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治技术

目录

1 拼音

zhōng yào wài zhì jì shù

2 名称

中药外治技术

3 概述

中药外治技术是指通过从体表给药或添加中药的化妆品以治疗损容性疾病和修复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方法。它具有局部美容治疗或美容保健作用,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亦可发挥全身性美容治疗或美容保健作用。

4 适应证

中药外治技术适用于:

1.各种损容性疾病和皮肤缺陷。

2.为预防损容性皮肤病和皮肤缺陷以及欲进一步美化皮肤者。

5 禁忌证

对所用中药皮肤过敏者。

6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方法和注意事项

2.药物的准备

调和外用药的常用基质:

(1)动物类:猪脂、羊脂、鸡蛋清、鸡蛋黄油、蜂蜜、蜂蜡、猪胆等。

(2)植物油类:麻油、菜油、茶油、蓖麻油、糠馏油、松脂、橄榄油等。

(3)植物类:马齿苋、芦荟、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用鲜者压榨取汁。

(4)药露类:金银花露、菊花露、薄荷露、玫瑰露等。

(5)其他:醋、酒、茶水等。

7 方法

7.1 1.止痒法

用具有祛风、燥湿、杀虫、养血作用的药物以止皮肤瘙痒。痒是多种损容性皮肤病的一个重要自觉症状,多由于风、湿、热、虫等邪客于肌肤,引起皮肤气血不和所致,也有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

常用药物:防风、荆芥、苍耳子、蝉蜕、薄荷、樟脑、冰片、威灵仙、地肤子、白鲜皮、苦参、蛇床子、羊蹄根、川椒、艾叶、当归、何首乌等。

7.2 2.清热解毒法

用寒凉的药物施于体表患处或局部,以清解体内和局部蕴结热毒。临床常用于毒热证,如疮痈红肿。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马齿苋、青黛、芙蓉花叶、野菊花、生地榆、紫花地丁、板蓝根、寒水石、牛黄、儿茶等。

7.3 3.养血润肤法

用具养血或滋润作用的药物制成软膏、面膜等外用剂型,施于体表患处或局部以达到滋阴补血、濡养皮肤的目的。临床常用于各种慢性瘙痒性、肥厚性皮肤病及皮肤干燥、老化等。

常用药物:核桃、地黄、当归、蜂蜜、蜂蜡、松脂、杏仁、猪脂、羊脂、麻油、蓖麻油等。

7.4 4.收湿法

用具化湿、淡渗、收敛作用的药物制成粉剂、洗剂,施于体表患处,以达到除湿祛邪的目的。临床常用于无渗液之水疱、脓疱。

常用药物:熟石膏、炉甘石、滑石、赤石脂、煅龙骨、煅牡蛎、蛤粉、五倍子、儿茶、海螵蛸、苍术等。

7.5 5.褪黑祛斑法

用具有增白祛斑作用的药物制成软膏、面膜等剂型,用于皮肤局部以消除色素沉着或增白皮肤。临床常用于色素沉着性病证或面部皮肤晦暗。

常用药物: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珍珠、防风、柴胡、白茯苓、白附子、白芍等。

7.6 6.腐肌蚀肤法

用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制成软膏剂或糊剂,涂敷于体表患处,腐蚀疣痣或剥蚀表皮以祛斑。临床常用于疣目、黑痣、蟹足肿、雀斑、黧黑斑等病证。过敏者禁用。涂敷使用要准确得法,免伤周围健康皮肤。

常用药物:鸦胆子、乌梅、石灰、木鳖子等。

8 注意事项

1.注意遵循中药外治的基本原则

(1)外治以内治理论为依据。除较轻浅的皮损和皮肤保健外,一般须内外治相结合。

(2)各种中药外治法可单独运用,也可联合运用。

(3)须根据病情用药

①热性、急性病皮损用药宜缓,选择性质温和的和低浓度的药物;顽固性、慢性、肥厚性皮损可选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的药物。皮肤美容保健不能用药,只能用添加有中药的化妆品。

②皮损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毒、抗感染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有皮损用药。

③剂型选择: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时,选用洗剂、粉剂、霜剂;糜烂而渗液多、红肿时,选用溶液湿敷及糊剂;鳞屑和结痂可选用油剂、软膏;皲裂、苔藓样变可选用软膏或硬膏。

(4)须根据机体耐受力用药:

①颜面、颈部、外生殖器和四肢屈侧皮肤,选用性质温和的和低浓度的药物。

②妇女宜选用性质温和的和低浓度的药物。

③用药宜先缓和后强烈,先用性质较温和的和低浓度的药物,视机体反应和耐受力再逐渐增高药物浓度和刺激性。

(5)须根据药性和药物剂型确定治疗用药物浓度

①有毒的药物,浓度须低。

②用于浸渍、熏洗的溶液浓度可大可小;软膏浓度一般控制在1%~25%;糊剂浓度一般控制在25%~35%;油剂一般在40%以上。

(6)用药方法须正确。根据各剂型的具体要求用药,参见本章第二节“中医美容外用药常用剂型和使用方法”。

(7)须注意药物刺激和变态反应

①做面部皮肤治疗或美容保健的就医者,在施行超声波药物导入、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或面膜术前,须先进行皮肤安全度测定,确保所用药物或化妆品对就医者无刺激性或致敏性。

②治疗中一旦出现药物、化妆品刺激或变态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或化妆品,并给以及时处理。

2.化妆品中禁用的中药  添加中药的化妆品具有辅助治疗损容性疾病或美容保健的功效。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以下中药被禁止用于化妆品:白附子、白花丹、白屈菜、白薯莨、半夏、北五加皮、槟榔、博落回、卜芥、蟾酥、长春花、臭常山、打破碗花花、大风子、地胆、东绵马、葛上亭长、钩吻、海芋、含羞草、红娘子、黄花夹竹桃、夹竹桃、芥子、苦参实、昆明山海棠、狼毒、雷公藤、丽江山慈姑、了哥王、铃兰、萝芙木、马桑、莽草、茅膏菜、囊丝黄精、闹羊花、牛心茄子、牵牛子、青娘子、商陆、石蒜、藤黄、天仙子、芫花(根、全草)、万年青、威灵仙、文殊兰、乌桕、鸦胆子、羊角拗子、野百合、一叶秋、茵芋、鱼藤、紫堇、紫雪花等,作为中药的百合科藜芦属植物、作为中药的大戟科巴豆属植物、作为中药的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作为中药的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作为中药的菊科千里光属植物、作为中药的麻黄科麻黄属植物、作为中药的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作为中药的马钱科马钱属植物、作为中药的毛茛科侧金盏花属植物、作为中药的毛茛科毛茛属植物、作为中药的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作为中药的茄科曼陀罗属植物、作为中药的茄科山莨菪属植物、作为中药的玄参科洋地黄属植物。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