香1两,川楝子(打破)1两,破故纸1两,舶上茴香1两。

8.3 主治

小便频数。

8.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9 《何氏济生论》卷二

9.1 方名

猪肚丸

9.2 组成

白茯苓(乳拌)5斤,甘草(酒炒)5斤,牛膝(酒蒸)5斤,当归(酒蒸)5斤,白芍(酒炒)5斤,赤白首乌5斤(连皮打碎,红枣2斤,黑豆2升,滚汤泡开,一层豆,一层枣,首乌从巳蒸至未,好酒8斤陆续洒完,枣留和丸)。

9.3 主治

瘦极。

9.4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滚水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犍猪肚3个洗净,砂锅内煮烂,和枣肉捣为丸。

9.6 临床应用

昔一太监瘦极,僧授此方服之久久,左手挈80斤,右提水一石。

10 《履霜集》卷一

10.1 方名

猪肚丸

10.2 组成

黄连2两(炒),麦门冬2两,熟地2两,五味子2两,花粉2两,人参1两。

10.3 主治

虚劳消渴,善食易饥,自汗,大便硬,小便数黄赤。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食后米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雄猪肚内,缝,煮极热,捣烂,炼蜜为丸。

11 《医述》卷十三

11.1 方名

猪肚丸

11.2 组成

人参、苦参、丹参、玄参、沙参、扁豆、石斛、白芍、芡实、莲肉、山药、茯苓、甘草、锅焦。

11.3 主治

堕胎半产。

11.4 用法用量

每早滚汤服5钱。

11.5 制备方法

上用雄猪肚1具洗净,将药装入。蒸熟捣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

12 《集验良方拔萃》卷二

12.1 方名

猪肚丸

12.2 组成

炒麦冬1两,北沙参2两,芡实4两,生白术5两,金樱子1两,杜仲3两,金毛狗脊2两,续断2两,黑脂麻5两,沙苑蒺藜2两,黑发灰2两。

12.3 主治

遗精梦泄,不思饮食,肢瘦气弱,咳嗽,渐成劳损。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早、晚米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雄猪肚1具洗净,煮极烂,为丸如梧桐子大。为丸时如燥,稍加熟蜜;若湿重,加山药粉。

12.6 用药禁忌

忌食猪肝、羊血、番茄。

12.7 附注

方中沙苑蒺藜用量原缺。

13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3.1 方名

猪肚丸

13.2 组成

猪肚(去油洗净)1个,白术(炒)5两,牡蛎(煅)5两,芡实(炒)5两,莲须5两,龙骨(煅)5两,苦参5两。

13.3 功效

理脾补气,固精。

13.4 主治

脾虚气亏,梦遗滑精,不思饮食,肌肉羸瘦。

13.5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1日2次,温开水送下。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将猪肚煮烂,晒干,共为细末,水为丸。

14 《准绳·幼科》卷八

14.1 方名

猪肚丸

14.2 组成

柴胡1两,黄连1两,秦艽1两(净),芜荑2两(瓦上煿干,去壳取肉,别为末,临时入用)。

14.3 主治

小儿肝热面瘦。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饮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用猪肚1个,破开净洗,入前药三味末于内,以酒半缸,童子小便1升,煮干,春令得所,放芜荑末又春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张氏家传》

15.1 方名

猪肚丸

15.2 组成

南木香半两,宣州黄连2两,生干地黄2两,青橘皮2两,银州柴胡(去根及土)2两,鳖甲(九肋者,水煮去裙襕,用童便炙黄)2两。

15.3 功效

退黄,长肌肉,进饮食,解虚劳,行滞,利关节。

15.4 主治

小儿骨热体瘦,面色萎黄,脐腹时痛,胸膈满闷,全不入食。

15.5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温米饮送下,1日2-3次。

1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猪胆1个盛药在内,紧系定口,慢火汤煮令香熟,去线,捣猪肚同药令极烂,为丸,如麻子大。

16 《千金》卷二十一

16.1 方名

猪肚丸

16.2 别名

黄连猪肚丸、猪肚黄连丸、猪肚儿丸

16.3 组成

猪肚1枚(治如食法),黄连5两,粱米5两,栝楼根4两,茯神4两,知母3两,麦门冬2两。

16.4 主治

消渴。下元虚弱,湿热郁结,强中消渴,小便频数,甚至梦遗白浊,赤白带淋。

16.5 用法用量

随渴即饮服30丸,加至50丸,每日2次。

1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纳猪肚中缝塞,安甑中蒸之极烂,接热及药,木臼中捣为丸;若强,与蜜和之为丸,如梧桐子大。

16.7 附注

黄连猪肚丸(《三因》卷十)、猪肚黄连丸(《圣惠》卷五十三)、猪肚儿丸(《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如宜方》)。《圣惠》有柴胡。

17 《千金翼》卷十九

17.1 方名

猪肚丸

17.2 别名

黄连猪肚丸、黄连煮肝丸

17.3 组成

猪肚1枚(治如食法),黄连5两,栝楼4两,麦门冬4两(去心),知母4两(无,以茯神代)。

17.4 主治

消渴。

17.5 用法用量

渴即饮服30丸,渐加至40-50丸,每日2次。

17.6 制备方法

上为散,纳猪肚中,线缝,安置甑中,蒸之极烂熟,接热木臼中捣,为丸;若硬,加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7 各家论述

《杏苑》:用猪肚为肠胃之引,使黄连清热,知母、麦冬、天花粉生津止渴。

17.8 附注

黄连猪肚丸(《济阳纲目》卷三十三)、黄连煮肚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18 《圣惠》卷二十六

18.1 方名

猪肚丸

18.2 组成

猪肚1枚(以皂荚水净洗,用童子小便2斗于锅内煮至5升巳来,取出猪肚细切,于砂盆中烂研,以新布绞去筋膜,却纳小便中慢火煎至2升,入后药末),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京三棱2两(炮,锉),槟榔1两,桂心1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1两,枳壳(炒微黄,去瓤)1两,石斛(去根,锉)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当归1两,白术1两,牛膝(去苗)1两,桔梗(去芦头)1两,紫菀(洗去苗土)1两,赤芍药1两,蓬莪术1两,诃黎勒皮1两,芎藭1两,神曲(微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黄耆1两,柴胡1两(去苗),桃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肉豆蔻2两(去壳),阿魏1两(面裹煨,令面熟为度)。

18.3 主治

脾劳。脏腑冷热不调,食少羸瘦,四肢无力,骨节烦疼,宿食不消,心腹积聚,脐下冷痛,面色萎黄。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人参汤或温酒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前猪肚煎中,慢火熬令稠,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19.1 方名

猪肚丸

19.2 组成

豮猪肚1个(净洗),莳萝(炒)1两,硫黄(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硇砂半两。

19.3 主治

肾脏风毒气攻注腰脚,或疮或肿,脐腹冷痛。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于猪肚内,用线密缝,酒煮令烂,候酒尽,将诸肚切开,入木臼中熟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慎斋遗书》卷八

20.1 方名

猪肚丸

20.2 组成

癞蛤模1只,胡椒1钱,猪肚1枚。

20.3 主治

食积停痰肿。

20.4 制备方法

上以胡椒纳癞蛤模口内,用猪肚1枚,包缝煮烂,为丸服。

21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21.1 方名

猪肚丸

21.2 组成

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青蒿(去茎)1两,生干地黄(焙)1两,黄连(去须,炒)2两,青橘皮(去白,焙)半两。

21.3 主治

骨蒸劳,唇颊赤,气粗口干,遍身壮热,或多虚汗,大肠涩秘,小便赤黄,饮食全少。

21.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日午、临卧温水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1枚嫩小猪肚净洗,入药末在内,系定,蒸令极烂,研和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22 《普济方》卷二二七

22.1 方名

猪肚丸

22.2 组成

大黄(炮)1两,鳖甲(醋炙黄)1两,柴胡1两,秦艽1两,附子1两,黄连1两,细辛半两,川乌半两,黄耆半两,桃仁半两,甘草半两,干姜半两,青蒿子半斤,葱白1握,韭白1握,乌梅5个(取肉,小便浸),杏仁半两。

22.3 主治

一切劳疾,四肢羸瘦,口苦舌干,白日多睡,夜间不眠,咳嗽脓血,脚手疼酸,背髀拘急,诸药不治者。

2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每日3次。以衣盖之,出汗如胶甚妙。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豮猪肚1枚,安药在内,用绵线缝之;童子小便5升,同入火瓦瓶内,煨极熟;取出肚子,研烂细切,葱、韭白同研,无灰酒1斗,煎成膏;入飞罗面4两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氏家传》

23.1 方名

猪肚丸

23.2 组成

鳖甲1两(用童便并醋共1升热浸,炙尽为度),白术1两,薯蓣1两,胡黄连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青橘皮半两,紫菀(去土)半两,桃仁(去双仁,汤浸,去皮尖)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芦头)1两1分。

23.3 功效

解肌热。

23.4 主治

或时泄泻,及有积滞,不思饮食,肌肉消瘦。

23.5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2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在净猪肚内,系定,煮令极烂为度,出,与药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赵氏家传》

24.1 方名

猪肚丸

24.2 组成

宣连2两,肉豆蔻1两,陈橘皮(去瓤)1两,人参1两,栝楼根1两,杏仁(去皮尖)1两,胡黄连1两,槟榔1两,柴胡1两。

24.3 功效

肥儿消疳。

24.4 主治

小儿肌瘦。

24.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临卧米饮送下。

2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豮猪肚1个,入药三分之二在内,以麻线缝合,银石砂器内煮烂,研如泥,更入所留药末1分,为丸如梧桐子大;儿子若小,丸如绿豆大。

25 《杨氏家藏方》卷十

25.1 方名

猪肚丸

25.2 组成

栝楼根1两半(生用),牡蛎粉半两,黄丹(别研)半两,水银8钱,黑铅8钱(结砂子),苦参1两,密陀僧1两,知母1两。

25.3 主治

消渴。

2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日午、临卧米饮送下。

2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男子患,用米生养草猪肚1枚,妇人患,用豮猪肚1枚,贮药在内,以绵缝合,用绳子10条系在一口新砖上煮,不令得转;更别取栝楼根半斤细切,在水中一处同煮,自卯至午取出;细切肚子,研令如泥者软硬,同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25.6 用药禁忌

此药宜阴干.不得日晒。忌热面、猪肉、葱白、炙煿物及酒色100日。

26 《魏氏家藏方》卷十

26.1 方名

猪肚丸

26.2 组成

柴胡1两(去芦头),芜荑1两,胡椒100粒,木香1分(不见火),胡黄连1分,雄黄半两(别研),麝香少许(别研),雄猪肚1个。

26.3 主治

小儿肌体黄瘦,不思饮食,身体潮热,四肢无力。

2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2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糯米八猪肚内,缝定煮烂,去糯米,细切猪肚,和药末为丸,如绿豆大。

27 《朱氏集验方》卷六

27.1 方名

猪肚丸

27.2 组成

川乌(炮)4两,附子(炮)4两,干姜(炮)1两半,白术1两半,厚朴1两半,良姜(炒)1两,肉豆蔻(煨)1两,荜茇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缩砂仁1两,丁香1两,桂心1两。

27.3 主治

脏寒泄泻。

27.4 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空心米饮送下。脏寒泄泻,早晨先用厚朴、附子2味,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此猪肚丸。

2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豮猪肚1只净洗,以川椒1两(去目),茴香1两,大曲2两,入猪肚内,用线缝定,酒醋煮烂;取出川椒、茴香、大曲焙干,为末,均和前药,以猪肚子杵和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28 《御药院方》卷六

28.1 方名

猪肚丸

28.2 别名

经验猪肚丸、积肥丸、参术丸

28.3 组成

白术4两,牡蛎(烧)4两,苦参3两。

28.4 功效

进饮食,健肢体。固精养血。

28.5 主治

男子肌瘦气弱,咳嗽,渐成劳瘵。膏梁湿热,酿于脾胃,留伏阴中,男子便数梦遗,妇女淋带秽浊。

28.6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米饮送下,日3次。瘦者服即肥。

28.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猪肚1个煮熟,锉研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28.8 用药禁忌

忌食猪肝、羊血、番茄。

28.9 附注

经验猪肚丸(《医统》卷七十)、积肥丸(《摄生众妙方》卷五)、参术丸(《仙拈集》卷二)。

29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29.1 方名

猪肚丸

29.2 组成

猪肚1枚(净洗),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泽泻2两,肉苁蓉(去皱皮,酒浸,切,焙)2两,干姜(炮裂)2两,青蒿2两,陈橘皮(去白,炒)2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槟榔(锉)1两,黄连(去须,炒)1两,柴胡(去苗)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

29.3 主治

肾劳,腰脚疼痛及脾胃极冷。

2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40丸,空心米饮送下。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将诸肚入熟艾10两,以米醋1斗烂煮取出,捣研令细,入诸药末,入余醋和硬软得所,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