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枳实二陈汤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08:24)[共81字]
摘要:《医林绳墨大全》卷一方名枳实二陈汤组成枳实1钱5分,陈皮1钱5分,茯苓1钱5分,半夏2钱,甘草5分。主治外伤风寒,中气不清,胸膈满闷。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二陈汤】
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吴琨曰:渴而喜饮,小便利者,易之不能饮水小便不利,虽渴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所谓湿极而兼胜己之化,非真象也,又东南之人,湿热生痰,故朱震亨主之加枳实砂仁,名【枳实二陈汤】,其性较急也。先哲云: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然祇能治实痰之标,不能治虚痰之本,虚痰之本在脾胃,治者详之。作者:吴谦
-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二陈汤
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或曰:有痰而渴,宜去半夏代以贝母.吴琨曰:渴而喜饮,小便利者易之.不能饮水,小便不利,虽渴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所谓湿极而兼胜己之化,非真象也.又东南之人,湿热生痰,故朱震亨主之加枳实,砂仁,名枳实二陈汤,其性较急也.先哲云: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然只能治实痰之标,不能治虚痰之本.虚痰之本在脾胃,治者详之.《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中医消化科门诊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我们采用枳实消痞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病人,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1~70岁,平均52岁,病程1-10年,对照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22~69岁
- 枳实提取物中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了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了枳实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PhenomenexGeminiC18柱(150mm×4.6mm,5μm),柱温37℃,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80,365nm,流速1.0ml/min。采用DPPH·测定枳实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进样量范围:柚皮苷为1.143~5.717μg
- 东垣枳实导滞丸五七
方剂组成黄芩,茯苓,白朮,黄连,各三钱.枳实热炒,神曲,各五钱,炒.泽泻,二钱.大黄煨,一两主治功效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作者见解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食远白汤下五十丸作者:张景岳
- 枳实大黄汤三三
方剂组成羌活,钱半.当归,一钱.枳实,五分.大黄酒煨,三钱主治功效治湿滞脚气作者见解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空心温服,以利为度作者:张景岳
- 枳实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烘约10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炮制 枳实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麸炒枳实取枳实片,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色变深。检查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ⅨK)。性味与归经 苦、辛、酸,温。 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
- 枳实消痞丸治疗萎缩性胃炎56例
【关键词】枳实消痞丸 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见证繁杂,但萎缩病变的逆转是其治疗的关键。笔者据此应用枳实消痞丸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的诊断均符合全国纤维内镜诊断标准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病理诊断标准。56例中,轻度萎缩性胃炎32例,中度21例,重度3例;伴活动期49例,非活动期7例。1.2治疗方法基本方:炒枳实10g,小川连10g,淡干姜10g
- 枳实导滞丸
中药名称枳实导滞丸拼音名ZhishiDaozhiWan性状本品为浅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鉴别 (2)项下的甲醇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连对照药材10m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
- 枳实
枳实 枳实 FructusAurantiiImmaturus (英)ImmatureBitterOrange 别名 枸头橙、臭橙、香橙。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的幼果。 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三棱状茎有刺,刺长2cm。单身复叶互生,革质,卵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近全缘,有油点;叶翅长0.8~1.5cm,宽0.3~0.6c
- 赵宇谢培山卢平华王祥红:枳实、枳壳、青皮和陈皮等药材中辛弗林含量测定研究,
因其化学结构近似麻黄碱(图1),也受到波及。近来,美国、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对含辛弗林草药的使用提出警告,引起人们的注意。辛弗林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柑橘属(Citrus)植物,常用中药陈皮、青皮、枳实和枳壳均为该属植物果皮或果实。尤其枳实,文献报道辛弗林含量较高.除中医的传统应用外,也有生产注射剂在临床应用,用于抢救各种休克、心衰以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枳实提取物是西方国家用于减肥的食品
- 枳实消痞丸临床应用举隅(消化不良、结肠炎、胃轻瘫等)
枳实消痞丸出自李杲《兰室秘藏》。由干生姜一钱,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以上各二钱,半夏曲、人参以上各三钱,厚朴四钱,枳实、黄连以上各五钱组成。是治疗虚实相兼之痞满证的代表方剂,由枳术丸、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化裁而成。方中枳实苦泻辛散,破气消积,厚朴辛苦性温,行气消痞、下气除满,佐以麦芽消食和胃,三药合用,更增其行滞气消痞满之功;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以泻痞,半夏辛温和胃而散结除痞,用少量干姜温中祛寒
- 枳实消痞丸化裁治疗慢性胃炎180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枳实消痞丸化裁治疗慢性胃炎18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0例,男120例,女60例;年龄18~57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6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嗳气,少数有泛酸、纳差、上腹部弥漫性压痛等症状。治疗前全部病例经胃镜检查,部分病例经病理学检查,同时排除肝、肺部等疾病。180例中,属浅表性胃炎活动期136例,胆汁反流
- 枳实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枳实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枳实三仁汤,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枳实三仁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实三仁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枳实三仁汤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
- 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沈舒文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若
- 试论茵陈蒿汤加枳实降黄疸的药理作用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说明中药配伍的相互配合作用。方法用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明。结果证明本方加枳实诸药配伍可增强利胆作用,临床治疗黄疸疗效显著。结论茵陈蒿汤全方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效果满意。【关键词】茵陈蒿汤黄疸药理作用关于茵陈蒿汤的论治方法比较多见,而就其药理作用少见,本文对茵陈蒿汤的相互配合作用机制加以论述。本文所论茵陈蒿汤适用于“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
- 治慢性胃萎缩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沈舒文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若
- 抽动-秽语综合征如何用二陈汤治疗?
抽动-秽语综合征辨证为脾虚挟湿时,可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二陈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燥湿化痰的常用方。历代医家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痰证和内科疑难病。二陈汤由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燥湿,行气化痰的作用。脾气健旺,运化正常则痰湿渐消,故见心悸怔忡及咽喉不利好转;痰不蒙清窍,则秽语消失;气机调顺,肝风熄灭,则肢体抽动自止。临床可随症加减:兼有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枳壳;兼心血不足者加
- 二陈汤加减歌
茯苓草①,清气化痰为至宝。膈上不宽加枳(实)桔(梗),火旺生痰(黄)芩(黄)连好。(人)参(白)术加名六君汤,健脾和胃无如此。①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四药组成。中寒痰去了(人)参,香(附)砂(仁)炒用皆能止。饮食过飡①不克消,麦(芽)(神)曲山查厚朴调,再加枳实黄岑炒,何愁体虚胃脾弱。咳嗽生痰分寒热,热加(黄)岑(黄)连并枳(壳)桔(梗),寒痰枳(壳)砂(仁)配原方,化气胸中痰自灭。风寒
- 二陈汤加减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渗)为一种发病急、病情重、严重危害视力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因复杂,治疗不易,我院应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中渗,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42眼),其中男22例,女20例,右眼24例,左眼18例,年龄18~43(32±12.5)岁,发病到就治时间3~9天。1.2诊断标准(1)患眼外观好;(2)视力下降,视物变形;(3)眼底检
- 麻杏二陈汤配合肺部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6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二陈汤配合肺部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麻杏二陈汤配合肺部超短波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肺部超短波治疗,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治愈率66.7%;对照组痊愈19例,治愈率36.5%;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麻杏二陈汤配合肺部超短波治疗小儿肺炎疗效优于单用肺部超短波。关键词麻杏二陈汤超短波小儿肺炎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易引起继发
- 二陈汤
半夏(三钱)、陈皮(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水也,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降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凡用药,不可失其真面也。作者:唐宗海
- 二陈汤融治痰诸法
,化痰配伍理气的用药形式,在《金匮》中尚未成为仲景治痰的基本法则。统观仲景治痰湿诸方,均较少见有燥湿化痰配伍理气药者。《伤寒论》、《金匮》用半夏73方,无一例半夏、橘皮配伍;而配伍其他理气药如厚朴、枳实者也只有11首。这大概与汉以前尚未形成“痰气相因”的理论有关。 魏晋以来,尤其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代表医著,对痰饮病的认识有了较大发
- 二陈汤雾化吸入在严重胸部外伤中的应用
伤因多发肋骨骨折,易并发肺挫裂伤、血气胸、连枷胸、反常呼吸及胸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病情凶险,伤死率高,治疗较困难。我科2005年8月~2008年3月共治疗严重胸部外伤80例,在采用西医治疗同时采用二陈汤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病人,男60例,女20例;年龄20~79岁;其中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65例;闭合性损伤均为多根或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均伴有肺挫伤、液
- 益智桂辛二陈汤治口臭
响肺胃之气,上逆入口者出气皆臭。和贵章教授的益智桂辛二陈汤,由芳香化浊、消食化痰、驱秽之品组成:陈皮、桂枝、益智仁、半夏、茯苓、细辛、甘草。水煎服,早晚各一服,每次200毫升。临证加减:若食滞内热加枳实、鸡内金、大黄等;嗜食肥甘、湿热积滞加葛花(亦可加煨葛根)、砂仁、猪苓、茯苓、炒青皮、草果仁等;胆胃积热上逆加鸡骨草、十大功劳叶、槟榔、黄连、焦三仙;若肝胃不和加柴胡、醋香附、紫苏梗、广木香、炒萝卜
- 加味二陈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68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二陈汤对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喉源性咳嗽患者22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168例以理气化痰为治则,以加味二陈汤治疗,对照组52例以抗生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84.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理气化痰为治法的加味二陈汤为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有效方药。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咽痒、咳嗽或咽干痰阻为表现,其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迁延
- 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的体会
小儿咳嗽发病率极高,尤以冬春二季为最。笔者以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效果尚称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04年3月~2005年3月的门诊病例,共102例,男54例,女48例;年龄2周岁以内37例,2~6周岁48例,6~13周岁17例。发病时间2天以内31例,3~7天40例,8~15天17例,16天~1个月14例。其中风寒型16例,风热型21例,痰热型3
- 二陈汤临床应用经验
效。6.胆热犯脾,脾失健运,生湿成痰,为胆热挟痰之候。此证临床先见口苦心烦,失眠多梦,胸胁胀闷,继而又见食少便溏,或咳咯黏痰,厌油口腻,苔白微黄而稍厚,脉滑数等。宜清胆涤痰。可用二陈汤加竹茹12克,枳实18克,黄芩12克治之,不出3剂,即见显效。另外,由七情郁结致痰滞咽部而见咽中若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常或薄白,脉弦者,为梅核气。治宜行气解郁祛痰。可用二陈汤加厚朴、香附子各15克,紫苏、佛
- 酸枣二陈汤治疗失眠38例分析
官能症者6例,更年期综合征者6例。公司职员7例,退休工人4例,学生2例,更年期妇女7例。1.2治疗方法两组均以心理治疗同时参与。(1)对照组:依常规对症处理,尽量使用安眠药;(2)治疗组:给予酸枣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即酸枣仁20g,茯苓9g,知母9g,川芎6g,陈皮9g,木香9g,甘草3g。血虚甚者,可加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兼阴虚舌红脉数者,可加生地、麦冬养阴清热;内热口苦苔黄者,可加山栀、黄连
- 燥湿和中良方——二陈汤
子、元胡各12克。痰湿中阻不解:证见胃脘胀闷发热,吞酸吐酸,苔色变黄,脉来滑数者,痰湿化热也。笔者遇此病,每用二陈汤加黄连3克,黄芩12克治之,数剂即效。若痰湿化热,伤及胃络而呕血色黑者,宜上方再加枳实15克,竹茹、侧柏叶炭、荷叶炭各9克,甚验;若呕吐不止,大便干结不下者,加大黄3克治之,得泻病减。痰湿不解,阻滞经络。致阳气不得通畅者:其证尚见身麻或肢麻。应祛除痰湿,通经活络。此病笔者常用二陈汤加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19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方法2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9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平喘、祛痰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6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94.4%,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运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二陈汤合三子养
- 名医名方杏苏二陈汤
,则痰无所生,是兼顾其本之法。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寒痰为主加炙麻黄、细辛、干姜以温肺化痰;热痰明显加瓜蒌、竹黄、鱼腥草以清热化痰;燥热咳嗽加桑叶、枇杷叶、麦冬;食积加莱菔子、槟榔、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化痰;顽痰不化者“痰瘀同治加水蛭,水蛭药性平和,是祛瘀力强而不伤正的活血祛瘀药,其有多种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可以改善肺微循环有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
- 二陈汤在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应用体会
茯苓、太子参各15g,白芍、乌梅10g。服3剂后咳嗽明显减轻,上方加五味子6g、麦冬10g、杏仁10g,继服3剂而愈。按:此例咳嗽也称“过敏性咳嗽,以久咳为临床特征。上方由二陈汤加竹茹、枳实(枳壳)而成,被命名为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二。“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三因极一病证方
- 陈国华:二陈汤应用心得
胡索各12g。 痰湿中阻不解,又见胃脘胀闷发热,吞酸吐酸,苔色变黄,脉来滑数者,痰湿化热也。笔者遇此病,每用二陈汤加黄连9g、黄芩12g治之,数剂即效。若痰湿化热,伤及胃络而呕血色黑者,宜上方再加枳实15g,竹茹、侧柏叶炭、荷叶炭各9g,甚验;若呕吐不止,大便干结不下者,加大黄9g治之,得泻病减。 痰湿不解,阻滞经络,致阳气不得通畅者,其证尚见身麻或肢麻。应祛除痰湿,通经活络。此病笔者常用二陈
- 《祖剂》:[卷之四枳术汤]枳术二陈汤
即枳术汤合二陈汤治脾胃痰饮胸膈不利《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祖剂》:[卷之一橘皮汤]芩连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治热痰《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祖剂》:[卷之一橘皮汤]丁香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丁香藿香《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医学心悟》:[卷三中风门]二陈汤
陈皮茯苓半夏(姜汁炒)甘草(炙,各一钱五分水煎服。六味汤(见后类中门)《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祖剂》:[卷之一橘皮汤]倍术二陈汤
即本方加白术治脾胃中有湿痰以致泄泻《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八伤风(儿科)]二陈汤
半夏白茯苓甘草橘红用姜水煎。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治痰之圣药也。有嫌半夏性燥,代以他药,失其旨矣。如热痰加芩连;寒痰加姜桂;湿痰加苍白二术;食积痰加曲、山楂;风痰加南星;燥痰加栝蒌、青黛;郁瘀加枳壳、香附;老痰加海石、朴硝,合宜之妙尽矣。《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卷内科]二陈汤
半夏二钱(姜矾制)陈皮一钱(去白)茯苓一钱甘草五分上水一钟五分,加生姜一片,煎八分,温服。二陈汤,古之祖方也。汪庵谓其专走脾胃二经,豁痰去湿。余细绎之,其功在利三焦之窍以前陈者阴,《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公元1644-1911年
- 《祖剂》:[卷之一橘皮汤]竹茹二陈汤
即本方加竹茹治胸中有热膈上有痰呕吐不已姜煎《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仁术便览》:[卷二痰病]【加减二陈汤】
治痰气嗽。陈皮(一钱)苍术(八分)茯苓(一钱)甘草(二分)白术(四分)枳壳(二分)枳实(五分)桔梗(五分)紫苏(三分)薄荷(二分)香附(七分)菖蒲(一钱)荆芥(一分)木通(四分)川芎(一钱)麦冬(三分)姜三片,水煎服。《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卷四呕吐门]二陈汤
此药性平,寒热通用。陈皮,半夏(姜汁泡七次),白茯苓、甘草。生姜三片引,水一盅前服。若呕吐加白术、煨干姜,此二味呕吐必用之药也。挟热而吐者,加煨干姜、炒黄连。如伤食加神曲。炒麦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导必用之药。祖传治呕吐,只用胃苓丸,煨干姜煎汤吞治之,不问寒热。凡吐不止,服药无效加烦闷者,不治,吐不止,目上窜。头后仰者,不治。西江月呕吐病原不一,治者要辨根由,呕则声物一时有,有物无声曰吐
- 《医方考》:[卷一中风门第一]二陈汤
半夏(姜制)、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各等分)、甘草(炙,减半)风盛痰壅,既用稀涎等药开其气道,续以此方主之。风干于脾则痰壅,然痰之生,本于湿,半夏所以燥湿也,茯苓所以渗湿也,湿去则痰无由以生;痰之为患,本于脾虚气滞,甘草所以补脾也,陈皮所以利气也,补脾利气,则土又足以制湿,而痰且无壅滞矣。此二陈之旨也。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正考见痰门。《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 《重楼玉钥》:[卷上症治汤头备录]二陈汤
治湿痰为患及骨槽风等症。陈半夏(三钱九制者佳)广陈皮(三钱去净白)白茯苓(二钱)生甘草(一钱)上加白芥子二钱。炒研。引用生姜三片。水煎服。《重楼玉钥》清·乾隆年间郑梅涧公元1838年
- 《仁术便览》:[卷二嘈杂]【芩连二陈汤】
(姜炒)黄芩(炒)陈皮茯苓半夏(姜制)热多上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一方心嘈索食。白术(炒)黄连(姜炒)陈皮(各等分)上为末,作丸,白汤下七八十丸。一方心嘈不喜食,此湿痰气郁。用三补丸加苍术,倍香附丸服。方见虚损门。一方治肥人嘈杂。二陈汤少加抚芎、苍术、白术、炒栀子,水煎服。一方五更时嘈杂,因人多思虑,以致血虚有痰。四物汤加香附、栀子仁、黄连、贝母、栝蒌仁。《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医方简义》:[卷五子悬]二陈汤
治子眩。姜半夏(一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五分)陈皮(八分)水煎服。○如气火上升者。加焦山栀(三钱)天仙藤(一钱)如内风旋眩欲厥者。加煨天麻(一二钱)《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医方简义》:[卷三厥症]天麻二陈汤
(自制)治厥头痛。煨天麻(一钱)姜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三钱)陈皮(一钱)炙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成方切用》:[卷九上除痰门]二陈汤
(局方。陈皮半夏,贵其陈久,则少燥散之性,故名二陈)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为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壮热头痛,类外感表证。久则潮咳夜重,又类阴火内伤。走注肢节疼痛,又类风证,但肌色如故,脉滑不匀为异。)半夏(姜制二钱)陈皮(去白)茯苓(一钱)甘草(五分)加姜煎。(姜
- 《医方简义》:[卷二中风]二陈汤
治气盛痰多。中焦痞满。姜制半夏(一钱五分)陈皮(一钱)茯苓(三钱)甘草(蜜炙一钱)加竹茹(一团)枳实(一钱)名温胆汤。治同。《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