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

目录

1 拼音

zhè gū

2 注解

鹧鸪既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观赏鸟,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美食珍禽,鹧鸪肉厚骨细,风味独特,营养极为丰富。

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肉或全体。体长约30厘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下嘴肉黄色。虹膜褐色。额和头侧几至颈项均棕色;眉纹黑色;颊部白色,下缘有黑纹;颏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满布眼状白斑,羽端级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亦黑,杂以波状狭纹,外侧尾羽端部纯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点;飞羽暗褐,具白色横斑,最内侧飞羽与肩羽同。胸、上腹与上胁均黑色而密缀显著的眼状白斑,至下胁则转为白羽而杂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脚短,橙黄色以至红褐色。

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黑色较钝而沾褐色;白斑与纹均带棕色;下体变为棕白,杂以黑褐横斑。常栖于山地灌丛和草丛中。主食谷粒、豆类及其他植物的种子,亦兼吃昆虫。分布我国南部各省。

3 鹧鸪的营养价值

鹧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且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较高的锌、锶等微量元素,具有壮阳补肾、强身健体的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鹧鸪补五脏、益心力”、“一鸪顶九鸡”之说,足见其营养、滋补、保健功效的神奇。

民间把鹧鸪作为健脾消疳积的良药,治疗小儿厌食、消瘦、发育不良效果显著。妇女在哺乳期间食用鹧鸪,对促进婴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具有明显的效果。

4 鹧鸪的选购

鹧鸪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心经;

能利五脏,开胃,益心神,补中。

5 鹧鸪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特别适合哺乳期间的妇女,小孩和成年男性;治疗小儿厌食、消瘦、发育不良效果显著。

6 鹧鸪的食疗功效

鹧鸪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心经;

能利五脏,开胃,益心神,补中消痰。

7 鹧鸪的食用建议

每餐约80克

适用于炸、烧、焖、蒸等烹调方法,如“油淋鹧鸪”、“白梅鹧鸪”等。

8 《*辞典》:鹧鸪

8.1 出处

《唐本草》

8.2 拼音名

Zhè Gū

8.3 别名

越雉(《禽经》),越鸟(《医林纂要》)。

8.4 来源

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肉或全体。

8.5 原形态

体长约30厘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下嘴肉黄色。虹膜褐色。额和头侧几至颈项均棕色;眉纹黑色;颊部白色,下缘有黑纹;颏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满布眼状白斑,羽端级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亦黑,杂以波状狭纹,外侧尾羽端部纯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点;飞羽暗褐,具白色横斑,最内侧飞羽与肩羽同。胸、上腹与上胁均黑色而密缀显着的眼状白斑,至下胁则转为白羽而杂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脚短,橙黄色以至红褐色。雌鸟体色与雄鸟相似,但黑色较钝而沾褐色;白斑与纹均带棕色;下体变为棕白,杂以黑褐横斑。

常栖于山地灌丛和草丛中。主食谷粒、豆类及其他植物的种子,亦兼吃昆虫。

本动物的脚(鹧鸪脚)、血(鹧鸪血)、脂肪(鹧鸪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8.6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南部各省。

8.7 性味

①《唐本草》:"味甘,温,无毒。"

①《日华子本草》:"微毒。"

8.8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心。"

8.9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岭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温瘴久,欲死不可瘥者,合毛熬,酒渍服之;生捣取汁服最良。"

②孟诜:"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

③《医林纂要》:"补中消痰。"

④《随息居饮食谱》:"利五脏,开胃,益心神。"

8.10 注意

孟诜:"不可与竹笋同食,令人小腹胀。"

8.11 摘录

《*辞典》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