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现存地球上的植物估计约40余万种,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可分为7大类,即藻类植物(algea)、菌类植物(fungi)、地衣(lichens)、苔藓植物(bryophyta)、蕨类植物(pteridophyta)、裸子植物(gymnosperm)和被子植物(angiosperm)。其中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因不开花结果,而以各种孢子(spore)进行繁殖,故称孢子植物(spore plants);裸子和被子植物因开花结实,以种子(seed)繁殖,称为种子植物(seed plants)。也有学者根据植物体内组织和器官分化的程度、生殖器官的细胞组成数目以及生活史中有无胚的出现等特征,将藻类、菌类和地衣划为低等植物(lower plants);将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划属高等植物(higher plants)。无论是孢子植物还是种子植物,在其一生中都要经历生长发育和繁殖阶段。这两个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 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cycle)。孢子植物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直接长成为植物体,最后又产生孢子的过程;而种子植物是从上代个体产生的种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分化,发育为成熟的植物体,再经过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种子的过程。
3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
由于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带来生活史的不同,反映在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上的不同形式。蓝藻和某些单细胞真核藻类,它们没有有性生殖过程,细胞就不存在核相交替,亦无世代交替现象。大多数真核藻类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会出现核相交替及世代交替现象。在藻类植物中,可以看到世代交替演化的趋势是由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嚮孢子体世代占优势发展。
4 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这就是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真菌在生长后期,开始有性生殖,从菌丝上发生配子囊,产生配子,一般先经过质配形成双核阶段,再经过核配形成双相核的合子。通常合子迅速减数分裂,而回到单倍体的菌丝体时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双相核的细胞是一个合子而不是一个营养体,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现象。
6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生多细胞的精子器和颈卵器。但是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称为原叶体)发达,我们习见的蕨类植物是它的孢子体,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