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切开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

2 别名

主动脉瓣膜交界切开术;主动脉瓣切开术

3 分类

心血管外科/左室流出道梗阻手术/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治疗

4 ICD编码

35.1101

5 概述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由于瓣膜发育障碍和瓣叶增厚粘连所引起,男女发病之比约为4∶1,约20%合并诸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等心脏畸形。基本病变为不同程度的瓣膜组织增厚及交界粘连。可分为单瓣、二瓣或三瓣等畸形(图6.12.1.1-0-1)。其中二瓣化畸形最多见,约占70%,且多偏向后方,相当于左和无冠状动脉窦之间,左和右冠状动脉窦间主动脉瓣交界融合,右和无冠状动脉瓣只留有交界痕迹。瓣环小,舒张期瓣膜常关闭不严。如为单瓣畸形,则瓣膜呈拱顶状,狭窄的瓣口在中央或为偏心性,有时可见一交界痕迹;隔膜性狭窄一般开口于中心,无交界痕迹。三瓣化畸形的各个瓣膜大小常不相等。后者生后并无狭窄,后来随着血流的不断冲击,使瓣膜,特别是游离缘变厚,发生硬化或钙化才逐渐形成狭窄(图6.12.1.1-0-2~6.12.1.1-0-6)。

主动脉瓣膜狭窄产生流出道阻塞,除单瓣畸形外,一般都是逐渐形成的,左心室心肌向心性肥厚,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舒张末期压力升高,严重者伴心内膜下纤维化。当心脏收缩时,血流冲过狭窄瓣口,喷射到远侧的血管腔内产生涡流,致局部管壁变薄,升主动脉逐渐形成狭窄后扩张。根据临床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瓣膜狭窄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病例左室至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在休息状态<40mmHg,中度狭窄为50~75mmHg,重症病例其压差在75mmHg以上。这类严重狭窄病例,主动脉瓣口面积指数为0.5cm2/m2以下,中等程度狭窄有效主动脉瓣口面积指数在0.5~0.8cm2/m2,轻度狭窄>0.8cm2/m2,正常应为2cm2/m2。主动脉瓣狭窄约占左室流出道阻塞的75%,1954年,Brock首先应用经左室心尖切口进行闭式瓣口扩张术获得成功。1958年,Spencer等始报道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切开主动脉瓣交界粘连,直视下手术操作精确,成功率高,因而取代了闭式扩张术(图6.12.1.1-0-7~6.12.1.1-0-9)。

6 适应症

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适用于:

1.婴儿期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2.儿童期出现经常性头晕,阿-斯缺氧发作。

3.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及劳损。

4.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力阶差50mmHg以上。

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并拟行矫治术者。

7 禁忌症

儿童期无症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50mmHg,心电图正常,暂时不必手术。但应每年随诊,如出现病情变化,再及时手术治疗。

球囊主动脉瓣扩张术对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而言,近期效果似乎与手术切开瓣膜交界差不多,新生儿瓣口很小,是对该技术最困难的挑战。伴主动脉反流是球囊扩张禁忌证;对伴严重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则不应进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经左室闭式主动脉瓣扩张术现已废弃。

8 术前准备

除按一般心脏直视手术常规准备外,术前应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主动脉瓣病理解剖,瓣环和左室大小,以及是否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其程度,以便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对危重婴幼儿在手术前应注意监测循环、呼吸和代谢状况。有心功能不全表现时,应予强心利尿治疗,必要时给予正性肌力药物,病情危重的新生儿需要急诊处理。诊断一旦确立,应首先开始经中心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保持动脉导管开放,恢复经导管的右向左分流,可减轻肺动脉高压和维持体循环灌注,使其从体循环低灌流和酸中毒状态下得到缓解。这些婴儿常需做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9 麻醉和体位

中度狭窄病例可按一般心脏直视手术处理,全麻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维持呼吸,手术采取仰卧位。对严重狭窄病例切勿应用血管扩张剂,注意防止低血压和影响冠状动脉灌注流量。

10 手术步骤

1.胸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手术原则为切开融合的瓣膜交界,增大瓣口面积,消除左室流出道阻塞。

2.手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进行,应用无创血管钳阻闭升主动脉,在升主脉前壁距瓣环1~2cm处做横切口(图6.12.1.1-1)。于左、右冠状动脉直接插管灌注冷钾心脏停搏液,保护心脏。

3.直视下根据瓣膜畸形,进行瓣膜切开术,一般沿交界融合部做切开,到瓣膜交界的血管壁附着处1~2mm为限,切勿切到主动脉壁,以免瓣膜失去支持产生关闭不全(图6.12.1.1-2)。

4.单瓣化狭窄,仅有一个交界附着于主动脉壁上,它可以是三个正常交界中的任一个交界发育而形成。另1个或2个发育不全的交界残迹还可能存在,这些残迹仅见部分附着于瓣膜基部并指向瓣膜游离缘,但对主动脉瓣无支持作用。如瓣口交界部分融合,可作交界切开以增大瓣口,如欲将切口向对侧延长,形成2叶瓣,由于对侧瓣叶沿交界未附着于主动脉壁上,除非切口非常有限,否则严重的主动脉反流是无法避免的。交界切开时,即使做一个短的切口,可以明显增加瓣口面积,因为瓣口面积等于лr2(3.14×半径的平方)。

5.主动脉二瓣化狭窄的发生率在人类心脏中约占1%,这类二瓣化瓣叶可以是左右排列或前后排列。前一种情况,左、右冠状动脉可以分别起自左、右冠状窦,后一种情况两个冠状动脉均从前冠状窦发出。约有一半病例1个或2个瓣叶中可见发育不全的交界残迹,这个残迹位置可以很高,有时可以高得像真正继发性融合的交界。先天性主动脉二瓣化可产生主动脉瓣狭窄,也可以不出现狭窄。当有狭窄时,通常在融合交界一端有一个小的偏心性开口。可沿交界融合处切开交界。假如有第3个交界残迹存在,不应当切开,否则会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图6.12.1.1-3)。

6.三叶主动脉瓣狭窄在婴儿和儿童中少见,瓣膜通常有变形,交界有不同程度融合,虽然能够沿融合的交界作切开,假如术中无法弄清是二叶还是三叶瓣膜狭窄,或有疑问时,应作二叶瓣狭窄处理。

7.瓣膜交界切开或成形完毕,注水检查时无明显关闭不全,可应用4-0聚丙烯线缝合主动脉切口,第1层一般可用连续褥式缝合再加一层单纯连续缝合止血(图6.12.1.1-4)。排除心腔和主动脉根部积气,去除升主动脉阻闭钳,诱导心脏复搏,再逐渐停止体外循环。彻底止血,并按常规闭合胸部伤口。

8.对新生儿或婴儿采用常温或浅低温下阻闭腔静脉直视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当前对这一术式尚存在争议,仅简单介绍如下。胸骨正中切口,以侧壁钳部分阻闭升主动脉,沿阻闭部分纵行切开主动脉壁。纯氧换气5min后,阻闭上下腔静脉,待5~6个心动周期后,阻断远侧升主动脉去掉侧壁钳,经主动脉纵切口辨认瓣叶结构并行交界切开成形术,手术方法同前。术毕先开放下腔静脉,经主动脉切口排除左心室及主动脉气体,重新安放侧壁钳夹闭主动脉切口,开放远侧升主动脉阻断钳,恢复血流,然后开放上腔静脉,以聚丙烯线连续缝合主动脉壁,然后去除主动脉侧壁钳。

11 术中注意要点

1.此类病例多有严重左心室肥厚劳损,应特别重视加强心肌保护。

2.不宜在狭窄后扩张部位的主动脉壁上做切口,应在主动脉根部平行瓣环做横或斜切口,组织较坚实,缝合也牢靠。

3.做瓣口切开时,应距主动脉壁1~2mm,切勿在交界痕迹处做切口,以防引起关闭不全。

4.要常规做瓣下检查,以免遗漏合并存在的瓣下狭窄。

5.新生儿主动脉瓣狭窄,多属严重疾病,在有显著肺动脉高压者术中有时不能阻闭动脉导管,并在术后开始几天内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以保持动脉导管开放。

12 术后处理

在这类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病婴中,一个开放的导管在术后初期有助于维持体循环灌注和降低肺动脉高压,并使心室顺应性得到改善。假如保留导管开放超出3~5d,左室流出道能否承受体循环的功能则值得怀凝,肺动脉和左房置管测压有助于指导术后治疗。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年龄都偏小,除按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一般处理外,由于这类主动脉瓣狭窄在瓣膜交界切开后有再狭窄和再手术可能性,据估计瓣膜切开术后的10~20年内,35%的病人将需再次手术,故必须做长期随访。

13 并发症

1.主动脉瓣残余狭窄或再狭窄,多见于少数单瓣或严重发育不全的二瓣化病例,主动脉瓣环小,也是一个原因。

2.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到重度者约占10%以下,尤其是未注意将二瓣化变为三瓣切开病例发生率更高。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