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中指同身寸 (最后修订于2016/3/16 23:42:55)[共166字]
摘要:中指同身寸为同身寸之一、指寸法之一。以中指中节桡侧两纹头间的长度为1寸。《图翼·中指同身寸法》日:“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两头尽处,此为一寸。凡手足尺寸,及背部横寸,无折法之处,乃用此法,其他不必混用。”《太平圣惠方》:“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适用于四肢直寸与背部横寸取穴。......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改良中指同身寸在心内电生理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一科学分析,但左房电极不易放置,常以导管入冠状静脉窦,再向左上入心大静脉代表左房电极,而导管入冠状窦,往往较困难,有时行1-2h,甚至更长时间的操作均告失败。1990~1991年,我们采用改良中指同身寸度量法,将导管送入食管约相当于左房中部,一次到位,为心内电生理诊治工作铺平了道路,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来自于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
- 中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 指寸法之一。以患者本人中指第一、二指节横纹桡侧端间距离为1寸量取穴位。《太平圣惠方》:“今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去为一寸。”适用于四肢直寸与背部横寸取穴。作者: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经穴发明]中指同身寸图
\r中指同身寸图\ps127a60.bmp\r凡量四肢穴道必用此中指寸法,盖四肢长短无不同者。量身上穴当同身。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内廷两横纹头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故多不准。《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针灸逢源》:[卷四经穴考正]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文两头尽处比为一寸。凡手臂(一作足字。误)尺寸及背腹横寸。无折法之处皆根据此法。\r中指同身寸图\pi-i22.bmp\r《针灸逢源》清·嘉庆二十年李学川公元1815年
- 《针灸聚英》:[卷一上]中指同身寸法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廷两横纹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竹量则易折。用蜡纸则粘手不便。用绳则有伸缩不准。用稻秆心则易得而有准。\r中指同身寸图\pj-j7.bmp\r\r肺肝图\pj-j8.bmp\r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四垂如盖。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者。方一寸为一两。今按权衡度量。起于黄钟。古之一两。今之四钱强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
- 《类经图翼》:[卷三经络(一)]中指同身寸法
以男左女右手大指中指圆曲交接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两头尽处,比为一寸。凡手足尺寸,及背部横寸,无折法之处,乃用此法,其他不必混用。《类经图翼》明张介宾公元1368-1644年
- 《验方新编》:[卷二十一引痘略]中指同身寸法
\r图\pyfxb35.bmp\r宋铸铜人七尺六寸四分。按指五分为度,实则身长三尺八寸二分。至今点痘,论男左女右手中指与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纹两角为一寸,各随长短量度,再加精细,无论老幼,手臂肩至肘长各为一尺七寸,以一归七除扣算,兼中指互考比量未有穴不妥当。《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金针秘传》:[三、骨度尺寸图说](二)骨度
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夹脊一寸半,三行夹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侧部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
- 同身寸
同身寸 针灸取穴比量法。出《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临床多指后者,如中指同身寸等。此外还有目寸、口寸等,今已鲜明。详见各该条。作者:
- 《正骨心法要旨》:[卷一]《灵枢经》骨度尺寸
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挟脊一寸半,三行挟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侧部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
- 《刺灸心法要诀》:[卷二周身名位骨度]骨度尺寸
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侧部自拄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拄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长
- 《类经图翼》:[卷三经络(一)]骨度
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挟脊一寸半,三行挟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侧部〕自柱骨下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柱骨,颈项根骨也。)腋以下至季胁
- 指寸法
人手指折定分寸作为长量单位量取穴位的方法。《千金要方》:“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心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需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掘在人。”临床常用的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寸和一夫法等。见各该条。作者: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正骨心法]四肢部
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 [7]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 [8]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 [9]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按、方剂:[1]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之文,论骨之长短,皆古数也。 [2]然骨之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 [3]其周身手足折量之法,用前中指同身寸法为是。同身寸量法,详刺 灸书中。注:%《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针刺哑门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1例
1针刺哑门穴的深度从表1可知,针略向下斜刺较直刺的安全系数大,因此《针灸学》载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是有解剖依据的。故此临床上通常以进针1.5寸为安全范围,亦即相当于两个中指同身寸。 2病案资料 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在精确定位的前提下,深刺哑门治疗1例中风后遗症所致的吞咽困难获得显著效果。患者,男,67岁,天津蓟县人,于2008年患脑梗死,在外地住院治疗,具体治疗
- 《神灸经纶》:[卷之一]周身骨度尺寸今法
寸胸腹横直寸法并根据此背部折法自大椎至尾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通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余未尽也脊骨内涸一寸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侧部四肢折量之法总以前中指同身寸法为是《神灸经纶》清·咸丰六年吴亦鼎公元1851年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骨度尺寸]背部:
部折法:自大椎至尾□,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针灸逢源》:[卷四经穴考正]背部折法
在数)上七椎各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下七椎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总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背部直寸法根据此横寸根据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第二行夹脊一寸半。三行夹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半寸未算也。凡夹脊一寸半者。当作去中二寸。(大杼等穴并根据此法)凡夹脊三寸者当作去中三寸半。(附分等穴。并根据此法)《针灸逢源》清·嘉
- 经外奇穴挂图:女性
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目录:一腧穴取穴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附:常用取穴体表解剖参照标志1头面部2颈项部3胸腹部4胁肋部5背腰骶部6上肢部7下肢部(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三)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二经外奇穴定位、主治表(一)头部经外奇穴1前头部经我奇穴2后头部经外奇穴3侧头部经外奇穴(二)面部经外奇穴1额部经外奇穴2眼部经外奇穴3鼻部经外奇穴4口部经外奇
- 《伤科补要》:[《灵枢经》骨度尺寸]背部
折法,自大椎至尾,通折三尺。上七节各长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节各一寸六分一厘,共一尺一寸二分七厘。第十四节与脐相平,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脊骨内阔一寸,凡云第二行;挟脊一寸半,三行。挟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伤科补要》清钱潢公元1808年
- 针灸聚英——中医古籍名著丛书
集了明代以前各家针灸学说有关内容,亦包括作者人个的学术思想,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为研究针灸理论与临床的一本重要参考书。作者简介:目录:卷一上五脏六腑仰人尺寸伏人尺寸手足阴阳流注中指同身寸法手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卷一下足少阳肾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脉任脉冲脉阴维脉阴维脉带脉十五络脉十二原穴五脏募穴五
- 《伤科补要》:[《灵枢经》骨度尺寸]四肢部
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臂掌之交曰腕)。本节至末长四寸半(指之后节曰本节)。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膝以下至跗属长一尺二寸(,腿弯也。跗,足面也。膝在前,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按∶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之文,论骨之长短,皆古数也。然骨之大者则太过,小者则不及,此亦言其则耳。若周身手足折量之法,用前中指同身寸法
- 《针灸大成》:[卷四]中指取寸
寸取穴,悉根据上法。直寸取穴,根据中行心蔽骨下至脐,共折八寸。人无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脐心,共折九寸取之。脐下至毛际横骨,折作五寸。天突至膻中,折作八寸,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天突,下至中庭,共折手足部、并背部横寸,并用中指寸取之。\r中指同身寸\pG-G6.bmp\r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内廷,两横纹头相去为一寸。取稻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故多不准。《针灸大成》
- 《伤科补要》:凡例
一、凡治伤先须认明穴部,若穴不明,治则有误。故绘总穴人图及灵枢经骨度全图,以便学人参考。一、人身骨部长短有尺寸,古抄灵枢经骨度,绘出以便刺缪。用法,中指同身寸为准。一、人之穴部总多,一穴有几名之呼,难以辨别,故照洗冤录人图绘阅,有致命不致命处,易于分别。一、凡人之脱骱断骨,其骨骱包于肉里,外视难明,恐有差误,故照骨图绘明,可辨其骱之形,其骨之状。临症时虽于肉里,能洞悉其形状,学人能再于枯髅上细细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背部
一寸二分七厘。 [4]第十四节与脐平。 [5]下七节各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 [6]共二尺九寸九分六厘,不足四厘者,有零未尽也。 [7]直寸根据此,横寸用中指同身寸法。 [8]脊骨内阔一寸。 [9]凡云第二行侠脊一寸半,三行侠脊三寸者,皆除脊一寸外,净以寸半 三寸论,故在二行当为二寸,在三行当为三寸半也。注:%《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骨度尺寸]四肢部:
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腘,腿湾也,跗足面也。膝在前,腘在后。跗属者,凡两踝前后胫掌所交之处,皆为跗之属也。)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外踝以下至地,长一寸。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按:骨度乃『灵枢经·骨度篇』文所论之长短,皆数也。然骨之大者太过,小不及,此亦但言其则耳。至于周身手足折量之法,掌用前中指同身寸去为是(见图二十四、二十五)。%《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重楼玉钥》:[卷下]中指定同身寸图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故不准。\r中指定同身寸图\p05-c11a4.bmp\r《重楼玉钥》清·乾隆年间郑梅涧公元1838年
- 《类经图翼》:[卷三经络(一)]同身寸说
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如标幽赋曰∶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盖谓并邻经而正一经,联邻穴而正一穴。譬之切字之法,上用一音,下用一韵,而夹其声于中。则其经穴之情,自无所遁矣。故头必因于头,腹必因于腹,背必因于背,手足必因于手足,总其长短大小而折
- 拇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人体测量单位名。系一种指寸法。见《千金要方》。作者:
- 中指
中指 人体部位名。即手第三指。《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作者:
- 推中指法
推中指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厘正按摩要术》。用左手拇指及无名指捏持小儿中指端,以中指和食指托住中指指背,用右大指外侧在中指指面推之。治寒热往来。作者:
- 中指节
中指节 推拿穴位名。中指的近端指关节部。《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疗病诀》:“中指节,推内则热,推外则泻。”作者:
- 食、中指掌侧皮肤同时缺损1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5岁,因“机器挤伤左手疼痛流血30min”入院,查体:左手食、中指近节掌侧皮肤碎裂,大鱼际处多处皮肤裂伤口,各指活动、感觉、血运均正常,X线片示骨质未见异常。入院后予清创缝合,术后食、中指近节掌侧皮肤逐渐坏死,术后第8天在臂丛麻醉下行清创皮瓣修复术,术中将坏死组织清除,在环指近中节背侧皮肤切取约1.5cm×3cm皮瓣,将皮瓣向环指桡侧掀起,注意保留伸指肌腱腱周组织,用掀起
- 《规中指南·忘神合虚第九》
忘神合虚第九身外有神,犹未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身。太上玄门知者少,玄玄元不异如如。提将日月归元象,跳出扶舆见太虚。炼到形神俱妙处,遂知父母未生初。这些消息谁传授,没口先生说与吾。张真人解佩令:阳神离体,冥冥窈窈。刹那间,游遍三岛。出入纯熟,按捺住,别寻玄妙。合真空,虚无事了。作者:
- 《规中指南·火候说》
火候说古歌曰: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侯少人知。夫何谓不传?非秘不传也。盖采时谓之药,药之中有火焉,炼时谓之火,火之中有药焉。能知药而取火,则定里之丹成,自有不待传而知者已。诗曰:药物阳内阴,火候阴内阳,会得阴阳旨,火候一处详。此其义也,后人惑于丹书,不能顿悟,闻有二十四炁,七十二候,二十八宿,六十四卦、十二分野、日月合璧、海潮升降、长生三昧、阳文阴武等说,必欲穷究何者为火,何者为候,极心一生,种种
- 《规中指南·乾坤交姤第六》
乾坤交姤第六内亦交时外亦交,三关通透不须劳。丹田直至泥丸顶,自在河车几百遭。朗然子曰: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炁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一朝得到长空路,须感当初指教人。夫乾坤交姤,亦谓之大周天,在坎离交姤之后见之。盖药既生矣,于斯出焉。古诀曰:离从坎下起,兑在鼎中生。离者火也,坎者水也,兑者金也,金者药也。是说也,乃起水中之火,以炼鼎中之药。庄子云:水
- 研究发现中指反应速度最慢
新浪健康讯据《印度时报》2月8日报道,《美国科学院学报》(PNAS)刊登德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中指比大拇指及其它指头反应速度更慢,其关键原因是中指活动受到其所处位置的限制。 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各自对应的大脑神细胞经区,即,大脑中有一张人体地图。这张地图的功能重要性尚不完全清楚。德国波鸿大学神经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测量反应时间和计算机模型研究有助于揭示大脑地图的可能作用。 研究发现,邻近“手指
- 就绥芬河市婚前保健中指定传染病的有关调查谈取消婚检的几点认识
医师,男、女婚检医师及相关辅助科室的指定婚检技师,认真履行职责,本着对受检人双方负责的原则,杜绝不检、漏检及虚假证明等现象。因此,在多年的婚检工作中,我院未出现过纠纷及医疗事故。现将近两年的婚检人群中指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取2001年10月1日~2003年9月30日,在我院婚前保健门诊进行婚前检查的881人的检查资料。1.2方法依据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
- 《规中指南·入药起火第四》
入药起火第四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里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作者:
- 《规中指南·后序》
后序神无方、易无体。夫所谓玄关一窍者,不过神识气,使气归神,回光返照,收拾念头之一法耳,玉溪子曰“以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者是也。夫所谓药物火候者,亦皆譬喻耳。盖大道之要,凡属心知意为者,皆非也,但要知人身中一个主宰造化底。且道如今何者为机,若能知此,以静为本,以定为基,一斡旋,顷刻天机自动,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而自胎息,药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莫非自然妙用。岂待乎存思持守、苦己劳形,心知之,
- 《规中指南·阳神脱胎第八》
阳神脱胎第八掀倒鼎,踢翻炉,功满也,产玄珠,归根复命,抱本还虚。
- 《规中指南·内丹三要》
内丹三要内丹之要有三,曰玄牝、药物、火候。丹经子书:摘为隐语,黄绢幼妇,读者惑之。愚今满口饶舌,直为天下说破,言虽[尔见]缕,意在发明,字字真诀,肺腑相视,漏泄造化之机缄,贯串阴阳之骨髓,古今不传之秘,尽在是矣。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诗曰:混沌生前混沌圆,个中消息不容传。擘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斗柄逆旋方有象,台光返照始成仙。一朝捞得潭心月,觑破胡僧面壁禅。诗曰:五蕴山头多白雪,白云深处
- 《规中指南·药物说》
药物说古歌曰:借问因何是我身,不离精炁与元神,我今说破生身理,一粒玄珠是的亲,夫神与炁、精,三品上药,炼精化炁,炼炁成神,炼神合道,此七返九还之要诀也。红铅黑汞,木液金精、朱砂水银、白金黑锡、金翁黄婆、离女坎男,苍龟赤蛇、火龙水虎、白雪黄芽、交梨火枣,金乌玉兔、乾马坤牛、日精月华、天魂地魄、水乡铅、金鼎汞,水中金、火中木,阴中阳,阳中阴,黑中白、雄里雌,异名众多,皆譬喻也。然则何谓之药物?曰:修丹
- 外部注意力焦点集中指令可降低帕金森病姿势保持反射障碍症状
SOURCE:PhysicalTherapy—近期发表在《PhysicalTherap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临床医生给患者的医嘱对患者的姿势保持反射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暗示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低由此带来的风险。日前,来自美国和美国等运动学、营养学以及康复学的研究人员针对帕金森患者外部注意力焦点集中训练进行了研究,有14名确诊病例参加试验,他们在一个不稳定表面进行平衡运动,提示患者的注意力需集中在不
- 《规中指南·玄牝说》
玄牝说《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炁以生,实为神府,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于此穴,乃金丹返还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古人谓之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宗,混沌之根、太虚之谷、造化之源、归根窍、复命关、戊己门、庚辛室、甲乙户、西南乡、真一处、中黄房、丹元府、守一坛,偃月炉、朱砂鼎、龙虎穴、黄婆舍、铅炉土釜,神水华池
- 《规中指南·坎离交姤第五》
坎离交姤第五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夫坎离交姤,亦谓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内见之,水火升降于中官,阴阳混合于丹鼎,云收雨散,炁结神凝,见此验矣。紫阳真人曰:龙虎一交相眷恋,坎离方姤便成胎。溶溶一掬乾坤髓,著意求他啜取来。作者:
- 中指背轴型皮瓣修复食指背骨关节外露1例
,食指各关节屈曲无异常,近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掌指关节无异常。入院后根据病情、病史诊断:中度烧伤Ⅲ°,1%TBSA。术前X线片未见骨髓炎,血、尿、便均正常,于入院后第2天在指根麻醉下行“左手食指背扩创中指背轴型皮瓣转移术”,术中左食指背扩创,于创缘周围横径0.8cm,纵径1.5cm切除瘢痕组织。骨关节清创,双氧水、盐水、新洁尔灭冲洗创面,见创面约2.5cm×4.5cm,于左手中指近节指骨背侧斜形切取
- 《规中指南·攒簇火候第七》
攒簇火候第七上柱天,下柱地,只这个,是鼎器,既知下手,工夫容易。养火:阴既藏,再生阳,到这里,要堤防,若逢野战,其血玄黄。作者:
- 《厘正按摩要术》:[卷三·取穴]推中指法
\r推中指图\pn-n39.bmp\r法治寒热往来。医用左手大指、无名指,拿儿中指,以中指、食指托儿中指背,蘸汤以右大指推之。《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鉴
-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横门穴刮到中指尖法
夏英白曰∶从横门刮到中指尖掐之,使小儿吐。《推拿抉微》
-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中指尖推到横门穴法
夏英白曰∶从中指尖推到横门穴,止小儿吐。《推拿抉微》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