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散

目录

1 拼音

zhī mǔ sǎn

2 处方

知母 贝母 常山 槟榔各等分

3 制法

上药哎咀。

4 功能主治

治一切疟疾,不问先热后寒,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寒多热少,及久疟不愈者。

5 用法用量

用酒、水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用绵盖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服,隔少时,食千物。

6 注意

药后忌立即饮水,饮水则吐。

7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二

8 《圣惠》卷七十四

8.1 方名

知母散

8.2 组成

知母半两,赤茯苓3分,黄耆3分(锉),麦门冬半两(去心),子芩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8.3 主治

妊娠恒苦烦躁闷乱,口干,及胎脏热。

8.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9 《圣惠》卷三十一

9.1 方名

知母散

9.2 组成

知母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桑根白皮3分(锉),柴胡1两(去苗),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秦艽1两(去苗),地骨皮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赤茯苓1两,黄芩3分,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9.3 主治

热劳。身体壮热,皮毛干枯,痰唾调粘,四肢疼痛,食少无力,渐加羸瘦。

9.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9.6 用药禁忌

忌苋莱、醋物。

10 《圣惠》卷三十三

10.1 方名

知母散

10.2 组成

知母3分,川升麻3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大青3分。

10.3 主治

眼猝生赤翳膜,侵睛下垂。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1 《圣惠》卷三十八

11.1 方名

知母散

11.2 组成

知母1两,石膏3两,川升麻1两,木通1两(锉),川芒消1两,黄芩1两,独活1两,甘草半两(生用)。

11.3 主治

乳石发动,寒热头痛,百节痠疼,唇口干燥,舌卷语涩。

11.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半,加生姜半分,竹茹1分,黑豆半合,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2 《圣惠》卷四十五

12.1 方名

知母散

12.2 组成

知母2分,川升麻3分,木香半两,赤茯苓3两,黄芩3分,鳖甲1两(涂醋,炙令微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槟榔1两,栝楼根3分。

12.3 主治

瘴毒脚气,憎寒壮热,头痛,脚膝烦疼,腹中妨闷,不能饮食,食则无味,口干多渴。

12.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3 《圣惠》卷五十二

13.1 方名

知母散

13.2 别名

知母汤

13.3 组成

知母1两,虎头骨1两半(涂醋,炎黄),地骨皮1两,川升麻1两,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犀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柴胡1两(去苗),石膏2两,甘草半两(生,锉)。

13.4 主治

肝疟,上焦壅滞,心烦头疼,寒热不止,肌肤消瘦,不能下食。

13.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香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4 《圣惠》卷五十三

14.1 方名

知母散

14.2 组成

知母1两,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3分,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葛根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马牙消1两半。

14.3 主治

消渴,心热烦躁,口干颊赤。

14.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5 《圣惠》卷五十五

15.1 方名

知母散

15.2 组成

知母1两,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石膏1两,栀子仁1两。

15.3 主治

花黄。

15.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温服,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6 《圣惠》卷十七

16.1 方名

知母散

16.2 组成

知母3分,川大黄3分(锉,微炒),黄芩3分,麦门冬3分(去心),龙胆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

16.3 主治

热病,积热攻脾肺,烦躁多渴,饮水无度,小便数。

16.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芦根5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 《圣惠》卷二十七

17.1 方名

知母散

17.2 组成

知母3两,前胡1两(去芦头),地骨皮2两,犀角屑1两半,白藓皮2两,龙齿3两,川芒消2两。

17.3 主治

虚劳骨热,四肢烦疼,渐渐羸瘦,日晚口干颊赤。

17.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8 《圣惠》卷七十八

18.1 方名

知母散

18.2 组成

知母1两,当归(锉,微炒)1两,鬼箭羽1两,刘寄奴1两,白术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8.3 主治

产后壮热憎寒,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9 《圣惠》卷八十四

19.1 方名

知母散

19.2 组成

知母1分,麻黄半分(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竹茹1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19.3 主治

小儿伤寒,体热烦躁。

19.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葱白2寸,香豉3-7粒,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0 《圣济总录》卷六十

20.1 方名

知母散

20.2 组成

知母(焙)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常山1分,茵陈蒿1分,黄连(去须)1分,犀角(镑)1分,羚羊角(镑)1分,人参1分,柴胡(去苗)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甘草(炙)半两,龙胆半分。

20.3 主治

中热黄疸,寒热往来,脉数,烦困,四肢劳倦。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前人参汤调下,1日2次。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别入丹砂末半分,合研匀,瓷盒收贮。

21 《圣济总录》卷九十

21.1 方名

知母散

21.2 组成

知母半两,白芷半两,半夏(汤浸,洗7遍,切,入生姜半两同捣作末,晒干)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用栝楼瓤同炒黄,去栝楼瓤)半两,人参半两,防己半两,黄明胶(炒令燥)1两,贝母(去心,炒)1两。

21.3 主治

虚劳咳嗽,唾血。

2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食后、临卧糯米饮调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2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谭氏殊圣》

22.1 方名

知母散

22.2 组成

知母1分,麦门冬1分,甘草(生)1分,皂角(去皮,酥炙,去火毒)半两。

22.3 主治

小儿乳食冲膈热,频嗽且啼,喘息。

22.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同煎至8分,分5服,放冷下。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3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23.1 方名

知母散

23.2 组成

知母、贝母、柴胡、黄耆(炙)、紫菀(洗)、马兜铃、半夏(白矾水煮干为度)、杏仁(研,去皮尖)、桑白皮(炙)、白矾、款冬花各等分。

23.3 主治

大人、小儿久咳不止,痰吐,喘闷,气噎。

23.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7分盏,同煎3分,去滓,时时服。或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4 《扁鹊心书·神方》

24.1 方名

知母散

24.2 组成

知母5钱(盐水炒,研末),生姜3片。

24.3 功效

解热。

24.4 主治

一切烦热,口干作渴,饮水,属实热者。

24.5 用法用量

水1盏,煎6分,温服。

2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5.1 方名

知母散

25.2 组成

人参、麦冬、黑栀子、柴胡、花粉、茯神、知母、葛根、川芎、白术、淡竹叶、甘草、白芍、黄耆、川连(酒炒)。

25.3 主治

妊娠由郁热结于足太阴脾、手少阴心经,内则烦躁,外则面赤口干,而致胎动不安。

25.4 各家论述

前症虽有内热,专因心虚挟客热而烦闷也。此症兼面赤口干,则脾燥阳亢矣。是方人参、甘、耆退虚热之上品也;柴胡、葛根解表热;栀子、花粉、黄连、竹叶解里热;麦冬、知母、白芍补阴养血;白术、茯神佐以参、耆以固元气,安心神。则内外血气俱有清热除烦之功矣。

26 《圣惠》卷九

26.1 方名

知母散

26.2 组成

知母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干姜半两(炮裂),葱白4茎,豉半合。

26.3 主治

伤寒1日,头痛项强,上连风府,壮热憎寒,体痛口苦。

26.4 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即再服。

26.5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分为2服。

27 《圣惠》卷十一

27.1 方名

知母散

27.2 组成

知母1两,人参(去芦头)1两,柴胡1两,石膏1两,葛根(锉)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7.3 主治

伤寒数日,潮热不退,口干烦躁,或多痰逆。

27.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7.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8 《圣惠》卷十六

28.1 方名

知母散

28.2 组成

知母3分,川升麻2分,钩藤1两,地骨皮3分,赤茯苓3分,麦门冬3分(去心),石膏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28.3 主治

时气3-5日,余热不解,心躁烦渴。

2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9 《圣惠》卷十五

29.1 方名

知母散

29.2 组成

知母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栀子仁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9.3 主治

时气4日,热渴不已,往来寒热,不能饮食。

29.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9.6 附注

方中栀子仁、麦门冬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30 《圣惠》卷十四

30.1 方名

知母散

30.2 组成

知母3分,柴胡3分(去苗),麦门冬1两(去心,焙),豉3合,木香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30.3 主治

伤寒后,阴阳易,小腹硬,卵缩(疒丂)痛。

30.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少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3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31 《圣惠》卷十三

31.1 方名

知母散

31.2 别名

知母汤

31.3 组成

知母1两,石膏2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黄芩3分。

31.4 主治

伤寒狐惑病,咽喉干痛,唇口破裂,或唾脓血者。

31.5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糯米10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1.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2 《圣惠》卷十二

32.1 方名

知母散

32.2 组成

知母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3两,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

32.3 主治

伤寒已汗下后,余热未退,头痛,口干烦躁。

32.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粳米50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3 《准绳·幼科》卷八

33.1 方名

知母散

33.2 组成

知母2钱,青皮(去白,焙干)2钱,柴胡2钱,甘草(炙)3钱,紫参3钱,诃子(煨熟,用肉)3枚。

33.3 主治

小儿诸般疳积,肚胀无时,泻痢,或时壮热,状如疟疾。

33.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5分,煎至3分,温服。有热则退,有痢则除,有结则通。

3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4 《普济方》卷三七八

34.1 方名

知母散

34.2 组成

知母1两,钩藤1分,升麻1分,葛根(锉)1分,黄芩1分,蓝叶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

34.3 主治

小儿心热弄舌,欲作痫。

34.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8分,入竹沥2-3点,同煎至5分,去滓,放温服。

3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5 《杨氏家藏方》卷十

35.1 方名

知母散

35.2 别名

知母汤

35.3 组成

黄耆1两(蜜炙),白芍药3分,生干地黄3分,黄芩3分,麦门冬(去心)3分,人参(去芦头)3分,白茯苓(去皮)3分,桔梗(去芦头)3分,知母3分,甘草(炙)半两。

35.4 功效

解劳除热,调顺荣卫。

35.5 主治

虚劳,心肺有热,咳嗽唾脓血。

35.6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入生姜3片,淡竹叶30叶,小麦50粒,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7 附注

知母汤(《东医宝鉴》卷五引《丹心》)。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