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掌跖纤维瘤病 (最后修订于2009/1/22 14:27:26)[共651字]
摘要:疾病别名Dupuytren挛缩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掌跖纤维瘤病又称Dupuytren挛缩征,是一种掌部腱膜遗传性纤维瘤样过度增生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诊断要点:1.初为掌部腱膜处结节,质硬。2.随纤维化加重,逐渐引起手指伸直活动受限,严重时手指呈屈曲状,跖部病变与之类似。3.可伴发指节垫。4.组织病理示掌跖腱膜增厚,内有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结节。治疗要点:必要时手术治疗。疾病描述本病是指掌、跖出现一些纤维瘤。又称为Dupuytren挛缩症,是一种掌部腱膜遗传性纤维瘤性过度增生。国内万俊增等首先报告此病。症状体征掌纤维瘤病的最早期表现是一侧掌部腱膜上出现一个孤立的结节,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后则明显地限制手指的伸直。跖纤维瘤病的病变也与之相似,可以单独存在或与掌纤维瘤病同时伴发。约20%的男性和12%的女性患者可伴指节垫。疾病病因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与性别、年龄很有关系。据报告,15~24岁男性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大于75岁的男性中可增至18.1%,而在女性的发病年龄则显着推迟,在45~54岁中的发病率为0.5%,大于75岁的女性发病率达到9%。本病常伴发指节垫、跖部......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研究找到点状掌跖角化病致病基因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日前报告说,该局研究人员与其他国家研究机构合作,找到了与点状掌跖角化病相关的变异基因。 点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脚掌的皮肤角质硬化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形成非常粗糙的硬块,起初不易察觉,较严重病患部位会有压痛感。 科技研究局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英国、日本等国科研机构合作,分析了苏格兰、爱尔兰、日本和突尼斯等地18个患病家族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样本,从而找
- 掌跖脓疱病误诊11例分析
本文对本科2001~2005年首诊均误诊误治的掌跖脓疱病患者1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7例;年龄27~70岁。皮损局限在手掌部6例,跖部5例,掌跖部均发者3例。误诊疾病:手足癣8例,湿疹伴发感染2例,咬伤后皮肤感染1例。误诊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农民9例,其他人员2例。皮损以脓疱、水疱、干燥、脱屑、皲裂为主,局部脓疱和鳞屑痂皮分别做细菌培养和真菌镜检均阴性,所有病
- 镶牙与掌跖脓疱病有关系吗?
有人认为,镶牙是导致掌跖脓疱病的原因之一,除掉金属牙料,这种病就会好转。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掌跖脓疱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了,金属致敏学说是许多权威人氏所持的观点。 金属致敏学说的观点是:掌跖脓疱病是患者对汞、铜、锡等金属元素过敏所致。这些元素主要通过食入含金属的食品或使用金属牙料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再经汗液排泄至角质层较厚的掌跖致敏而发病。甚至有些人戴金属镜架及金属表带,其金属元素直接被皮
- 单用甲砚霉素治愈掌跖脓疱病2例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女,46岁。掌跖部位脓疱反复发作3年。患者自2000年始,先于左足心出现针头大脓疱,并逐渐增多,部分脓疱融合形成大片皮屑,1年后左掌心出现类似皮损,反复涂擦皮康王等药膏,疗效欠佳。2003年3月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掌跖脓疱病,曾连服火把花根片,并间断服用DDS、红霉素治疗4个月,疗效不满意,故来我所就诊。查体:体温正常,无龋齿,扁桃体不大。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左足
- 维A酸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有复发倾向的常见皮肤病,临床治疗比较困难。笔者于2004年3月~2004年10月用维A酸治疗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病例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掌跖脓疱病,对于临床诊断不确定,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连续性肢端皮炎难于排除的病例不在观察之列。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2~50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
- 掌跖银屑病误诊1例
【关键词】掌跖银屑病患者,女,14岁。因双手掌小鱼际、虎口处及双掌跖中心、外踝部位红斑、脱皮、干裂4年,脱皮、干裂加重2个月,于2007年4月13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双手掌小鱼际、虎口部及双掌跖部位出现粟米样红色丘疹、斑片,上覆少许鳞屑,无明显不适,皮损逐渐延及掌心,有瘙痒,不甚明显(见图1,图2)。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手部湿疹。予服用西安曲龙片、抗组胺药及外用尤卓尔药膏
- 中药治愈毛发红糠疹并发红皮病2例
糠疹;红皮病;中医治疗 毛发红糠疹为临床少见病,与中医文献论述的“狐尿刺”相似。皮肤损害特点:头皮出现灰白色糠秕屑,面颊、颈部、四肢伸侧出现淡红斑、毛囊角化丘疹,如“鸡皮状”,糠秕状鳞屑抚之棘手,掌跖过度角化,甲厚失去光泽,自觉瘙痒,不易痊愈,一旦由于用药不当,病情急剧恶化,全身出现弥漫性红斑、丘疹,坚实粗糙,异常瘙痒,大量脱屑,掌跖角化皲裂,并发红皮病。笔者收治2例毛发红糠疹并发红皮病,均经沈
- 复方甘草甜素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掌跖脓疱病45例观察
我们应用复方甘草甜素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掌跖脓疱病4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系我院门诊患者,均表现为局限于掌跖的红斑上,反复发生水疱脓疱、脱屑,伴瘙痒、疼痛。皮疹典型,符合掌跖脓疱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21~62岁,平均37.9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近1个月未接受治疗,年龄、病情及病程等
- 卡舒宁注射液联合雷公藤治疗掌跖脓疱病32例疗效观察
掌跖脓疱病为皮肤临床的一种较复杂、易复发的顽固性疾病,至今为止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1~2003年2月采用卡舒宁注射液联合雷公藤片治疗掌跖脓疱病3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均为门诊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4~58岁,病程3个月~4年。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2~62岁。其中有25例病程在3年以上,每年急性发作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23例临床观察
掌跖脓疱病(PPP)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病因尚未明确,文献报道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大部分效果不够理想。我们于2000年3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均属门诊确诊病例,男7例,女16例;年龄19~68岁,平均36.5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32个月。皮损以掌跖部病发者13例,局限于掌部者7例,只发生在
- 口腔遗传疾病的遗传方式及其临床表现
,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松动,丧失咀嚼功能。青年女性多见,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好发部位为第一恒磨牙或切牙,对称性破坏,进展快,有家族聚集性。3牙齿和皮肤或骨组织的遗传病3.1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hyperkeratosisofpalmsandsoles-prematureperiodontaldestructionofteethsyndrome)又称Papillon-Le
- 毛发红糠疹
Pityriasisrubrapilaris)又称毛发糠疹(Pityriasispilaris)损害的特征为皮肤先有鳞屑性红斑,以后出现成群毛囊性小丘疹,而丘疹互相融合酷似银屑病样斑片,往往同时伴有掌跖角化。【诊断】本病有特殊性棕红色毛囊角化性丘疹,好发于手指背,颈侧和四肢伸侧,皮肤增厚粗糙,有轻度或中度鳞屑,掌跖角化过度,及组织病理的特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治疗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可酌情
- 为什么掌跖会起脓疱?
有一种病,最好发于手掌及足跖,周期性地出现深在的小脓疱,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并在接触碱性洗涤用品时、夏季出汗增多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以及月经前期会加重。这种病就叫做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病灶感染有关,因为部分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使皮损减轻或治愈,并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皮损恶化;也有人认为本病是对汞、铜、锡等金属元素过敏。作者:不明
- 汗出可遍身的现代科学依据
汗腺(以往曾称为小汗腺,本文中仍按习惯称为小汗腺),因为其结构上具有腺管,可以直接将分泌的腺体排出,因此,现在以外泌汗腺命名。外泌汗腺在胚胎期仅存在于一般哺乳动物的足底,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在人类除掌跖部位以外,其他部位存在的小汗腺均是以后进化发生的。 2.小汗腺遍布全身绝大部分的皮肤中,除了口唇、鼓膜、指床、乳头、包皮内面、龟头、小阴唇和阴蒂等极少部位外其他部位均有。手掌、足跖和腋窝小汗腺最多
- 银屑病
屑病基本相似。脓疱型银屑病人与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在表皮内形成较大脓疱即Kogoj脓疱,主要在表皮上部,疱内主要为中性白细胞,其他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较轻。掌跖脓疱病的病理变化为表皮内单房性脓疱,疱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单核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临床表现】根据银屑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炎型、脓疱型、掌跖
-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跖骨骨折28例分析
掌、跖骨骨折是手足部常见的损伤,以往多采用钢丝、克氏针内固定,但由于不能获得坚强稳定的固定,限制了早期功能锻炼,常常会影响手足功能。我院自2002年以来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跖骨骨折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掌、跖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17例,跖骨骨折11例,骨折呈横型、斜型、粉碎型。男2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开放性骨折18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鸭跖草
(跖音只。宋《嘉》补)【释名】鸡舌草(《拾遗》)、碧竹子(同上)淡竹叶(同上)、耳环草(同上)、藏器曰∶鸭跖生江东、淮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为色,有角如鸟嘴。时珍曰∶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出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也。苗【气味】
-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鸭跖草
味苦,大寒,无毒。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生江东、淮南平地。叶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有角如鸟嘴。北人呼为鸡舌草,亦名鼻斫草,吴人呼为跖。跖、斫声相近也。一名碧竹子。花好为色。(新补见陈藏器、日华子。)《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
- 冬季皮肤病的发生与治疗
瘙痒才缓解或减轻。皮肤常出现继发损害如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2)局限性皮肤瘙痒症: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常见于肛门、女阴、阴囊,也见于小腿、掌跖、外耳等处。2.1.1肛门瘙痒症男女均可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儿童多见于蛲虫患者。瘙痒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皮损呈灰白色,浸渍、糜烂、皱襞肥厚、辐射状皲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2.1.2阴囊瘙痒症限于
- 二期皮肤梅毒疹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期梅毒皮肤疹虽然表现多种多样,但是它也有其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点是无急性炎症现象,境界清楚,铜红色,有浸润,易侵犯掌跖部,压之不完全退色,可自然消退,无自觉症状,梅毒血清(包括USR、RPR、VDRL等)阳性。复发性二期皮肤梅毒疹常排列成圆形、半月形、花朵状、卫星状等奇异形。二期皮肤梅毒疹常见有斑疹型、丘疹型、苔藓型、脓疱型及扁平湿疣等表现。 这些特征对患者及医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了这一基
- 哪些疾病能引起手足起疱?
手足起疱可见于许多疾病,只有明确诊断,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那么哪些疾病可引起手足起疱呢?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1)汗疱疹 皮疹好发于掌跖,水疱为深在性,集簇成群,对称发生。水疱为针尖大小,于后蜕皮,春季多见,常伴有掌跖多汗,病程有局限性,反复发作。 (2)水疱型手癣 早期常单侧发生。初发时为限局性水疱,逐渐扩大、融合、脱屑,边界清楚,起病急,多夏天发生冬天消失。自觉剧痒,患者多为
- 神经纤维瘤病一家系报告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一,约1/2~1/4患者家属中有此病[1]。本家系的发病率在此范畴之内。本病可分为7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病变[2]。较常见的为3种[3];一种为神经纤维瘤性软纤维瘤病:是软淡红色瘤,开始为无蒂肿块,后来发展成为有蒂,可有数百个,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另一种是象皮病样多发神经纤维瘤病:这是和神经干相似的弥散性神经纤维瘤,可伴皮肤及皮下组织增生。再一种就是神经纤维瘤
- 脱髓鞘疾病如何诊治,神经纤维瘤病可引起头痛吗?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可分为细胞体和细胞突两部分。细胞体有细胞核和核周的细胞质,细胞突有轴突和树突两部分。轴突通常形成神经纤维,髓鞘是包裹在有髓鞘神经轴突外面的髓鞘膜,它是由髓鞘形成细胞的细胞膜所形成,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的髓鞘形成细胞是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里则是许旺细胞。脱髓鞘疾病是一大类病因不相同,临床表现各异,但有类同特征的获得性疾患,其特征的病理变化是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而神经
- 神经纤维瘤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神经纤维瘤病是以神经系统多发性肿瘤、皮肤咖啡牛奶斑及其他脏器肿瘤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增多。出生时就可以发现皮肤有一些不突出于皮肤表面、咖啡牛奶色、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的色素斑。多见于躯干或四肢,很少见于面部。随着年龄增长,咖啡牛奶斑逐渐增多。皮肤还出现神经纤维瘤,大小不等,数目多少不等,常不伴有疼痛,多见于躯干、四肢及头皮。由于神经纤维瘤
- 五、口腔纤维瘤病
五、口腔纤维瘤病 (一)概述 口腔纤维瘤病是一种类属弥漫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瘤状肿块,亦各种纤维瘤病。纤维瘤病的纤维组织肿块无典型包膜,并非完全性进行性生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停止生长,但难以自行消退。发生于口腔粘膜或具有口腔粘膜受累者主要有以下几类病变。 1.先天性纤维瘤病 即可孤立发病,也可呈多发性发病,于出生时即有或出现于婴儿早期。常生长于头颈部,也可累及牙龈、舌部及口底等部位。 2.结节性
- 神经纤维瘤病继发寰枢椎旋转半脱位1例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颈椎1病历摘要患者,女,18岁,因颈部疼痛5年,后仰时站立不稳,逐渐出现头痛头晕、双上肢无力,继之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来我院就诊。查体:颈部伸曲运动受限,呈前倾位。双上肢肌力Ⅱ级,双下肢肌力Ⅲ级,腹壁反射消失,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亢进,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左颈肩部有一约15cm×16cm大小的牛奶咖啡斑,右臀部有一约14
- 家族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1例
,其颅内脑膜瘤或脊髓胶质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皮肤神经鞘瘤约5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3]。该患者家族兄妹表现为多发性皮下肿块,其兄患过脑膜瘤,根据多发性神经纤维瘤Ⅱ型的特点,把其兄妹作为患有神经纤维瘤病危险性的患者进行临床筛选,结果发现其兄妹均患有腰椎管内占位病变。病检为神经鞘瘤。而其它部位未发现病变。该病例表现为全身各器官及全椎受到侵害,比起兄妹要复杂得多,临床少见,治疗上对其危害较大的地方行
- 纤维瘤病
概述纤维瘤病是来源于纤维组织的肿瘤。发病率为软组织良性肿瘤的1.37%。肿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肌肉,以腹壁的腹直肌及其邻近肌肉的腱膜最为常见,好发于妊娠期和妊娠后期。腹壁外者则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肩胛部,股部和臀部。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儿童和青少年也不少见。本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激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病因病理病机纤维瘤病为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2例及MRI影像表现文献回顾
【关键词】神经肝纤维病;MRI神经纤维瘤病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病分为2型:即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90%以上为NF1型。本文报告了2例NF1,在此着重讨论其MRI表现。 1病例资料 例1:男,5岁。右眼眶及颞部宽大畸形,右上睑软性肿块,延及颞侧,上睑下垂,呈“S型外观。头部MRI示:右颞巨脑回,颅内多发异常信号(见图1)
- 婴幼儿足趾包含体性纤维瘤病1例
n染色深红色,PAS染色阴性。肿瘤无包膜,边界不清,无炎细胞浸润,表皮也无上皮瘤样增生。免疫组化actin标记包含体呈阳性;部分梭形细胞,特别是具有包含体的梭形细胞胞质阳性。病理诊断:足趾包含体性纤维瘤病。2讨论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命名为包含体性纤维瘤病的病变曾称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1],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手指足趾的纤维瘤病,又名复发性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指趾纤维性肿
- 神经纤维瘤病的MRI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分析15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和MRI表现,并就NFⅠ型与其他神经皮肤综合征、NFⅡ型与常见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肿瘤进行了鉴别。结果15例神经纤维瘤病中,NFⅠ型5例,NFⅡ型10例。MRI能够全面准确地显示病灶分布,病变大小、形态和信号特征以及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特别是MR增强扫描能够显现伴发的颅内小病灶。结论MRI是目前诊断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
- 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整形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整形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5年我科收治的46例周围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部切除31例,大部切除12例,扩大切除3例。其中10例原位缝合,14例皮片移植,7例瘤体表面皮片回植,11例邻近皮瓣转移,4例扩张皮瓣转移。获随访30例(1~3年),5例术后复发,3例行第二次手术,2例先后行3次手术,最终效果良好。结论周围型神经
- 引起厚甲的原因是什么?
厚甲症 又称为先天性厚甲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生后一周岁内即开始出现所有指(趾)甲对称性增厚、变硬,或生后数年内甲板变厚、变黄呈楔形,甲前缘最厚,甲质硬脆,由于甲下堆积物可使甲远端翘起。有的病例伴有掌跖角化过度或广泛的毛周角化,病有的病例伴有双足起疱、多汗;有的病例出现粘膜白斑,可在青少年期见到舌部、颊部、眼结膜、肛门等处白斑;有的则伴有类似毛发营养不良表现或角膜角化、白内障、杵状指等发生。这种先
- 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
【摘要】目的观察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于1997年8月~2003年9月,根据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结果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36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线片复查未见关节退行性变的征象。结论该
-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1例
小不等、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2];棘细胞中上层及颗粒层细胞核周空泡改变,细胞界限不清,可松解成表皮内水疱;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 临床及病理上应与表皮松解性棘皮瘤、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表皮松解性角化症、表皮痣及日光性角化症相鉴别[3]。表皮松解性性棘皮瘤主要为乳头状丘疹或结节,好发于躯干、背部,病理为表皮乳头状瘤样增生,粒层增厚,透明角质颗粒增多;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主要是出生后不久
- 皮脂腺的作用有哪些?
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毛发。皮脂是一种半流动的油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甘油三脂、脂肪酸、磷脂、脂化胆固醇等。皮脂腺分布很广,头皮、面部最多,掌跖和指趾屈面却无。皮脂的作用有三方面:①滋润皮肤、毛发。如果离开皮脂的润泽和滋养,将会出现皮肤粗糙和毛发枯槁。由于手掌、足跖和手指、足趾的屈面没有皮脂腺,所有经常出现皮肤开裂现象;②皮脂可以和汗液一起形成
-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什么?
显微镜是不能看到的,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展迅速,证实人类乳头瘤病毒有40种以上的抗原型,即这一家族里有40多个相似而又不同的病毒。尖锐湿疣与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掌跖疣等,同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但不同类型的HPV能引起不同的疣。如Ⅰ型主要引起掌跖疣,Ⅱ型主要引起寻常疣,Ⅲ型主要引起扁平疣,而尖锐湿疣主要是由Ⅵ型、Ⅺ型病毒所引起。HPV在温暖潮湿的
- 第十二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 银屑病
甚广以至全身者。少数可有渗出湿润或形成蛎壳状,称为湿润或蛎壳状银屑病。 银屑病可发于全身各处,但好发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肘、膝部位。对称发生。其次亦常见于头皮、腰骶部。少数亦可见腋窝,腹股沟等皱襞部。掌跖、指(趾)甲及粘膜亦可被累。发于头皮者,常在疾病早期出现,皮损处界限清楚,鳞屑厚积,发成束状,但不脱发。皮损常沿发际呈带状。部分患者可由头皮开始先发生鳞屑斑,逐渐扩延至四肢或全身。皱襞部银屑病鳞屑较
-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跖趾骨)骨折
[摘要]目的评价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跖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0例(23处)掌指骨(趾骨)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并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2~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活动恢复佳。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部功能评定标准优17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跖趾骨)具有固定牢靠,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可早期活动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
- 二期梅毒疹75例临床分析
少数患者背部及四肢近端亦有皮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为淡红色、蔷薇色或棕色,数目多少不等,其中表现为玫瑰糠疹样的23例、多形红斑样3例。(2)丘疹型或丘疹鳞屑型共48例,皮疹分布于头皮、躯干、四肢及掌跖部,黄豆瓣至甲盖大小,呈铜红色,境界清楚,浸润明显,表面光滑或有鳞屑;皮疹表现为银屑病样25例,掌跖红斑样31例,扁平湿疣6例,其中12例同时具有以上2种或3种皮疹表现,(3)脓疱性梅毒疹1例,该患
- 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附472例报道)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7年6月~2007年5月共对472例顽固性跖腱膜炎患者共611足行实时B超引导下经皮跖腱膜切断术。472例患者中男177例,女295例;年龄20~71岁(平均53.4岁);体态肥胖者176例、正常者279例、瘦弱者17例。单足发病者285例、双足发病者187例,病程6个月~20年(中位数12个月)。对
- 跖骨延长术矫正足趾短缩畸形3例报告
【关键词】跖骨延长术矫正足趾短缩畸形 足趾短缩主要的原因是跖骨发育不正常,除了影响美观,由于5个跖骨头的负重区域发生应力性改变,易发生跖骨头疼痛性胼胝。作者2004~2006年6月手术3例共5个足趾,均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 1临床资料 本足3例,全为女性,年龄19~25岁,第1跖骨短缩3个,第4跖骨短缩2个,其中双侧第1跖骨短缩1例,第1、4跖骨均短缩1例,共5个跖骨。术前跖骨X线测量:短
- 跖骨头下籽骨形态变异分析
2005年03月17日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Vol.31No.5P.505-508(上海)为了调查跖骨下籽骨变异种类与发生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随机抽取自2001年8月19日至2002年8月18日所拍摄的438足部正、斜位X线片,观察并记录籽骨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籽骨异常39足,其中籽骨缺如7足,占17.95%(胫腓侧全部缺如4足,单纯胫侧缺如3足)。双分籽骨31足,占79.48%
- 腓骨长肌腱和跖肌腱膜片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摘要】总结腓骨长肌腱和跖肌腱膜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将腓骨长肌止点处切断,经皮下遂道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跖肌腱膜片包绕缝合跟腱后侧形成光滑面。[结果]1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腓骨长肌移位和跖肌腱膜片覆盖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词】跟腱损伤陈旧性腓骨长肌跖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与患者的失治、医生误治或术后拆除外固定过
- 夏季和冬季都有哪些常见皮肤病?
蜈蚣咬伤、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蚊虫叮咬、皮肤蝇蛆病,隐翅虫皮炎、蛇咬伤、谷痒症、恙螨叮咬、痱子、日光性皮炎、光线性肉芽肿、多形性日光疹、泥螺日光性皮炎、植物日光疹、丘疹性荨麻疹、光线性唇炎、掌跖脓疱病、播散型环状肉芽肿、多汗症、汗疱症、臭汗症、雀斑、黄褐斑等。 好发及加重于冬季的常见皮肤病有:麻疹、水痘、风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传染性红斑、幼儿急疹、冻疮、寒冷性多形性
- 皮肤遗传学研究涌现世界水平成果
因。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还充分利用我国优势的皮肤病遗传资源,先后在国际上首次对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点状掌跖角皮病、雀斑、汗疱疹、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囊闭锁三联征、遗传性少毛症、掌跖播散性汗管角化症、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播散性浅表性汗管角化症等单基因皮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点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其成果分
- 中国大中城市儿童第二掌骨的掌骨指数正常参考值
【摘要】 目的确定中国大中城市儿童第二掌骨的掌骨指数正常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上海、广州、温州、大连、石家庄市汉族健康儿童11658名,男5763名,女5895名,年龄3~19岁。在左手后前位X线片上,由1名观察者使用数字游标卡尺测量第二掌骨长度中点处的掌骨外径(D)和内径(d),计算掌骨指数(D-d)/D。采用Box-Cox幂指数分布模型(Box-Coxpowerexponenti
- 跖跛
跖跛 足部病变而致跛行。《素问·通评虚实论》:“跖跛,寒风湿之病也。”作者:
- 自拟苦黄汤治疗剥脱性角层松解症疗效观察
剥脱性角层松解症又叫层板状出汗不良,是一种表浅的掌跖部角质剥脱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人们人际交往的增加和对皮肤美容的重视,求治心情比较迫切,但用一般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自拟苦黄汤治疗1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皮肤科门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0例,男72例,女108例,年龄6~64岁,平均2
- 中药验方治疗剥脱性角质松解症68例疗效分析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发生在掌跖的点片状浅表剥脱的皮肤病,常伴有汗腺功能不良。由于其病程有自限性,但多反复,因此目前尚无特殊疗法。我们采用我院蔡光斗主任医师的经验方治疗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8例,男12例,女56例,年龄10~38岁,病程2~12年。全部为门诊病例,均符合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方药:黄芪30g,当归30g,川芎15g,炒白芍1
- 复方甘草甜素制剂的临床应用
0mg/d,qd,疗程2~4周;并根据病情需要酌情调整为口服复方甘草甜素片2片,tid,一般持续2~3个月。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经治疗后明显改善,在6例患者中4例明显有效,2例有效。 8治疗掌跖脓疱病 董晓霞等[8]将90例符合掌跖脓疱病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甘草甜素片2片/次,每日3次,同时服米诺环素胶囊100mg/次,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