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性红斑

目录

1 拼音

zēng zhí xìng hóng bān

2 英文参考

oral erythroplakia

3 概述

口腔黏膜红斑(oral erythroplakia)又称增殖性红斑、魁来特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红色增殖性病变(erythroplastic lesion)以及红色肥厚症等。红斑是指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红斑或增殖性红斑目前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它不是泛指黏膜上的一切红色病变,而是像白斑一样,要排除那些已有的诊断病名。在未对红斑做充分研究前,红斑未被当作一种独立的疾病,而被诊断为白斑的一种或扁平苔藓。现在临床中大多数医师对此尚不十分了解,多使用白斑或扁平苔藓的诊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郑麟蕃教授(1982)报告了35例红斑,其中已成为浸润癌者20例,占57%;原位癌和重度异常增生3例,占9%;轻及中度上皮增生11例,占31%。初检时完全无上皮异常增生,而5年后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鳞癌者1例。回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在此前临床诊断为白斑癌变或扁平苔藓癌变,经手术反复切除,病理诊断为鳞癌而最终死亡的病例,临床上确有过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的口腔表征,所以,红斑应是一个临床病名,它的镜下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①上皮萎缩;②上皮异常增生;③原位癌;④鳞状细胞癌。

口腔红斑是1911年魁来特(Queyrat)所提出,因此也称魁来特红斑。1912年Bowen报道发生在皮肤和?头、阴道、口腔等部位黏膜的一种原位癌。称为Bowen病。有人认为红斑是Bowen病亚型,有时难以鉴别。红斑只发生在黏膜或黏膜皮肤交界处,Bowen病除黏膜外,可任发于各处皮肤。

4 疾病名称

口腔红斑

5 英文名称

oral erythroplakia

6 别名

口腔红斑病;增殖性红斑;魁来特红斑;红色增殖性病变;红色肥厚症;erythroplastic lesion;erythroplasia of Queyrat

7 分类

口腔科 > 口腔黏膜病 > 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

8 ICD号

K13.7

9 口腔红斑的病因

病因不明。

10 口腔红斑的临床表现

口腔红斑发病年龄以41~50岁发病最高,发病部位以舌缘部最多见,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腭部次之,国外文献多以口底、舌腹为高度危险区。

10.1 Shear(1972)将红斑分为3型

10.1.1 (1)间杂型红斑(interspersed erythroplakia)

红白间杂,好比红中出现不规则的白斑点,即红白斑,临床多见此型,类似扁平苔藓(图1~4)。

10.1.2 (2)均质性红斑(homogenous erythroplakia)

病变较软,鲜红色,表面光滑,无颗粒。表层无角化,红色光亮,状似“无皮”。损害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范围常为黄豆或蚕豆大。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图5~14)。

10.1.3 (3)颗粒型红斑(granular erythroplakia)

在天鹅绒样区域内或外周可见散在的点状或斑块状白色角化区(此型也即颗粒型白斑),稍高于黏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微小结节为红色或白色。此型最为严重,这一型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郑麟蕃1983年报告,26例中18例为浸润癌,认为大多不是癌前病变,而是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图15~28)。

11 实验室检查

上皮不全角化或正角化与不全角化混合存在。角质层极薄甚至缺乏,乳头层上有2~3层棘细胞,以至乳头非常接近上皮表面,而毛细血管的明显扩张,使病损表现为鲜红色。镜下除见有上皮萎缩外。尚有表现为上皮增生,钉突增大伸长,钉突之间的上皮萎缩变薄遂使结缔组织更接近表面。颗粒形成的机制就是钉突增大处的表面形成凹陷,而高突的结缔组织乳头形成红色颗粒。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极性消失,细胞形态大小不一,棘细胞缩小,核大深染,有丝分裂象增多等上皮异常增生。固有层内炎细胞浸润明显,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上皮层内有角化不良细胞,胞核大、细胞质呈强嗜酸性,有时有角化珠形成。颗粒型红斑大多为原位癌或已经突出基底膜的早期鳞状细胞癌。

12 口腔红斑的诊断

典型的天鹅绒样红斑似不难诊断,但红白相间的间杂型白斑,容易诊断为“扁平苔藓”。颗粒样微小结节有时呈白色,有时呈红色,白色时往往诊断为“白斑”、“颗粒型白斑”。因此在诊断上、组织病理象起很重要的作用。甲苯胺蓝用于口腔可疑病区染色。因甲苯胺蓝能与DNA和RNA结合,当核酸大量增加,呈现出深蓝色。提示该地区细胞核酸代谢活跃。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无痛性检查早期癌肿的一种方法。染色后用1%醋酸清水冲洗,可降低甲苯胺蓝染色的假阳性。如反复染色阳性区,在该处取活检标本,更具准确性。

13 鉴别诊断

13.1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边缘可变性,常在发红区周围发生白色条纹或网状损害,往往对称,并可在多处发生。病损区域黏膜平,白线条稍高,糜烂可愈合。病理检查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浸润带。而红斑边缘清楚,范围固定。病损高出黏膜,或与黏膜平,或蚀下。天鹅绒样表面,有颗粒或结节,呈肉芽状、磨砂状表面,不愈合。病理检查上皮萎缩,上皮异常增生,可能已发生原位癌或浸润癌。上皮内有角化不良细胞,有时有角化珠形成。

13.2 白斑

一般稍高出黏膜表面,去除可能的刺激因素,症状不减轻。可以是斑块状、颗粒状、皱纹纸状或疣状。一般无自觉症状,自觉局部粗糙。有溃烂时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病理检查上皮增生。粒层明显,棘层增厚。上皮钉突增大,结缔组织中有炎细胞浸润。可见到上皮异常增生。红斑是在红色病损基础上有白色斑点,或有白色磨砂状表面,病损不愈合。病理检查除可见到上皮异常增生外,尚有原位癌或浸润癌。

13.3 念珠菌白斑

从病史、涂片检查、病理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14 口腔红斑的治疗

一旦确诊口腔红斑后,立即作根治术。手术切除较冷冻治疗更为可靠。

15 相关药品

醋酸

16 相关检查

浆细胞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