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针眼·正虚邪恋证 (最后修订于2018/3/13 0:10:59)[共144字]
摘要:针眼·正虚邪恋证(styewithpatternofhealthyqi deficiencyandlingeringpathogen),正虚邪恋,以针眼屡发,或针眼红肿不甚,硬结难溃,经久难消,或伴见面色无华,倦怠乏力,小儿偏食,纳呆,便结,舌质淡,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针眼证候。......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普济方》:[卷八十三眼目门]针眼
方治针眼暴赤成疮。疼痛羞明。玄参黄芩黄连(去须各一两)上为细散。以猪胆汁和令稠。煎帛寸许。将药大小匀摊膏治针眼疼痛。黄连(去须)杏仁(汤浸去皮尖)黄柏(各半两)上捣令碎。以绵裹。入生地黄汁中浸。频治偷针眼。用灯心二寸。蘸香油点之。偷针眼方治脾间积热。兼宿食不化。用秦皮锉细。夹砂糖水。调大黄末少许利之。玄参汤(一名羚羊角汤)治热毒攻眼。肿起有脓汁者。宜服此药。《普济方》明·永乐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
- 献血后静脉穿刺部位正确按压方法
观察。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者为1.3%,对照组皮下出血者为10.0%。结论嘱献血者用3个手指按压针眼上方1cm处3~5min,可防止静脉穿刺部位青紫。【关键词】静脉穿刺;皮下出血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无偿献血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要与国际接轨,同时要得到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医护人员必须兢兢业业的努力学习全球无偿献血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概念,提高专业技
- 静脉采血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静脉采血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380例需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2组,研究组190例;大面积按压法、食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cm~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9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
- 静脉输液两种拔针法的比较与改进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新拔针方法与旧拔针方法在临床上引起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4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进行手背部位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对比观察研究。采用传统拔针法120例为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常规快速拔出针头;新改良拔针法120例为观察组:拔针时护士左手大拇指迅速压住敷贴,食指、中指放于患者掌侧穿刺静脉下部位对称加压按压法。结果新改良拔针法的疼痛
- 静脉穿刺拔针血管平行直压法观察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拔针时压迫不当易引起针眼出血,皮下瘀斑,导致皮肤青紫,影响继续穿刺。先用棉签按压,再拔针易造成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我院通过对1000例患者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000例,其中男520例,女480例,平均年龄1~3岁。1.2方法1000例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 浅谈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法
液系统疾病。观察组120例,平均年龄42岁,输液360次。对照组120例,平均年龄39岁,输液368次。 2观察方法 观察组: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脏端1~2cm,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被压(直压法)。见图1、2。 对照组: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压在皮肤针眼上(横压法)见图3。两组均用6号针头穿刺,均由护士按压,按压时间3min。
- 《外科心法要诀》:[卷五眼部]针眼
针眼眼睫豆粒形,轻者洗消脓不成,甚则赤痛脓针愈,破后风侵浮肿生。【注】此证生于眼皮毛睫间,由脾经风热而成,形如豆粒有尖。初起轻者,宜用如意金黄散,盐汤冲洗,脓不成即消矣。风热甚者,色赤多痛,洗之不消,脓已成也,候熟针之,贴黄连膏。亦有破后邪风侵入疮口,令人头面浮肿、目赤涩痛者,外仍洗之,内服芎皮散即愈。\r针眼图\p04-34a92.bmp\r芎皮散川芎(二两)青皮(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菊花
- 《外科启玄》:[卷之九]偷针眼
\r偷针眼\p04-a55a194.bmp\r凡大人小儿眼角上有小疮疖。肿起作痛。亦是心胆小肠之火盛也。凡有此疮。胸背上必有小疮窠累。宜用针刺出其血。眼角疮则自愈矣。故名曰偷针眼。再以泻心火药服之更效。《外科启玄》明申斗垣公元1604年
- 《银海精微》:[卷下]金针眼科经验方药诗括
茺蔚桑螵共十味,暴风肿痛用之良。酒煎散内归芎苓,赤芍木通山栀仁,龙胆大黄郁金入,防风加上效如神。酒调洗肝有黑参,知母大黄芩桔梗,栀子朴硝共七味,睛痛泪出用之痊。四顺当归与大黄,更兼甘草赤芍良,不拘疾眼经年久,一服交君便可康。八正车前与瞿麦,芎滑石山栀仁,大黄木通同甘草,灯心竹叶效如神。双解防风将军芍,薄荷芎归草朴硝,栀翘梗芩膏麻黄,荆芥白术滑石良。当归活血煎黄,薄荷苍术麻黄宜,川芎羌活菊花等,熟
- 一种无痛静脉穿刺方法及其优点
紧穿刺处皮肤,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头皮针,针头和皮肤成3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使针尖直达血管外壁,同时针尖直接剌入血管,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观察静脉通道畅后固定针头。 2优点 用上述方法穿刺,大部分病人反映不痛,一小部分病人只感针头进皮时的轻微疼痛。本穿刺法拔针后无皮下淤血现象,穿刺处皮肤无红、肿、痛的皮下组织水肿现象或仅有针眼处轻微发红,针眼创伤愈合快。本穿刺术常
-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探讨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皮下出血,曾有护士对拔针按压方法进行探讨,笔者借鉴了这些经验,探讨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点1~2cm,使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被压。 2讨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因按压方法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
- 偷针眼
偷针眼 病名。见《原机启微》。即针眼。详见该条。作者:
- 安眠药中毒临床案例分析
安机关提出解剖尸体,查明死因。尸检时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出现明显腐败绿斑、血管网及腐败水气泡,面部出现巨人观,尸表未发现暴力性损伤,全身发现6处注射针眼,心前区1处,右肘窝2处,左臀部2处,右臀部1处。2送检材料死者肝、肺、脑、肾、血、肠内容物、右上肢针眼处皮肤肌肉、右臀部针眼处皮肤肌肉、左臀部针眼处皮肤肌肉、左胸部针眼处皮肤肌肉、右上肢距针眼10cm处肌肉、右臀距针眼10cm处肌肉、左臀距针眼1
- 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针道开放护理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更换敷料消毒和不用敷料直接显露让患者自己用无菌棉签随时拭干针眼,用75%酒精擦拭2次/d对外支架针道感染防治的疗效比较。方法对104例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2天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为更换敷料消毒组,共46例,B组不用敷料直接显露让患者自己用75%酒精擦拭2次/d,共58例。是否感染以针眼处分泌物的颜色及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为标准,余护理同常规护理。结果A组46例中有8例
- 针眼
针眼 病名。系指胞睑边缘生小疖,初起形如麦粒,微痒微肿,继而赤痛拒按的病证。相当于今之麦粒肿。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又名土疳、土疡、偷针、偷针眼、偷针窝。俗称包珍珠、桃针。本病多由风热或脾胃热毒所致。治宜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内服可选用清脾散或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宜用如意金黄散。作者:
- 中国发现世界最小陆生蜗牛:只有针眼1/10
蜗牛(资料图片) 英媒称,中国的广西省发现了一些微型蜗牛。它们大约只有针眼的十分之一大。 据英国《卫报》网站9月28日报道称,它们的壳只有0.86毫米高。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陆生蜗牛。 报道称,这些蜗牛肉眼可见,但很难认出来。有关研究发表在《生物钥匙》杂志上。 该研究作者之一、日本信州大学科学家巴尔纳·帕尔-格尔格利说,找到这些“真正小型的蜗牛,他
- 第一节针眼
本病是指胞睑近睑弦部生小疖肿,形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称为针眼,又名土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土疡(《目经大成·五色疡》),俗名偷针(《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相当于西医学的之麦粒肿。[病因病机]一、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灼烁津液,变生疮疡,发为本病。二、过食辛辣炙赙,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
- 自制加压包扎带应用于静脉穿刺后止血体会
【摘要】静脉穿刺适用于静脉输液、静脉注射和抽血,患者在静脉穿刺后,按压针眼时间不够或位置不准确,造成局部止血不力而致出血、渗血、皮下淤血形成淤斑,不仅损伤血管,还给护士下次穿刺的选择增加了难度,并且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采用自制加压包扎带应用于静脉穿刺后止血,无一例发生皮下淤血,便于护士操作,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便于推广。【关键词】自制加压包扎带;静脉穿刺后;止血现将我院20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眼部]针眼
【方歌】针眼眼睫豆粒形,轻者洗消脓不成,甚则赤痛脓针愈,砍后风侵浮肿生。【注】此证生于眼皮毛睫间,由脾经风热而成,形如豆粒有尖。初起轻者宜用如意金黄散,盐汤冲洗,脓不成即消矣。风热甚者,色赤多痛,洗之不消,脓已成也,候熟针之,贴黄连膏。亦有破后邪风侵入疮口,令人头面浮肿、目赤涩痛者,外仍洗之,内服芎皮散即愈。方剂:芎皮散组成:川芎(二两)青皮(一两)共为末,每服二钱,菊花汤调服。外以桔矾末,鸡子
- 献血后大面积皮下淤血9例分析
明显者口服止痛剂。 1.4结果9例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2分析 9例献血后大面积皮下淤血原因分析,见表2。 表29例献血后大面积皮下淤血原因分析 略由表2可以看出:针眼按压不正确是引起献血后大面积皮下淤血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穿刺不顺利,再次是晕针。具体分析如下。 2.1针眼按压不正确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针眼压迫时间过短。有些献血者针眼刚止血就丢弃棉球,开始
- 《疡医大全》:[卷十正面头面部]偷针眼门主论
小肠之火壅盛也,眼角上起窠作肿,久则溃脓。凡有此疮,其人胸背上必有小疮窠累,但以针挑出血,则眼角疮不治自愈矣。故名曰偷针,俗名偷针窠。(《启玄》)章氏曰∶偷针眼,初起令患人自用针尖对患上,轻轻戳四十九下,自消。(《经验》)王氏曰∶偷针眼,初起翻过眼胞,内有一细眼,用头发一根,刺入泪出自愈。(《集效》)《秘录》曰∶偷针眼,其人背上膏肓穴有红点,但以针挑破,即愈。东垣曰∶偷针眼又名挑针毒,乃肝脾积热所
- 《医说》:[卷四眼疾]偷针眼
凡患偷针眼者以布针一个对井以目睛睨视之已而折为两段投井中眼即愈勿令人见《医说》南宋张杲公元1127-1279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二]治针眼诸方
夫人有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津液所之。治风热毒瓦斯。忽冲眼睑。生如米豆。名曰针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宜服大黄川大黄(锉碎微炒)黄连(去须)蓝叶川朴硝(各一两)川升麻决明子(微炒)黄芩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及夜临卧。温治针眼赤肿。心躁。风热壅滞。眼开即涩痛。宜服玄参散方。玄参(一两)甘菊花(三分)防风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三]针眼
论曰针眼者,以邪热搏于血脉,上攻眼目,发于睑,结肿痛,赤根白头,包裹脓汁,痛如针刺,治法当详其外证,随宜砭刺,决泄邪毒,后以消肿败热之剂,断其根本。治热客目,结成肿,俗呼偷针者,半夏汤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细辛(去苗叶各一两)前胡(去芦头)枳壳(去瓤麸炒各二两)乌梅肉(半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治热气客目,内肿起,前胡汤方前胡(
- 《原机启微》:[附录]论偷针眼
巢氏曰∶凡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抟于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谨按∶世传眼初生小,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经络,其诸名实,所过者多矣。《原机启微》元倪维德公元1370年
- 《诸病源候论》:[卷之二十八目病诸候(凡三十八论)]三十七、针眼候
人有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搏于津液所成。但其热势轻者,故止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九第十二门]咒偷针眼
已结赤肿,未成脓者,神验!取患人衣衫角,以手紧捻,定于所患眼大上,之,每一即念一声云∶移甚底移橛眼,如此一气念七遍,七讫,即随声就手捻,令紧打一结,结定,自然便退,直候眼安方解。切在志诚,不须令病患知咒语,或欲自咒自移亦可。《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玉机微义》:[卷二十九眼目门]论偷针眼
巢氏曰凡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搏于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谨按世传眼初生小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经络其诸名实所遇者多矣《玉机微义》元明徐彦纯公元1271-1644年
-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七诸家秘要名方]一·巢氏论针眼候
凡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搏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故止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秘传眼科龙木论》
- 浅谈一种静脉输液固定法
教科书上介绍的静脉输液固定法,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总结出优点:固定牢固;缺点:(1)穿刺处针眼上未覆盖无菌棉球,因此无菌观念不强;(2)胶布交叉固定过程中有移动针头的危险性;(3)头皮针有人为的打弯现象;(4)拔针时,需逐一揭开所有的胶布,再用一无菌棉棒盖住针眼,才能拔针,所以拔针速度慢,造成工作效率低。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改进,采用另一种静脉输液固定法———三线固定法,现介绍如下。
- 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钠用于阿霉素和长春新碱起化学沉淀作用,需加地塞米松以消炎。6拔针时血管的保护 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并应轻轻挤压输液管,使头皮针内有少许回血,然后用消毒棉球压迫穿刺的针眼处,将针拔出,以免药液漏出皮下,造成组织坏死,不要揉局部以有效防止针眼局部淤斑。防止拔针后淤血形成。静脉穿刺拔针时,应注意棉签按压的部位,通常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穿过皮肤的针眼,看得见;另一个
- 第二节眼科常用辨证方法
过多成内障,七情太伤定昏盲。暴躁者外多紫脉,虚淫者内多黑花。隐隐珠疼,只为精虚火动。绷绷皮急,皆因筋急气壅。迎风泪出,分清分浊。天行赤热,有实有虚。目赤痛而寒热似疟,小便涩乃热结膀胱。脑胀痛而涩痛如针,大便闭乃火居脏腑。三焦火盛,口渴疮生。六腑火炎,舌干唇燥。目红似火,丝脉忌紫如虹。泪热如汤,浊水怕稠如眵。脑胀痛,此是极凶之症。连眶肿,莫言轻缓之灾。脑筋如拽若偏视,当虑乎珠翻之患。珠疼似击若鹘眼
- 《外科大成》:[卷三分治部下(小疵)]眼部
针眼土疳也。小疮生于眼睫间。微者不脓而愈。甚者成漏。入风则头面发肿。目亦赤疼。初起以针刺破即瘥。芎皮散治针眼。川芎(为君)青皮(减半)为末。每服二钱。煎细茶、菊花汤调服。外以枯矾末、鸡子清调敷。肿者用南星末同生地黄捣膏。贴太阳穴而肿自消。《外科大成》清祁坤公元1665年
- 《证治准绳·杂病》:[第七册七窍门上]目
痛者少。不可误认为轮上一颗如赤豆之证,因瘀积在外易消者。此则从内而生也。【土疳证】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有一目生又一目者,有止生一目者,有邪微不出脓血而愈者,有犯触辛热燥腻、风沙烟火,为漏为吊败者,有窍未实,因风乘虚而入,头脑俱肿,目亦赤痛者。其病不一,当随宜治之。巢氏曰∶凡眼内头忽结成,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间,热搏于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谨按
- 对社区老年输液患者拔针后按压时间及护理效果的研究
和老年患者配合,保证这次静脉输液的圆满结束。拔针后选择多根棉签按压位置的结果:静脉输液完毕后,按观察组拔针的方法进行拔针后,需用多根棉签沿血管纵行方向按压。按压部位不明确或面积不够,因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上,有2个穿刺点,进针角度及针身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2个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面积较小时血管针眼未得到按压,血液从
-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探讨
15.7)岁,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上述患者所患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观察组:静脉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简称直压法);对照组: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垂直横压在皮肤针眼上(简称横压法)。两组均用6号硅胶针头穿刺,拔针时由护士按压,时间2~3min。 1.3出
- 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技巧问题
,用4条胶布固定。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
- 一种独特的微针疗法—彭氏眼针(一)
息缩影。五脏信息通过经络反映于眼,这样,观眼就可获得整体信息。如果将眼看成是整体的“微诊系统”,相应的观眼效用就是“微诊系统”的全息作用。观察白睛(巩膜)诊病便是一个典型的全息例证。生物全息论有力地证明了观眼诊病的科学性,充分解释了观眼诊病的机理…观眼诊病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法。祖国医学自古以来非常重视观眼诊病。《内经》中的“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生死”,“上工知相五色于目”都充分肯定
- 中医放血疗法可治疗麦粒肿(含做法)
麦粒肿是指睑板腺或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与中医学的土疳、土疡、针眼、偷针眼等相类似。中医治疗时多采用放血疗法。 治疗时取患侧太阳、内庭、足中趾尖、膏肓俞四个穴位,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穴位处充分暴露,将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太阳、内庭、足中趾尖并用手挤出鲜血各10余滴。膏肓俞三棱针快速点刺后用闪火法拔火罐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将血迹擦拭干净后再用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的探讨
输液完毕后出现局部疼痛、回血及瘀血,不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影响以后的穿刺成功率,而且也容易影响到护患关系,增加双方的心理负担。在老年科大多数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输液周期至少15天,所以拔针方法及针眼处按压方式从对血管的保护方面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拔针方法及按压方式,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12月我科住院输
- 静脉输液技巧的探讨
定。4.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一般小儿头皮输液采用向心端穿刺,如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因此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5更换液体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
- 第二节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
、“瞍”等词加以区分。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中,汜载了100余种药物,其中已有7种可以防治眼病。又据《史记·扁鹊列传》所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到周都洛阳时,就曾大量医治老年人的耳、眼疾病,因而扁鹊可算是我国最早从事五官科的医生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后
- 中医眼科学发展简史
、“瞍”等词加以区分。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中,汜载了100余种药物,其中已有7种可以防治眼病。又据《史记·扁鹊列传》所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到周都洛阳时,就曾大量医治老年人的耳、眼疾病,因而扁鹊可算是我国最早从事五官科的医生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后
- 经腕部桡静脉穿刺致局部麻痛1例的教训
往不太明显,会给穿刺带来困难而选择其他部位。本例由于拔针后未行有效按压止血,导致皮下瘀血血肿伴右手中指麻痛,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于1999年11月13日以肾盂肾炎收住我科。入院后常规静脉采血检查肾功能,因肘正中静脉充盈不明显,故选择右腕部桡侧腕关节上4cm处,常规消毒皮肤后一针穿刺成功,顺利采血后嘱患者用棉棒按压针眼处。30min后局部可见一0.5cm×0.2cm大小血
- 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根据患者皮肤薄厚而定,如患者的皮肤较薄,进针力量就应小些,否则易直接刺入血管或刺穿血管。6固定针头现在临床上多用一次性胶布固定针头。较好的贴胶布顺序是,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带无菌棉垫的胶布贴住针眼,第3条用来固定较细软的滴管部分,并将其绕向其他方向,以免患者简单活动使针头直接拉出。如果穿刺部位较突起,针尖易贴于血管壁,影响滴速,这时根据情况在针柄下垫一小块棉球即可。7输液中的热敷有些患者静点
- 单独应用中药治疗麦粒肿急性期100例临床体会
麦粒肿为眼科门诊常见病,常规给予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治疗。近2年来,笔者单独应用中药竹叶泻经汤加减内服治疗外麦粒肿92例(92眼),内麦粒肿8例(8眼),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6.6岁。病程:1~2天76例,3天24例。病情:皆具眼睑红肿、疼痛、按之有硬结,或伴患侧偏头痛与耳前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炎性症状
- 麦粒肿和霰粒肿在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
- 单独应用中药治疗麦粒肿急性期100例临床体会
麦粒肿为眼科门诊常见病,常规给予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治疗。近2年来,笔者单独应用中药竹叶泻经汤加减内服治疗外麦粒肿92例(92眼),内麦粒肿8例(8眼),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00例,男72例,女2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6.6岁。病程:1~2天76例,3天24例。病情:皆具眼睑红肿、疼痛、按之有硬结,或伴患侧偏头痛与耳前淋巴结肿大等急性炎性症状
- 耳尖穴放血治麦粒肿
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又称睑腺炎。因发病所在部位不同,又有内、外麦粒肿之分,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睑局部的红、肿、痛、痒。中医称本病为“针眼、“眼丹,认为其病因是脾胃积热、心火上炎,或外感风热邪毒,或过食辛辣厚味,导致热毒上攻,气血凝滞,停聚于眼睑皮肤经络之间而成。治疗宜活血化瘀、泻热。在本病初期,脓尚未形成时,可点刺耳尖穴放
- 麦粒肿
【概述】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层,而开口于睑缘。细菌通过睑缘的出口处侵入腺体,沿着管道上行而发生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中医称麦粒肿为土疳,俗称针眼。因过食厚味,脾胃积热并外感风邪所致。【诊断】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2.3~5天后形成脓胩,出现黄色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3.重者伴有耳
- HeNe激光治疗麦粒肿230例临床分析
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民间俗称“针眼”,是眼科常见病。麦粒肿病虽小,但病人痛苦不堪,传统治疗疗效差。近年来,我室采用HeNe激光治疗麦粒肿2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30例;年龄1~78岁;以青少年多见。病程3~15天。其中内麦粒肿10例,男5例,女5例。患者眼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