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zhī zǐ chǐ tāng
2 英文参考
zhizichi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ardeniae and Sojae Praeparati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栀子豉汤为方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又名栀豉汤[1]。组成为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2]。具有透邪泄热,除烦解郁的功效[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余热扰胸,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𢙐[1]。
4 栀子豉汤的别名
栀豉汤[1]。
5 处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2]。
栀子9克(劈)香豉4克(绵裹)
6 栀子豉汤的功效与主治
栀子豉汤具有清热除烦的功效。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栀子豉汤功能透邪泄热,除烦解郁[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余热扰胸,虚烦不得眠,反覆颠倒,心中懊𢙐[1]。
7 栀子豉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2]。得吐者,止后服[2]
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8 方解
栀子豉汤方中栀子苦寒,清心除烦;豆豉辛凉,具有升散之性,协同栀子宣泄胸中郁热[1]。二药合用,有清热除烦之效[1]。
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9 出处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0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栀子豉汤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反凝滞不散也。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注】发汗表未解,若下之,表邪入里,既不...
-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栀子豉汤(玉函)
翎采之。或借用以清解膈上郁结之火。不欲其吐。又须山栀炒黑用之。便屈曲下行小便矣。如卫气素虚人感冒客邪...
-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五个。若内热甚者。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加黄连黄柏山栀仁各一钱。名柴胡解毒汤。若脉弦长。少阳与阳明合病...
- 《证治准绳·伤寒》:[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烦
虚烦心中然欲吐愦愦然无奈者是也但多涌吐而已经用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浓朴汤是也盖有不因汗下吐邪结胸中...
- 《伤寒论注》:[卷三]栀子豉汤证
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脉证与阳明中风同。彼以恶寒,故名中风;此...
- 更多古籍中的栀子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