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叶肝切除术

目录

1 拼音

zhōng yè gān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middle hepaticlobectomy

3 手术名称

中叶肝切除术

4 别名

肝中叶切除术

5 分类

小儿外科/肝脏的手术

6 ICD编码

50.3

7 概述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膈肌之下。大部分位居右季肋区,仅有小部分超越正中线而达到上腹区及左季肋区。肝脏由肝实质和一系列管道结构组成。肝内管道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胆管系统及独立的肝静脉系统。前三者被包裹在结缔组织鞘内(Glisson鞘),一般是胆管在前,肝动脉居中,门静脉在后,相伴而行,经第一肝门出入肝实质。后者行走于叶间裂和段间裂内,收集肝脏的回心血流,汇集成左、中、右3条肝静脉,经第二肝门流入下腔静脉。此外,尚有一些分散的小肝静脉称为肝短静脉直接在肝后汇入下腔静脉,数目大小不等,平均约14条。在肝切除时如处理不慎会引起大出血,故被称为第三肝门。

肝脏的分叶及分段:根据肝表面的沟裂结构,可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四个叶,但这与肝脏内部结构不相符合,不能适应肝脏外科手术的需要。经过对肝脏内部管道系统的研究发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有一定的节段性,在一定的区域内有一定的血管供应和胆管引流,也有一定的静脉引流,因而提出了肝脏分叶、分段的新概念。

从肝脏腐蚀标本可以看到肝叶、段之间存有明显的裂隙。肝脏有3个主要的裂隙,即正中裂、左叶间裂和右叶间裂;又有2个段间裂和1个背裂。这些裂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六段(图12.18.5-0-1)。

正中裂:为一斜形的主裂。自胆囊窝中部,向后上方抵于下腔静脉左缘,将肝分为左右两半。正中裂平面内有肝中静脉经过。

左叶间裂:为一矢状裂。位于正中裂之左侧,从脐切迹向后上达左肝静脉入腔静脉处,在膈面以镰状韧带稍左为界,脏面以左纵沟为标志将左半肝分为左内、左外两叶。裂内有肝左静脉的叶间支经过。

右叶间裂:为一接近水平的斜裂。位于正中裂右侧,自胆囊切迹中点右侧肝前缘的中外1/3交点向后上方达下腔静脉右缘,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右后叶。裂内有肝右静脉经过。

左段间裂:位于左外叶内,近于水平位,自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向外经肝左缘的中后1/3交界处转向肝面,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裂内有肝左静脉经过。

右段间裂:此裂位于右后叶内,近于横位,自右切迹横过右后叶达肝右缘中点,将右后叶分为上、下两段。

背裂:位于肝脏后上缘的中部,尾状叶前方,是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处,将尾状叶与其他肝叶隔开。

以上诸裂将肝脏划分为6个段,外科医生可根据以上分区,进行右半肝切除、左半肝切除、右三叶切除、左外叶切除及各种肝段切除等。如一次切除右半肝和左内叶者,称右三叶切除术;切除左半肝和右内叶者称左三叶切除;切除左内叶和右前叶者为中肝叶切除。由于肿瘤侵犯的部位不同或外伤波及的范围各异,除做以上规则的肝切除外,尚有不规则的肝切除,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逐渐形成“左规右不规”之共识。

1954年,Couinaud以肝裂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为基础,将肝脏划分为8段,并渐被大家所接受。这8个肝段以罗马数字代表,分别是:尾状叶为Ⅰ段,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Ⅳ段,右前叶为Ⅴ、Ⅷ段,右后叶为Ⅵ、Ⅶ段(图12.18.5-0-2)。手术切除其中一段称为肝段切除;同时切除临近2个或2个以上肝段,为联合肝段切除;同时切除非相邻的2个或多个肝段为跳跃肝段切除;只切除一个肝段的一部分,为亚肝段或次全肝段切除。这样对限于某一段内的早期病变行肝段切除,既可切除病灶,又可保留更多正常的肝组织,有利病儿恢复。

中叶肝切除包括左内叶及右前叶。肝中叶的脏面是肝门的部位,膈面为第二肝门,手术有相当大的难度。肝中叶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门静脉左、右支中的左内叶支及右前叶支,以及相伴行的肝动脉的左内叶及右前叶动脉,静脉回流则为肝中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胆汁引流系统经左内叶及右前叶肝管汇入左右肝管(图12.18.5-1)。

8 适应症

凡病变局限于肝脏中部而未侵犯至左外叶及右后叶的早期肝癌、肝母细胞瘤或良性肿瘤、慢性肝脓肿、肝囊肿或慢性局灶性炎性结节,适宜行中叶肝切除。

9 术前准备

1.术前应全面检查心、肺、肾、肝等功能,了解病儿全身应激能力和肝脏储备能力。

2.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纤维素饮食。积极改善贫血,在短时间内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改善凝血机制,减少肠道细菌,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

3.外伤病儿要积极抗休克,纠正水电酸碱失衡。

4.术前放置胃管、尿管。

10 麻醉和体位

根据手术方式、大小以及病儿全身情况合理选择麻醉。常用气管插管全麻,其效果确实,能最大限度满足手术需要,又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特别是对危重病儿。但全麻会使肝脏负担加重,加上药物本身对肝脏的影响,对已有肝功损害的病儿不利。因此选择全麻加连续硬脊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的方法渐增多,这样又有良好的肌肉松弛,又减少了麻醉用药,对病儿全身影响小,效果好。

低温麻醉因由于对肝脏功能的明显抑制,使手术后病死率增加,而遭淘汰。

11 手术步骤

1.切口  常用切口是右肋缘下斜切口,必要时向右后或左肋缘下延长,可以满足任何方式的肝部手术,无须开胸。直切口已被弃用。

游离肝脏: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右冠状韧带、右三角韧带、肝结肠韧带及肝肾韧带,钝性推开肝裸区,直达下腔静脉,充分显露中叶以便于处理肝中静脉。为防止术中大出血,可游离出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上和肝下下腔静脉,并预置8号导尿管以备阻断肝门或全肝血流。

2.游离切除胆囊,必要时切开肝门前肝包膜,分离肝实质使肝门板降低,增加肝门部显露。切开Glisson鞘,充分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出左、右肝动脉、门静脉及胆管,仔细辨认后结扎切断其左内叶支及右前叶支(图12.18.5-2)。

3.在肝顶部第二肝门处,沿正中裂切开肝实质,约离肝表面2~3cm深即可找到肝中静脉,在肝内予以结扎(图12.18.5-3)。注意肝中静脉是否与肝左静脉共干,勿伤肝左静脉。如肿瘤较大不易处理肝中静脉时,也可在切肝的最后阶段予以结扎切断。

4.沿右叶间裂和左叶间裂的膈面标志切开肝包膜,或沿着在处理完第一、二肝门后,肝表面颜色变化区切开肝包膜。钝性分离肝实质,遇管道即结扎切断。当切至肝后面时,必须小心分离下腔静脉,将肝短静脉逐一结扎,然后整块切除肝组织(图12.18.5-4)。

5.肝断面彻底止血,并用干纱布检查无胆汁漏,用网膜覆盖后,将肝左右叶间断缝合靠拢(图12.18.5-5)。肝门处放置引流。

12 术后处理

中叶肝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肝叶切除后,肝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其程度与切肝的大小、术中失血、阻断肝门的时间长短而异,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受损情况,及时补充足够的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及维生素B族,如有贫血,应输血。

2.术后2周内补充足够的白蛋白,少量血浆或新鲜全血。

3.应用广谱抗生素,减少肠道细菌,防止切口及腹腔感染。

4.术后间断吸氧,以增加肝脏的供氧。

5.避免应用损伤肝脏的药物及在肝脏内代谢的药物,如吗啡类、巴比妥类及冬眠药物等。

6.可疑肝昏迷、血氨增高或精神异常,有发生肝昏迷的征兆时,立即静脉输入精氨酸或谷氨酸钠,以预防发生肝昏迷。

13 并发症

13.1 1.腹腔内出血

多由于结扎血管的线结脱落,或肝断面止血不彻底,或凝血机制障碍等。术后应用止血药物,如发生失血性休克,或引流管内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时,在积极输血的情况下及时开腹探查止血。

13.2 2.上消化道出血

肝脏手术后可发生应激性溃疡。表现为胃管内血性或咖啡色胃液,严重者可致心率加快和血压下降。术后应持续胃肠减压,应用H2受体拮抗剂。发现出血时可胃管内注入抗酸剂和止血药,必要时应用生长抑素。对大出血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13.3 3.肝功能不全

术前、术中应对剩余肝之功能认真评估,术后应积极保肝治疗。

13.4 4.腹腔感染

肝叶切除后,断面虽已止血,但仍会有渗出,如引流不畅会继发化脓性感染。表现为高热,甚至中毒性休克。治疗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反复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并注入抗生素,尽量不手术引流。

13.5 5.胆瘘

由肝断面小胆管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或术中未发现的胆管损伤所致。引流不畅可致腹膜炎。引流好者,形成瘘管,一般可自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