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处方
白姜(炮)、防风(去芦),各一两;曾青四两,蔓荆子(去皮)二两。
3 炮制
上为细末。
4 功能主治
治一切风热毒气上攻两眼,多生眵泪,怕日羞明,隐涩难开,眶烂赤肿,或痒或痛,及时行暴赤眼,睛昏涩痛,悉皆治之。
5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末,搐入鼻中,立有功效。
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圣惠》卷三十三
7.1 方名
曾青散
7.2 组成
曾青1两,贝齿半两(烧),乌贼鱼骨1两,铜绿1分,轻粉1分,蕤仁3分(汤浸,去赤皮),龙脑1分,马牙消半两。
7.3 主治
7.4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每取少许,点翳上,可二度点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8.1 方名
曾青散
8.2 组成
8.3 功效
除昏涩,清头目。
8.4 主治
风热攻眼,赤肿疼痛,眵泪难开。
8.5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搐入鼻中。
8.6 制备方法
上研匀。
8.7 附注
本方名曾青散,但方中无曾青,疑脱。
9 《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9.1 方名
曾青散
9.2 曾青散的别名
磨翳散、摩翳散
9.3 组成
9.4 功效
退翳。
9.5 主治
目生眵(目蔑)。胞肉胶凝外障。因脾胃积热,脑内风冲入眼胞,睑有肉,初时小如麻米,年多渐长大如桃李之状,摩隐瞳仁为翳。
9.6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临卧用铜箸点如黍米许。
9.7 制备方法
上研如粉,以铜器收盛。
9.8 附注
磨翳散(《得效》卷十六)、摩翳散(《普济方》卷八十四)。
10 《千金》卷二十三
10.1 方名
曾青散
10.2 组成
曾青半两,荏子半两,礜石(一作矾石)半两,附子半两,当归2两,防风2两,栝楼根2两,芎2两,黄耆2两,黄芩2两,狸骨2两,甘草2两,露蜂房2两,细辛1两,干姜1两,斑猫5枚,芫青5枚。
10.3 主治
10.4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方寸匕,以酒送下,日再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普济方》卷五十五引《海上方》
11.1 方名
曾青散
11.2 组成
雄黄3分,曾青半分,黄芩1分。
11.3 主治
耳有恶疮。
11.4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小许纳耳中,有汁出,即以绵子捻干用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 《局方》卷七(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12.1 方名
曾青散
12.2 组成
曾青4两,蔓荆子(去皮)2两,防风(去苗)1两,白姜(炮)1两。
12.3 主治
一切风热毒气上攻,两眼多生眵泪,怕日羞明,隐涩难开,眼烂赤肿,或痒或痛;及时行暴赤眼,睛昏涩痛。
12.4 曾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搐入鼻中。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曾青散
- 《医贯》:[卷之五·先天要论(下)]耳疮论
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黄连散亦可。内服黍粘子汤。曾青散曾青(五...
-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二瘰门]瘰寒热
大小无定。其初发之时。热毒肿结。故令寒热也。方曾青散(出千金方)治寒热瘰及鼠。曾青附子矾石荏子(各...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心小肠部丹痤疹]耳内疮
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治耳内有恶疮,曾青散。雄黄(七钱)曾青(...
-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耳部(三)]耳内疮
风热乘之随脉人于耳,兴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曾青散治耳内有恶疮。雄黄(七钱)曾青(半...
- 《普济方》:[卷七十五眼目门]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一斤)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半。煎至七分。食曾青散(出和剂方)治风热毒瓦斯。上攻两目。多生眵泪。...
- 更多古籍中的曾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