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直萼黄芩
2.1 出处
《云南中草药》
2.2 拼音名
Zhí è Huánɡ Qín
2.3 直萼黄芩的别名
半枝莲、滇紫花地丁(《云南中草药》),屏风草、小黄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4 来源
2.5 原形态
宿根草本,高15~23厘米。支根分枝较细。茎直立,四棱形,被向上紧贴的短柔毛。叶对生;下部叶卵状披针形,上部叶条形,长约1~2.3厘米,宽0.4厘米,全缘而稍向内卷,两面均被稀柔毛,下面密生凹腺点。花成对腋生,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蓝紫色,唇形,长1.2~1.7厘米,筒近基部向前膝曲,下唇中裂片卵圆形;雄蕊4,2强。坚果,极小。
2.6 生境分布
生于荒坡草地或水沟边。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2.7 性味
苦微辛,凉。
2.8 功能主治
2.9 附方
①治痈疽肿毒,疥癞癣疮:半枝莲一至三钱。水煎服。
②治小儿走马牙疳:半枝莲放新瓦上焙干,研末撒布于溃烂处。(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直萼黄芩的方剂
- 黄芩汤
忌之。附注:方中黄芩至甘松等七味用量原缺。《镐京直指》卷二:方名:黄芩汤组成:炒黄芩2钱,葛根2钱...
- 秦艽黄芩汤
镐京直指》卷二:方名:秦艽黄芩汤组成:秦艽2钱,黄芩1钱半,连翘3钱,银花3钱,通草1钱半,赤苓3钱...
- 黄芩散
猪蹄煮熟,去蹄,入前药煎数沸,通手以绵惹洗癌疮,直至药冷为度,洗后使麝香膏贴。春、冬1日1洗,夏、...
- 黄芩芍药汤
ínsháoyàotāng《类证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处方:黄芩白芍药白术干地黄各30克制法:...
- 解毒消炎膏
脉炎,皮下蜂窝组织炎等皮肤化脓性疾患。用法用量:直接贴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摘录:《中药制剂手册》...
- 更多用到中药直萼黄芩的方剂
用到中药直萼黄芩的中成药
- 小儿消炎栓
版)。其组成为金银花2500g,连翘5000g,黄芩2500g。按照栓剂工艺制成1000粒。每粒1....
- 小柴胡汤丸
微甘、苦。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纤维束周围薄壁...
- 复方羚角降压片
个散在,梭形,呈鲜黄色,壁厚,孔沟细;网纹导管,直径24~72μm,不规则碎块,淡黄白色,稍具光泽...
- 礞石滚痰丸
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熟大黄)。(2)取本品0.5...
- 清胃丸
苦。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
- 更多用到中药直萼黄芩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直萼黄芩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六必集·杂证谟口舌]论外备用方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直指》黄芩汤(寒百七心肺热)硼砂丸(因百十噙化)《景岳全书》明张介宾公元16...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八必集·杂证谟咽喉]论外备用方
甘露饮(寒十)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直指》黄芩汤(寒百七心肺热)咽喉诸方(详因阵一七五至二百一止)...
-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寒热]论诸热证治(共四条)
其热甚者,如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八正散、《直指》黄芩汤,及犀角地黄汤三方,皆其类也。肺经微热者,宜加...
- 《惠直堂经验方》:[附怪症门]灸火血出
人灸火至五壮。血出一缕。急如溺。手冷欲绝。以酒炒黄芩二钱酒下。即止。《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
-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论外备用方
散(寒百十七热淋)牛膝汤(寒一二五砂淋)《直指》黄芩汤(寒百七心肺热)秘真丹(固二五)五子丸(固四六...
- 更多古籍中的直萼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