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是经络本质假说之一。在对针刺时循经出现的红线、皮丘带等经络现象与皮肤三联反噍的特点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张保真在1980年提出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冀望从组织生理学的角度对循经皮肤反应等经络现象的产生机制和经络的组织结构基础作出解释。这个假说与二重反射假说有雷同之处,但其构思较前者具体。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认为,穴位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各种形式的刺激发生兴奋,神经冲动即向中传导至该轴索分支的分岔处,然后反转逆向,沿另一分支传向皮肤,在此分支的终末处释放出扩血管或其他效应物质,使皮肤的小动脉扩张,使微血管的通透性提高,使接近此分枝终末的肥大细胞进入活跃状态。小动脉扩张形成潮红,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形成风团,由穴位直接刺激引起的和由轴索反射引起的肥大细胞改变了中间物质的成分和含量。这些中间物质能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索终末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索终末。它们包括从上一轴索终末放出的递质,存在于微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或电解质,也包括构成荷电基质的大分子物质。主要由于中间物质导电能力的增强,激动皮肤中按经络路线特定排列的、与上一神经元末梢重叠分布的下一个神经元轴索终末产生兴奋,促使下一神经元进行轴索反射。反射的结果同样形成相应区域的潮红或(和)风团,同样增强中间物质的导电能力,如此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潮红或(和)风团就从局部延伸成为跨过若干皮节的红线或(和)皮丘带。轴索反射直接与潮红、间接与风团的固定关系业经本世纪许多研究者所证实,已成定论。在掌握潮红、风团的发生机制和面对红线、皮丘带等循经现象的情况下,势必导致在两个相邻的感觉神经元外周轴索终末之间可能有了信息传递这一不可避免的设想。联动假说的一个特点就是为满足这一信息传递而提出的。突触样接头”,它包括构成接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索终末和介于其间的中间物质。迄今为止,形态学中尚未证实在皮肤内两个感觉末梢之间存在有突触关系,而突触样接头虽无化学性突触或电突触的一般构造,却能起到突触样的作用。只有有了这类能传递信息的单位结构存在,轴索反射之间的联动才有可能。
古籍中的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
- 《外台秘要》:[卷第六]三焦脉病论二首
删繁论曰∶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
- 《本草衍义》:[卷十六]虎骨
脊背入药。肉微咸。陈藏器所注乙骨之事,反射之目光堕地如白石之说,必得之于人,终不免其所诬也。人或问曰...
-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七]三焦总论
夫三焦者各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生五以知同。《太平圣惠方...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腑方]三焦脉论第四
(论一首)论曰∶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
- 《普济方》:[卷四十三三焦腑门]总论
于糟粕不如故经曰真心不受邪者。此也。愚未免臆度一说曰。心包络亦必有所指。今观诸兽之心上。有黄脂缦包...
- 更多古籍中的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