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美容技术

目录

1 拼音

zhōng yī tuī ná měi róng jì shù

2 名称

中医推拿美容技术

3 概述

中医推拿美容以中医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指导,用手或上肢其他部位采用各种特定的技巧在体表经络循行部位或腧穴处进行操作,以改善局部症状和调和体内脏腑气血阴阳,达到防治损容性疾病或损容性生理缺陷的美容目的。

4 适应证

中医推拿美容技术适用于:

4.1 1.美容治疗的主要适应证

(1)可直接获取美容效果的疾病:白发,油风,黧黑斑,粉刺,瘾疹,蛇串疮,冻疮,口眼歪斜,斜视,睑黡,胞虚如球,胞轮振跳,上胞下垂,喉瘖,梅核气,肥胖症,乳癖,肌性斜颈。

(2)可间接获取美容效果的疾病:落枕,肩周炎,软组织扭、挫伤,慢性劳损,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便秘,胃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更年期综合征,近视,慢性鼻炎,鼻窦炎。

4.2 2.美容保健的适应证

延缓衰老,皱纹,皮肤松弛,皮肤色泽晦暗,毛发枯黄,眼袋,乳房发育不良。

4.3 3.辅助治疗性适应证

美容外科手术后的恢复期,美容外治法经皮给药。

5 禁忌证

1.不能进行局部推拿的禁忌证  各种新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较严重的皮肤损伤或皮疹如皮炎、疱疹、脓疱、炎性丘疹、糜烂、痂,妊娠3个月以上的孕妇腹部、腰部、髋部及合谷、至阴等腧穴。

2.不宜进行全身性推拿的禁忌证  各种急性病,严重的心、脑、肺疾患,有出血倾向或严重的血液病,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体质过于虚弱者,不能与医者配合的精神病患者。

6 准备

术前做好下述准备:

1.正确诊断和处方  应严格掌握禁忌证,全面了解就医者的全身情况和局部症状,辨证施治,处方合理。

2.病案书写  初诊时,对辨证、诊断、治则应予记载。处方应写明经脉、腧穴或部位、主要手法、疗程、术后调护。复诊时,应记载治疗进程及立法、处方的变动情况。

3.遵守“知情同意”原则  施术前医者应向就医者详细介绍施术部位、施术方法和施术反应,征得其同意。

4.医者必须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  在推拿美容操作中需要暴露就医者的身体时,治疗场所应先行遮蔽;未经就医者同意,谢绝参观。

5.选择体位

(1)体位选择的原则:就医者感到舒适、安全,被施术的部位能得到放松;医者操作方便,运用手法时可以收发自如。

(2)就医者的体位: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而定,常用体位如下。

①仰卧位:仰面朝天而卧。此体位在颜面、胸腹及四肢前侧等部位施术时采用。

②俯卧位:背面朝天而卧。此体位在肩背、腰臀及下肢后侧等部位施术时采用。

③侧卧位:身体侧向左或右而卧。此体位在胁部、臀部及下肢外侧等部位施术时采用。

④端坐位:端正而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地面平行,两手置于两膝之上。此体位在肩、颈及上肢等部位施术时采用。

⑤俯坐位:端坐后上体前倾,两肘屈曲置于膝上或桌上,或反向骑坐在椅子上,两肘屈曲置于椅背上。此体位在项、肩、背等部位施术时采用。

(3)医者的体位:根据就医者的体位和医者施术的方法而定。一般取站立位,且身体随着手的移动而做相应移动,要求进退自如,转侧灵活,保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一致。施术于头面、胸腹部、腰臀部及下肢部时也可取坐位。

6.选择手法

(1)用于腧穴部位:选用点、按、揉、一指禅推等作用面积小的手法。

(2)用于经脉循行部位:选用摩、擦、推、等作用面积大的手法。

(3)用于较表浅部位:选用摩、擦、抹等作用力表浅的手法。

(4)用于较深层部位:选用按、拍、拿、、振、抖等作用力深透、传导性较强的手法。

7.选择介质

(1)推拿介质的作用:

①借助药物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②便于手法操作,增强手法作用。

③保护就医者皮肤,防止因手法操作而造成皮肤破损。

(2)常用推拿介质:

①葱姜水:用葱白和生姜捣碎取汁。有温热、发散的作用。用于虚寒证和风寒表证。

②滑石粉:有润滑、吸水、清凉的作用。常于夏季出汗时应用。

③麻油:可加强手法透热效果。一般用于擦法。

④红花油: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软组织损伤或淤血证。

⑤鸡蛋清:有营养皮肤,使皮肤收敛的作用。用于面部皮肤衰老。

⑥中药膏霜:根据不同的损容性皮肤疾病,将相应的中药添加于膏霜基质中,有润滑、治疗或养护皮肤的作用。常用于面部损容性疾病和损容性生理缺陷。

7 方法

7.1 1.施术原则

辨证循经取穴准确  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腧穴以触发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是中医推拿美容的基本原理,临床应正确辨证循经取穴。

手法操作要求如下:

(1)持久:手法能按照操作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技术动作不走样。

(2)有力:手法根据病情的要求具有适当的力度,不能浮飘或重滞。

(3)均匀:动作有节律性,速度、幅度、力度均匀。

(4)柔和:动作稳健灵活,力量沉稳缓和,不生硬粗暴。

(5)深透:手法作用深透到病情和处方需要的层次,不能太过或不及。

(6)刺激量适度:刺激量由手法强度和施术时间共同决定,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①成人、体质强壮者,刺激量可大;幼儿、妇女、体质较弱者,刺激量应小。头面部、胸腹部,刺激量应小;腰背部、四肢部,刺激量可大。

②夏季易汗,腠理开泄,刺激量应小;冬季腠理致密,刺激量可大。

③北方、山区寒冷干燥,刺激量可大;南方、海边温暖潮湿,刺激量应小。

7.2 2.操作手法

7.2.1 (1)摆动类手法

以指或掌、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称为摆动类手法。

①一指禅推法:

A.功效:舒筋活络,祛瘀消积,健脾和胃。

B.主要适应证:头痛,胃痛,腹痛,关节、筋骨酸痛,失眠;口眼歪斜,睑,眼袋,黧黑斑等损容性疾病。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防皱,紧肤等。

C.动作要领: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腧穴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120~160/min。

D.注意事项:本法接触面积小,但深透度大。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面部施术多用拇指桡侧端,压力宜轻。

②法:

A.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清除肌肉疲劳。

B.主要适应证:肢体麻木,运动功能障碍;臀腰背腿部位减肥;全身美容保健。

C.动作要领: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伸屈腕关节以第2到第4指关节背侧为轴完成;前臂的旋转运动以手背的尺侧为轴完成。其吸定点是上述两轴的交点,即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这点附着在一定的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D.注意事项: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操作时要注意肩、臂尽可能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

③揉法:

A.功效:活血散瘀,理气松肌,清脑明目,消肿止痛,消食导滞。

B.主要适应证:脘腹胀痛,胸胁胀闷,便秘,泄泻,失眠,眼病,外伤淤血。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防皱,泽肤;腹部减肥(掌揉法)。

C.动作要领:揉法分掌揉法和指揉法两种。掌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吸定于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指揉法用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腧穴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D.注意事项:掌、指着力于患部并吸定,以腕的回旋随之移动,避免触打或跳跃;不在皮肤表面挠擦,而在皮肤以下组织间产生相互活动。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头面部多用大鱼际揉法。

7.2.2 (2)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称摩擦类手法。

①摩法:

A.功效: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脾胃,温经活络,祛瘀消肿。

B.主要适应证:脾胃虚弱,脘腹胀痛,气滞血瘀。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腹部减肥。

C.动作要领:本法分掌摩和指摩两种,掌摩法用掌面附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用示、中、环指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D.注意事项:在腹部操作时,顺时针方向可消积导滞,泻热通便;逆时针方向,可温中止泻。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②擦法:

A.功效: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煦皮部,光泽皮肤,改善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减少多余皮下脂肪,镇静安神,消肿止痛,健脾和胃。

B.主要适应证:消化不良,腰背酸痛,神经衰弱,外伤红肿。亦可用于皮肤保健美容,肥胖症。

C.动作要领:用掌的大鱼际、掌根部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就医者体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掌下的压力不宜太大,但推动的幅度要大。

D.注意事项:治疗部位要暴露,并涂以适量的润滑油或中药软膏,防止擦破皮肤,并通过药物的渗透以加强疗效。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③推法:

A.功效: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疏肝健脾,解痉镇痛。

B.主要适应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腰背酸痛,面颈部皱纹,肥胖症,亦可用于全身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直线移动。用指推称指推法;用掌推为掌推法;用肘部推称肘推法。

D.注意事项:同擦法。

④搓法:

A.功效: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祛风散寒。

B.主要适应证:腰腿疼痛,肩背酸痛,外感风寒,肢体麻木,亦可用于上肢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D.注意事项:用力要深沉,并注意保护皮肤;搓动快,移动慢。本法适用于四肢,以上肢为常用。

⑤抹法:

A.功效:开窍镇静,醒脑明目,温煦皮部,活血散瘀。

B.主要适应证:头晕,头痛,颈项强痛;黧黑斑,面颈部皱纹,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动作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D.注意事项: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7.2.3 (3)挤压类手法

用指、掌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称为挤压类手法。

①按法:

A.功效: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B.主要适应证:胃脘痛,头痛,肢体麻木酸痛,局部淤血,月经不调,痛经,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

D.注意事项: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②点法:

A.功效: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

B.主要适应证:通过对经络、腧穴的点压,可治疗各种损容性疾病及面部、全身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有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屈指点可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点压体表;或屈示指,用示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

D.注意事项:点法作用小,刺激量大,操作切忌暴力,而应按压深沉,逐渐施力,再逐渐减力。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③捏法:

A.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促进萎缩肌肉的恢复。

B.主要适应证:肢体麻木,肌肉萎缩,腰腿疼痛,局部劳损,肥胖症,面颈部皮肤衰老。

C.动作要领:有三指捏、五指捏法。用拇指与示、中二指或其余四指捏拿皮肉肌筋,着力部位在手指的不断对合转动下被捏起,再以手的自然转动,使皮肉肌筋自指腹间滑脱出来,如此反复交替捏动。在做相对用力挤压动作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性。

D.注意事项:皮肤破损者禁用此法。动作刚柔相济,按其经络、腧穴捏而拿之,不可呆滞。三指捏主要用于四肢及肩、颈部,五指捏用于腰部。

④拿法:

A.功效: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通络,分离粘连,消除疲劳。

B.主要适应证:腰腿疼痛,肌肉酸痛,神经衰弱,肥胖症,亦可用于全身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拇指和示、中二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腧穴上进行节律性的捏提。操作时,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续性。

D.注意事项:操作中不要拧挤、扭扯,不可跳跃略过。本法适用于肩胛、四肢、腰背部位。

⑤捻法:

A.功效:理筋通络,滑利小关节。

B.主要适应证:指间、趾间关节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亦可用于手部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拇、示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搓动,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快捷,用力不可呆滞。

D.注意事项:明确诊断,局部有骨折、血肿及关节囊损伤、撕脱禁用此法。本法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7.2.4 (4)叩击类手法

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叩打体表称叩击类手法。

①拍法:

A.功效:疏筋通络,行气活血,引邪达表,疏松腠理,缓解肌肉痉挛和疲劳。

B.主要适应证:四肢肌肉麻木、痉挛、萎缩,局部感觉迟钝,亦可用于全身性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施术部位。

D.注意事项:根据疾病性质决定施力大小及施拍方法。轻症、体虚者用腕部自然摆动施以轻拍法;重症体实者用全臂摆动施以重力重拍法。中力是以肘关节为中心带动手掌施以拍法。操作中切忌暴力。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②击法:

A.功效: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调和气血,镇静安神,消除疲劳。

B.主要适应证: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肌肉痉挛,头痛、头晕、失眠烦躁,亦可用于全身性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

a.拳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

b.掌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

c.侧击法(小鱼际击):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d.指尖击法:用指端轻轻叩击体表,如雨点下落。

D.注意事项:手法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不能反复叩击同一部位,要移动叩击。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③啄法

A.功效:活血止痛,通经活络,散风祛邪,开胸顺气。

B.主要适应证:头痛头晕,失眠神衰,胸肋胀痛,口眼歪斜。亦可用于头面部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手指自然屈曲,指端并齐,以腕部自然的上下屈伸的摆动带动手指端,着力于施治部位啄击。手指与体表须垂直,着力须均匀。摆动的幅度、频率根据施治部位而定,头部幅度小,频率快;背部幅度大,频率慢。

D.注意事项:手法施力的大小,应根据就医者的体质及病情灵活掌握。轻啄抑制,重啄兴奋。主要用于头部及胸背部。

7.2.5 (5)振动类手法

以较高频率有节律、轻重交替地持续作用于人体的手法称振动类手法。

①抖法:

A.功效:活血止痛,放松肌筋,解除粘连,通利关节,消除疲劳。

B.主要适应证:四肢麻木,局部粘连,亦可用于手部保健美容。

C.动作要领:用双手握住就医者的上肢或下肢的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颤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D.注意事项:操作时切忌暴力拉伸。操作前必须先用放松局部的准备手法,以便操作效果理想。本法常用于四肢。

②振法:

A.功效:祛郁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

B.主要适应证:肝郁气滞,胃肠功能紊乱。

C.动作要领:用手指或掌着力于体表,前臂与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上下快速振颤动作。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振法。

D.注意事项:无论单手或双手操作,施术者手均不离开施术部位的体表。本法主要用于腹部。

③颤法:

A.功效:理气活血,消除郁闷,除积导滞,解除粘连,松弛肌肉。

B.主要适应证:脘腹胀满,气滞血瘀。

C.动作要领:单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平放于施术部位,稍施压力与施治部位贴实,用腕部连同臂部做左右急骤而细微的摆动。摆动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小。此法常与振法合用。

D.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应似按非按,似推非推,吸而不动,施力为颤。本法主要用于腹部。

7.3 3.操作时间及疗程

(1)保健美容推拿,操作时间根据处方的要求和就医者的意愿而定。一般每次25~45min,每天1或2次。

(2)治疗美容推拿,操作时间根据疾病性质、病情深浅、病程长短及体质状况而定。一般每次15~25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

(3)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应休息3~5d。

7.4 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晕厥:

①处理:立即停止推拿,让就医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饮少量茶或开水,稍事休息即可缓解。严重者可掐人中,拿肩井,拿合谷,掐十宣,按足三里,促其苏醒。也可配合针刺法。

②预防:做好术前思想安抚,消除就医者的紧张或恐惧感;对体质虚弱、空腹或初次接受推拿者,手法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对有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应提高警惕,术中密切观察其反应。

(2)表皮擦伤

①处理:涂以红霉素软膏。

②预防:推拿手法轻重适宜;多汗者和皮肤娇嫩者术前涂以介质,或铺治疗巾后推拿。

8 注意事项

8.1 1.术前注意事项

(1)医者必须尊重就医者的人格尊严,无论就医者有何种损容性疾病或生理缺陷,都应以亲切、热情、认真、平和的态度应对,避免惊诧、冷漠、怜悯的态度。

(2)向初次就医者说明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身体反应,并给予合理解释。

(3)床单、治疗巾应定期消毒,每人1份,防止交叉感染。

(4)治疗室应定期消毒,并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安静舒适。在不影响其他医疗活动的情况下,可播放轻柔的音乐。

(5)医者应勤剪指甲,施术前双手应清洗干净,保持双手温暖。

8.2 2.术中注意事项

(1)要求就医者全身放松。

(2)术者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入深,自上而下,从前至后。

(3)随时观察就医者反应,及时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手法强度及持续时间。

(4)医者为异性就医者施术时,应有助手或护士在场或间断巡视。

8.3 3.术后注意事项

(1)观察就医者反应,以推拿后全身轻松舒适,原有症状改善为佳。

(2)少数人初次接受推拿会感到不同程度疲劳,皮温升高,或局部轻度肿胀、充血、疼痛,均属正常生理反应。

(3)就医者术后适当休息,避免寒凉刺激及劳伤。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