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

目录

1 拼音

zhōu wéi xìng miàn tān

2 英文参考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3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4 疾病概述

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相对应的是中枢性面瘫,也就是神经中枢病变引起的面瘫。单侧周围性面瘫者,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表情动作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闭眼,久之下睑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发炎。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偏向健侧,说话、发笑、做露齿动作时尤为明显。鼓腮时漏气,进食时液体易从口角外流,固体食物易嵌塞在齿颊间隙。双侧面瘫者面部呆板无表情。引起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疾病有: (1)、自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到内耳门之间的各种颅内疾病;(2) 、颞骨及其附近病变所致的面神经炎症、水肿、受压或断裂;(3) 、颈上深部和腮腺的肿瘤及其手术。周围性面瘫的一般治疗可以参照面神经炎的治疗,如果长期周围性面瘫无法恢复,或者是中耳炎手术后当时出现的面瘫,或者颅内听神经瘤及其它肿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应采取手术治疗,可以采用面神经减压或者面神经移植术,中耳炎术后迟发性的面瘫,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也要采用手术治疗。

5 疾病描述

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面神经离脑后多次弯曲穿行于颞骨骨管内,较易遭受损害,由于它是混合神经,受损后除影响颜面表情动作外,还会作为咀嚼运动、言语功能、味觉、视觉等功能障碍。

6 症状体征

单侧周围性面瘫者,棉布两侧不对称,患侧表情动作丧失,不能皱眉、闭眼、久之下睑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法炎、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偏斜向健侧,以说话、发笑与做露齿动作时明显,鼓腮时漏气,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进食时液体易从口角外流,固体易嵌塞在齿间隙。双侧面瘫者面部呆板无表情。

7 疾病病因

1.自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到内耳门口之间的各种颅内疾患,如听神经瘤、脑膜瘤、原发性胆脂瘤,颅底脑膜炎后粘连或骨折等。

2、颞骨及其附近病变所致的面神经炎症、水肿、受压或断裂,如Bell麻痹、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乳突手术时损伤,颞骨骨折,颞骨内外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及其有关手术上,耳带状疱疹,面神经先天畸形等。

3、颈上深部和腮腺的肿瘤,手术与其他利器损伤可累及出茎乳孔后的面神经。

8 病理生理

任何原因的损害据可引起神经传导阻滞与瓦勒变性,依其程度可分为:

1、神经失用 为轻度损伤引起的神经传导阻滞,无轴索变性,无髓鞘与神经纤维中断,肌肉瘫痪而不萎缩,去除病因后短期内能完全恢复。

2、轴索断裂 损伤的面神经远端,神经轴索与髓鞘变性而鞘膜完整。变性轴索和髓鞘后被吸收,轴索即可从近端沿中空的鞘膜管以每日约1mm的速度向远端再生,直至运动终板,神经传导得以部分或全部恢复。

3、神经断裂 系神经干完全断裂,伴神经远端变性,断端若能对合,则神经鞘膜的血红细胞首先再生。随后轴索沿已修复的鞘膜管向远端发芽伸延,若神经缺失较多,两断端无法对合,近端虽能再生,但因失去了鞘膜管的导向和桥梁作用,只能杂乱生长形成球状残端(神经瘤),须经手术切除后改道吻合或移植神经才可望恢复。 肌肉失神经支配后,首先迟缓,后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和纤维化,神经再生需在此前完成,否则功能难全恢复,有时尚可遗留联带运动,肌痉挛等后果。

9 诊断检查

确定损害部位应做下列检查:

1、听和前庭功能功能检查

2、schirmer流泪试验 用0.5×5cm的滤纸两条,将一端折叠,在无麻下放入双眼已吸干了的下弯穹隆中部,5分钟后比较两侧浸湿的长度,相差一倍以上者为阳性,泪液分泌过少时可刺激鼻粘膜以诱发。

3、味觉试验 用甜、酸、苦、咸等味液涂两次舌前2/3以对比味觉差异,或用电味觉测定仪比较,正常味阈为50—100mA,患侧比健侧大50%以上为异常,试验结果受个体感觉差异影响较大,老年人、嗜烟酒者结果常不可靠。

4、颌下腺流量试验 口含酸味食物,用插入双侧颌下腺管内的导管,在预定的时间内收集唾液,两侧对比,若患侧比健侧少1/4以上为阳性,颌下腺功能亦可用闪烁照相计量法,精确计算静脉注射99锝296—370MBq后,在颌下腺内摄取、积聚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而测知。

5、镫骨肌声反射为确定面神经损伤程度应做下列检查:

1)、面瘫程度评分 目前尚无公认的简单、客观而准确的评分方法,较普遍的意见是要从美容和功能两方面判断,具体要在安静与面部运动时比较两侧对称的程度(如双眼睑裂纹的宽窄、两侧口角的高低等)并制定评分定级的标准。

2)、神经兴奋性试验 用每秒1次、时程0.3ms的方波电脉冲透皮刺激茎乳孔下方的面神经干,分别测定引起各条面肌挛缩的最小电流强度(兴奋阈)两侧对比差别超过2mA(有谓3.5mA)时便可认为患侧有神经变性,10mA刺激无反应者为失神经支配,本法简单无痛苦,临床常见于单侧面瘫72小时后者,双侧面瘫与单侧不全面瘫者不适用,肉眼观察肌肉挛缩不如用肌电图仪记录准确,常有假阴性结果,为减少其发生,有人用受检者能耐受的最大电流强度测试,若用肌肉挛缩的潜伏期除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即可算出神经传导速度,此即神经传导速度试验。若用不同强度与时程的上述电脉冲刺激神经末梢进入肌肉的部位(运动点)把引起肌肉挛缩的电压当做时程的函数就可绘曲线,车强度时程曲线,根据曲线类型可判断神经损伤情况。

3)、肌电图检测 用插入面肌的电极做刺激,记录运动单位(运动神经细胞、轴索、神经肌肉连接点,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形及振幅,正常肌肉静止时无电活性,轻微自主运动时呈双相或三相电位,用力收缩出现干扰波,神经变性或肌肉除神经后为纤颤电位,神经再支配后出现多相电位,有经验者能根据电位类型、潜伏期与波幅的变化判断神经和肌肉损害程度,以及恢复的可能与程度。

4)、神经电图检测 用0.2ms,60—120V每秒1次的矩形电脉冲,经双极表面电极刺激面神经干,用另一同类电极引出并引路口角周围肌群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测量引起电位的电流强度最大刺激下的潜伏期,叠加后的波幅,两侧对比,患侧波幅占健侧者的百分分约可代表麻痹神经的纤维数,比较刺激损害部位近远两侧的CMAP波幅及其与健侧波幅差,可区别神经传导阻滞与变性,近来有以短时程脉冲瞬间磁场经颅骨刺激面神经核以下的颅内段,用EMG记录额肌,口轮匝肌的CMAPs,称磁运动诱发电位。

定位诊断

1、核性损害 常伴外展神经麻痹,脑桥外侧综合症及对侧偏瘫,患侧味觉、泪液和唾液分泌功能正常。

2、小脑脑桥角段损害 面瘫伴神经性聋和眩晕反射,镫骨肌声反射消失,泪液、唾液分泌及味觉生正常或减退。

3、迷路段(包括膝神经节)损害 面瘫伴神经性聋,镫骨肌声反射消失,泪液、唾液分泌及味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鼓室段(镫骨肌支以上)损害 伴传导性聋,耳鸣或听觉过敏,镫骨肌声反射消失,味觉和唾液分泌功能减退而泪腺分泌正常。

5、乳突段损害 若在镫骨肌支与鼓索神经之间,则只伴有味觉与唾液分泌减退,若在鼓索神经以下,则定位检查结果均正常。

6、颞骨外段损害累及主干则所支配的全部肌肉麻痹,累及某分布则所支配的相应肌肉麻痹,各项定位检查结果均正常。 鉴别诊断 本症要与中枢性面瘫区别,后者额纹不消失,患侧皱眉正常,多伴有偏瘫等症状。

10 治疗方案

1、针对面瘫的原因作相应处理,如清除中耳的病变,解除骨片或填塞物的压迫,松解周围的疤痕粘连等。

2、神经失用时,虽有70%—90%的自然恢复率,但因难以预断而不宜等待,应及早应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族制剂,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并辅以理疗、针刺、按摩及表情肌操练等,少数治疗无效者方可行颞骨内面神经部分或全国减压术以防止神经变性。

3、各项检查结果证明神经已有变性,肌肉尚未萎缩者,应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

4、神经断裂者,应尽快寻找断端予以直接或改道吻合。神经缺损较多者可行耳大神经移植术,不能吻合或移植者,只要损害部位以下的面神经干及末梢完整,肌肉完好,可将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利用咀嚼、吞咽、说话时舌下神经所传导的冲动刺激面神经以恢复其功能。

5、各种治疗无效,面肌已萎缩者可做各种筋膜悬吊术,升面术,带蒂肌瓣转移术或带有血管与神经的游离骨肌瓣移植术以矫治颜面畸形,弥补部分功能。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