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至荣为经学别名,即至营,是目窗的别名[1]。见《针灸逢源》。目窗一名至营,谓已将至正营穴也[2]。
穴位 | 目窗 | ||
汉语拼音 | Muchuang | ||
罗马拼音 | Muchuang | ||
美国英译名 | Eye Window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B16 | |
日本 | 16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B12 | |
富耶氏 | |||
德国 | G16 | ||
英国 | G16 | ||
美国 | GB16 |
目窗为经穴名(Mùchuāng GB16)[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营(《针灸甲乙经》),至宫(《普济方》),至荣(《针灸逢源》)。属足少阳胆经[3]。目窗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会穴[3][4]。目即眼睛,窗即窗户,此穴在头部眼目的上方,善治眼疾,犹如明目之窗,故名目窗[3]。目窗穴主治头面、眼睛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头痛,青盲,癫痫,面部浮肿,目眩,眩晕,视物模糊,小儿惊痫,现代又多用目窗穴治疗屈光不正,球结膜炎,神经性头痛,结膜炎,视力减退,牙痛,感冒等。
4 目窗穴的别名
至营(《针灸甲乙经》),至宫(《普济方》),至荣(《针灸逢源》)。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窗,一名至营,在临泣后一寸。
6 穴名解
目即眼睛,窗即窗户,此穴在头部眼目的上方,善治眼疾,犹如明目之窗,故名目窗[3]。
目,眼目。窗,助户为明曰窗,通孔,指头之孔窍。本穴四周之穴,为承光、本神、临泣、正营诸穴,命名取意,皆在于目。而本穴处四者中间,更为目力精华上达汇粹之处。本穴治目赤、青盲、白膜覆瞳子诸症,犹开窗通明也。此穴在头部,两目直上,入发际1寸5分,为治目疾之要穴。有明目之功,有如通向眼目之窗户。《甲乙经·卷十二》谓:“青盲无所见,远视,目中淫肤,白膜复瞳子,目窗主之。”[2]
目窗一名至营,谓已将至正营穴也[2]。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前头[5]
9 至荣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目窗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6]。
目窗穴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1.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1寸取穴[4]。
目窗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3]。
一说在“临泣后一寸半”(《针灸大成》) 。
目窗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骨骼)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肌肉)
10 至荣穴的取法
目窗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3]。
11 至荣穴穴位解剖
目窗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顶骨)。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分布着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皮肤皮下筋膜与帽状腱膜,通过纤维束紧密结合,三者合称头皮(谓之外科头皮),易从腱膜下结缔组织层分离。头部的行针多在此三层下,疏松结缔组织内进行。(参看本神、头临泣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3]。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和颞浅动、静脉额支[4]。
12 至荣穴的功效与作用
目窗穴系胆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有通络明目之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三度刺,目大明”之说。
13 至荣穴主治病证
目窗穴主治头面、眼睛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头痛,青盲,癫痫,面部浮肿,目眩,眩晕,视物模糊,小儿惊痫,现代又多用目窗穴治疗屈光不正,球结膜炎,神经性头痛,结膜炎,视力减退,牙痛,感冒等。
目窗穴主治头面、眼睛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等[3]。
目窗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青盲、鼻塞、癫痫、面部浮肿[8]。
目窗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鼻塞,面目浮肿,惊痫等[4]。
目窗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视物模糊,鼻塞;小儿惊痫[7]。
现代又多用目窗穴治疗屈光不正、球结膜炎等[3]。
3.其它:感冒。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4][3];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3]。
平刺0.5~0.8寸[7][8],局部有酸胀感[7],或向周围扩散[7]。
14.2 灸法
15 至荣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青盲无所见,远视䀮䀮,目中淫肤,白膜覆瞳子,目窗主之。上齿龋肿,目窗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面浮肿痛,引目外眦赤痛,忽头旋,目䀮䀮远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目赤痛,忽头旋,目䀮䀮远视不明,头面浮肿,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
17 至荣穴研究进展
治疗单纯性青光眼:主穴取目窗。肝气郁结者,加太冲、膻中、内关;肝肾两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神门。目窗取1寸毫针,向眼部方向沿皮刺入0.5寸,使针感向眼区放射,背俞取1.5寸毫针,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深1寸左右;余穴均直刺,以有酸麻胀感为度。每日1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d。共治疗46例,痊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8%。[9]
18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
- ^ [5]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8-309.
- ^ [8]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8-309.
古籍中的至荣
- 《灵枢经脉翼》:[卷下]足少阳胆经歌
会风池在脑空后发际陷中夹风府两旁阳维之会循颈行来至天牖还从肩井穴中过手足阳明少阳后大椎手足三阳督大...
- 《针灸聚英》:[卷一下]足少阳胆经
生血气。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之合筋也。其荣在爪。其主肺也。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
- 《金针秘传》:[七、奇经八脉孔穴图说及歌括](十四)阳维脉穴歌
,阳交日月俞经,臂肩井天过,风池脑空接承灵,正营目窗并临泣,阳白仍还循本神,风府哑门会督脉,左右三十...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六]气府论
、络却、玉枕、各五,本经气也;又次旁两行则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各五,足少阳气也;两旁四行各五...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足少阳胆经
眉上一寸直目瞳子)临泣二穴(当目上直入发际五分)目窗二穴(一名至荥在临泣后一寸)正营二穴(在目窗后一...
- 更多古籍中的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