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蛹脑病

目录

1 拼音

zhà cán yǒng nǎo bìng

2 疾病代码

ICD:G93.8

3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4 疾病概述

柞蚕蛹脑病是柞蚕养殖区散在发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系由进食柞蚕蛹而诱发。本病多见于成人,儿童亦有发生,男女均可患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震颤、步态不稳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尿便失禁以及昏迷、抽搐等。也可出现精神异常:如胡言乱语、幻听、幻视及谵妄症状等。

5 疾病描述

柞蚕蛹脑病是柞蚕养殖区散在发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系由进食柞蚕蛹而诱发。本征是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发现的以锥体外系与小脑为主的中枢神经广泛受累的综合征,自1984 年王希晟等报道15 例之后,不断有个案报道。

6 症状体征

1.症状一般在进食柞蚕蛹后24h 内出现,并逐渐达到高峰,持续数天至十余天,然后缓慢恢复,一般病程呈良性过程。

2.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震颤、步态不稳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尿便失禁以及昏迷、抽搐等。也可出现精神异常:如胡言乱语、幻听、幻视及谵妄症状等。

3.查体可见眼睑、眼球、面部及肢体的不自主震颤,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偏瘫、昏迷、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4.本病发病及病情轻重与进食蚕蛹量无相关性。

7 疾病病因

病因未完全明确。患者均有食用柞蚕蛹史,并非蚕蛹变性,亦非因蚕蛹混有农药所致。但同食者数人或数十人中,仅有个别发病,故发病与个体差异相关。

8 病理生理

柞蚕蛹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柞蚕在做茧之前感染了“微粒子病”,但尚能继续转变成蛹,而其体内的蛋白质已变性分解,并产生毒素,此毒素具有嗜神经病毒的亲和力,作用于感受性强的机体,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另有学者认为可能因食用柞蚕蛹后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变态反应,是个体对柞蚕蛹体内的某种蛋白质敏感,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脑病。

9 诊断检查

诊断:

1.有食用柞蚕蛹史,食后24h 内发病。

2.首先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然后有舌、面部、四肢肌肉震颤及站立不稳等肌张力增高和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症状。

3.严重者出现谵语、躁动不安、幻听、幻视以至昏迷表现。

4.有脑电图异常,以及脑脊液和脑CT 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即可做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大部分患者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主要为粒细胞增高。

2.腰穿脑脊液压力一般正常,少数患者蛋白及细胞数可有增高,大多数患者无明显改变。

3.少数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可有增高表现,可能与中枢神经组织受累有关。

其他辅助检查:

1.多数患者脑电图可有明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的慢波,多无局灶性的改变及癫痫样放电。

2.颅脑CT 检查均无异常改变。

10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有机汞、有机氯、有机磷中毒、颅后窝病变、病毒性脑炎、急性脑血管病、梅尼埃病等,以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相鉴别。

11 治疗方案

1.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 族、维生素C 治疗。同时可给予东莨菪碱、苯海索(安坦)改善震颤、眩晕症状。

2.注意防治脑水肿,以及补液、预防感染等。

3.给予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ATP)治疗。

12 并发症

常合并有消化道症状及精神症状。

13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病程呈良性过程,预后良好,一般在半月内痊愈,少数重症者恢复较慢。

预防:确诊病例以后应停食柞蚕蛹。食用柞蚕蛹应充分加热,有过敏史者应该避免食用。

14 流行病学

在东北、山东一带有着较悠久的养柞蚕历史,柞蚕蛹因富含蛋白并且味美而被人们经常食用。故病例主要分布在东北、山东地区。本病多见于成人,儿童亦有发生,男女均可患病。目前尚无发病率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