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宫

目录

1 拼音

zhì gōng

2 英文参考

Mùchuāng GB16[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至宫为经穴别名,即至营,是目窗的别名[1]。见《普济方》。目窗一名至营,谓已将至正营穴也[2]

穴位目窗
汉语拼音Muchuang
罗马拼音Muchuang
美国英译名Eye Window
各国代号中国GB16
日本16
法国莫兰特氏VB12
富耶氏
德国G16
英国G16
美国GB16

目窗为经穴名(Mùchuāng GB16)[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至营(《针灸甲乙经》),至宫(《普济方》),至荣(《针灸逢源》)。属足少阳胆经[3]。目窗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会穴[3][4]。目即眼睛,窗即窗户,此穴在头部眼目的上方,善治眼疾,犹如明目之窗,故名目窗[4]。目窗穴主治头面、眼睛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头痛,青盲,癫痫,面部浮肿,目眩,眩晕,视物模糊,小儿惊痫,现代又多用目窗穴治疗屈光不正,球结膜炎,神经性头痛,结膜炎,视力减退,牙痛,感冒等。

4 目窗穴的别名

至营(《针灸甲乙经》),至宫(《普济方》),至荣(《针灸逢源》)。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窗,一名至营,在临泣后一寸。

6 穴名解

目即眼睛,窗即窗户,此穴在头部眼目的上方,善治眼疾,犹如明目之窗,故名目窗[4]

目,眼目。窗,助户为明曰窗,通孔,指头之孔窍。本穴四周之穴,为承光、本神、临泣、正营诸穴,命名取意,皆在于目。而本穴处四者中间,更为目力精华上达汇粹之处。本穴治目赤、青盲、白膜覆瞳子诸症,犹开窗通明也。此穴在头部,两目直上,入发际1寸5分,为治目疾之要穴。有明目之功,有如通向眼目之窗户。《甲乙经·卷十二》谓:“青盲无所见,远视,目中淫肤,白膜复瞳子,目窗主之。”[4]

目窗一名至营,谓已将至正营穴也[4]

7 特异性

目窗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会穴[4][4]

8 所属部位

前头[5]

9 至宫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目窗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6]

目窗穴位于瞳孔直上入发际1.5寸处;或于头临泣后1寸取穴[6]

目窗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6]

一说在“临泣后一寸半”(《针灸大成》) 。

目窗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骨骼)

目窗穴在前头部的位置(肌肉)

10 至宫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在头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穴。

目窗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1.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6]

正坐或仰卧位,在头临泣直上1寸处取穴[7]

11 至宫穴穴位解剖

目窗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顶骨)。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分布着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皮肤皮下筋膜与帽状腱膜,通过纤维束紧密结合,三者合称头皮(谓之外科头皮),易从腱膜下结缔组织层分离。头部的行针多在此三层下,疏松结缔组织内进行。(参看本神、头临泣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7]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8]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有眶上神经、耳颞神经和眶上动脉、颞浅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合支和颞浅动、静脉额支[8]

12 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目窗穴具有明目开窍,祛风定惊的功效。

目窗穴有清脑明目,熄风通络的作用[8]

目窗穴系胆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有通络明目之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三度刺,目大明”之说。

13 至宫穴主治病证

目窗穴主治头面、眼睛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头痛,青盲,癫痫,面部浮肿,目眩,眩晕,视物模糊,小儿惊痫,现代又多用目窗穴治疗屈光不正,球结膜炎,神经性头痛,结膜炎,视力减退,牙痛,感冒等。

目窗穴主治头面、眼睛等疾患:如头痛头晕、面目浮肿、目赤肿痛、青盲内障、目翳、鼻塞、唇吻强、上齿龋肿、惊痫等[8]

目窗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青盲、鼻塞、癫痫、面部浮肿[8]

目窗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鼻塞,面目浮肿,惊痫等[8]

目窗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视物模糊,鼻塞;小儿惊痫[8]

现代又多用目窗穴治疗屈光不正、球结膜炎等[8]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眩晕;

2.五官科系统疾病:结膜炎,视力减退,牙痛;

3.其它:感冒。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8][8];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8]

平刺0.5~0.8寸[8][8],局部有酸胀感[8],或向周围扩散[8]

14.2 灸法

可灸[8][8]

艾条灸5~10分钟[8]

15 至宫穴的配伍

目窗配天冲、风池、印堂,有疏风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

目窗配睛明、瞳子髎、大陵,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目窗配百会、中冲、合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治疗小儿惊痫。

目窗配阳白、头临泣、印堂、风池,治头痛[8]

目窗配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合谷,治目赤肿痛[8]

目窗配百会、水沟、神门、中冲、合谷,治癫痫[8]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青盲无所见,远视䀮䀮,目中淫肤,白膜覆瞳子,目窗主之。上齿龋肿,目窗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目瞑,远视䀮䀮,目窗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面浮肿痛,引目外眦赤痛,忽头旋,目䀮䀮远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目赤痛,忽头旋,目䀮䀮远视不明,头面浮肿,头痛,寒热汗不出,恶寒。

17 至宫穴研究进展

治疗单纯性青光眼:主穴取目窗。肝气郁结者,加太冲、膻中、内关;肝肾两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神门。目窗取1寸毫针,向眼部方向沿皮刺入0.5寸,使针感向眼区放射,背俞取1.5寸毫针,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深1寸左右;余穴均直刺,以有酸麻胀感为度。每日1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d。共治疗46例,痊愈16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8%。[9]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6.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8-309.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1.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8-30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