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截肢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环形截肢术

2 别名

斩断截肢术;断头台斩断截肢技术

3 分类

骨科/截肢术/开放性截肢术

4 ICD编码

84.9101

5 概述

环形截肢术是一种古老的截肢方法,早年欧洲称为断头台斩断截肢技术,其最大优点为截肢后引流彻底,所以至今火器伤截肢仍不能违背其基本原则。它的缺点主要是必须再次手术,即再截肢或残端修整术。

6 术前准备

需环形斩断截肢的伤员,一般伤势重、感染明显、创面污染或感染严重,术前应注意积极采取抗休克措施,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改善伤员的全身情况,在危急时应边抗休克边手术。

7 麻醉和体位

以大腿截肢为例,选用腰麻、硬脊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用沙袋垫高伤肢臀部。

8 手术步骤

大腿截肢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9.1.1-1,3.29.1.1-2)。

1.切口  沿正常皮肤最远侧环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任其向近侧回缩(图3.29.1.1-3)。

2.沿回缩的筋膜边缘切断肌肉,可将浅、深层肌肉分两次切断,也可用长截肢刀一次环切至骨膜(图3.29.1.1-4)。

3.截骨  在肌肉回缩的平面,环形切断骨膜,向近端剥离少许后用弓锯或线锯将骨干垂直锯断。将骨端锐利边缘锉平(图3.29.1.1-5,3.29.1.1-6)。

4.处理血管、神经  术者应熟悉各截肢断面的解剖,在血管神经的肌间隙内游离出坐骨神经、隐神经、股神经、大隐静脉、股动、静脉及股深动脉,严格按前述原则切断,任其回缩至骨断端平面以上的肌肉间隙中(图3.29.1.1-7)。

5.等渗盐水冲洗伤口,放松止血带,彻底检查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一般渗血可用电凝止血和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在创缘四周缝皮,放置多根粗丝线或不锈钢丝,用于术后牵引,也可用贴袜套法和胶布牵引(图3.29.1.1-8)。

9 术后处理

1.为防止皮肤和肌肉的进一步回缩,术后必须牵引5~7d,牵引重量为1.5kg,如感染不能控制,分泌物较多,肉芽不新鲜,可继续牵引换药,待创面愈合后,再修整残端,缝合创口。

2.牵引期间,初期创面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

3.残端修整或再截肢术:根据残端皮肤的长短和与深部组织的情况,残端有无感染和创面大小,深浅等,用甲紫划出切口或皮瓣轮廓,按画线切除瘢痕、窦道、溃疡。如皮肤未与深层组织粘连,或虽粘连但仍能移动,且肌肉已萎缩或纤维化,则不必自深部组织剥离皮瓣。若皮肤与肌肉紧紧粘连,则应适当地将皮肤包括筋膜或一薄层肌肉自深部肌层分开。如残端的肉芽组织增生过多,影响皮瓣缝合,则应适当切除。若神经末端与其周围组织粘连,应按一般方法剥离后切除,任其回缩至再截断的骨端以上。若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则应根据其肌纤维的长度,能否无张力缝合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截除一段骨干。如皮瓣较短,且在缝合后有较大张力,则应适当地将骨干锯短。最后松解止血带。彻底止血,冲洗伤口,伤口两侧置橡皮条引流,缝合皮肤,无菌包扎,将残端用石膏托制动。

10 并发症

正确、合理的截肢手术,可以减少或防止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伤口出血、继发感染、伤口裂开、骨外露、残端或幻肢疼痛、慢性溃疡、骨髓炎、滑囊炎、皮炎及关节挛缩畸形等。

1.早期并发症(Early Complication)

(1)继发性大出血:术后24~48h发生的早期出血,多因血管未行双重贯穿结扎,术后线头松脱引起;也有因手术中伤员血压低,小血管萎陷,术后血压回升引起出血;神经干的营养血管未妥善结扎也会引起截肢残端继发性大出血。正确处理残端血管是根本的预防措施。

(2)残端疼痛:新装配的假肢因残端不适应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疼痛,经锻炼后可逐渐适应,疼痛消失。若残端疼痛长期不消失,而且接触负载时疼痛加重,应考虑是否存在疼痛性神经瘤、瘢痕粘连、骨棘和局部炎症等因素。神经残端形成神经瘤,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愈合现象,一般并不会引起疼痛。神经瘤疼痛常与其周围炎症刺激、粘连和骨残端的压迫有关。神经残端的炎症,可因神经残端注射药物、结扎、牵拉、钳夹等化学或机械刺激所致,可先试用2%普鲁卡因封闭,若疼痛消失,可行神经瘤切除解除疼痛。但少数病人因长时间疼痛,可能在皮层中枢形成疼痛性反应灶,尽管神经瘤已切除,疼痛仍不能完全消失。因粘连和骨端压迫所引起的痛性神经瘤,经过粘连松解、骨端修整或神经瘤切除,也可解除症状。

(3)幻肢痛:肢体已被截除,但仍觉肢体存在,且有持续性疼痛或异常感觉,如烧灼、针刺、刀割、虫爬等,称为幻肢痛。其部位可在被截除肢体某一固定位置或个别伤员甚至波及整条被切除的肢体。其原因可能和患肢术前长期疼痛,在大脑皮层中枢形成顽固疼痛灶有关,一般通过一段时间及解释工作可以自行消除,顽固病例应排除前述各种残端痛的可能,因为这些因素也可以刺激皮层中枢形成疼痛灶。幻肢痛的治疗应注意预防为主的原则,消除各种引起残端疼的原因,辅以封闭、镇痛、镇静疗法和耐心的解释工作,逐步消除皮层中枢的疼痛兴奋灶。

(4)伤口崩裂:由于残端血液供应差,残端皮瓣过长或皮瓣太短,缝合后张力大,引起伤口崩裂。合并性疾病如糖尿病、脊髓空洞症、闭塞性脉管炎等,因愈合困难,出现伤口崩裂也是常见的。表浅崩裂伤口及时治疗可以愈合,深而营养障碍的崩裂伤口,常需进行残端修整或再截肢手术,创面才能愈合。

2.晚期并发症(Late Complication)

(1)晚期残端伤口大出血:术后8~14d出现的残端大出血,主要原因为伤口感染、结扎平面组织坏死、缝线脱落等。这种大出血的危险是不易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而引起伤员休克,所以经常观察残端是及时发现迟发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病人出现突发性、难以解释的残端胀痛时,应警惕残端出血。预防的方法是早期截肢时,要求彻底清创,在健康平面双重贯穿结扎血管。

(2)慢性溃疡:骨残端太长压迫皮瓣及其他引起营养障碍的因素都是发生慢性溃疡的原因。切除营养障碍的组织,获得良好的残端血液循环是处理慢性溃疡的原则。经久不愈的窦道常说明有深部异物或感染,应手术处理。

(3)骨髓炎:不合理的截肢技术或过长的残端骨质裸露,都会引起骨髓炎,早期彻底清创引流,抗感染,晚期如已有死骨形成,则摘除死骨,修整残端,对促进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4)滑囊炎:残肢骨端的滑囊是继发性的,一般情况下具有减少骨端与周围软组织摩擦的保护作用,当滑囊受到反复过多的机械刺激或细菌感染时,即可发生炎症积液。非化脓性积液较少时,可不必特殊处理,积液过多时,可以抽吸后配合理疗,局部注射泼尼松类药物和适量抗生素。如已发生化脓感染,应果断切开引流。若滑囊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时应行滑囊切除术。

(5)皮炎:残端瘢痕或残端皮肤皱褶不平处,因出汗、积垢等引起皮肤糜烂。毛囊排泻障碍,可引起残端皮炎,主要在于预防,应经常用肥皂水清洗,用75%乙醇涂擦,保持局部干燥、通风、透气,避免假肢接受腔引起的局部皮肤潮湿。已有感染时,应局部换药,全身使用抗生素,暂停使用假肢。

(6)关节挛缩:截肢残端因伸、屈侧肌力不平衡,多为屈侧占优势而发生屈髋、屈膝关节挛缩,应在术后夜间早期使用石膏夹板制动保护,白天开始关节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挛缩。若挛缩已形成畸形,可行软组织松解或截骨术矫正。

(7)残端骨突起:发生于年幼时截肢,生长过程中因骨骼发育速度超过残端软组织发育速度,而引起残端骨突起,应手术修整残端。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