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医大辞典》·玉簪花
3.1 玉簪花的别名
3.2 来源
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花[1]。
3.3 性味
甘、辛,凉,微毒[1]。
3.4 功能主治
1.治咽喉肿痛,咯血,崩漏,痛经,白带,小便不通[1]。煎服:3~4.5g[1]。
3.5 化学成分
4 《*辞典》·玉簪花
4.1 出处
《品汇精要》
4.2 拼音名
Yù Zān Huā
4.3 玉簪花的别名
内消花(《海上方》),玉簪(《春渚纪闻》),白鹤花(《品汇精要》),白鹤仙(《纲目》),白萼(《群芳谱》),白玉簪、小芭蕉(《分类草药性》),金销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化骨莲(江西《草药手册》)。
4.4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花。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粗根茎。叶根生,成丛;叶片卵形至心脏卵形,长15~25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急尖。绿色,有光泽,主脉明显;叶柄长达20~30厘米。花茎从叶丛中抽出,长40~65厘米,较叶长,顶端常有叶状的苞片1枚;花白色,夜间开花,芳香,向上生长;花柄基部常有膜质卵形苞片;花被漏斗状,上部6裂,下部花被筒很长,喉部扩大;雄蕊6,与花被等长;雌蕊1,子房无柄,花柱线形,柱头小。蒴果窄长,长4~5厘米。种子黑色,光泽,边缘有翼,花期7~8月。果期8~9月。
4.6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地区。我国各地都有栽培。
4.7 性味
甘,凉,有毒。
①《纲目拾遗》:"微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凉。"
③《重庆草药》:"甘微苦,性温平。"
4.8 功能主治
治咽喉肿痛,小便不通,疮毒,烧伤。
①《纲目拾遗》:"治小便不通。"
③《岭南采药录》:"润肺,止咳血,又和水捣烂,饮之能解斑蝥毒。"
⑤《重庆草药》:"调气,活血,补虚。治红崩,白带。"
4.9 玉簪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钱。外用:捣敷。
4.10 附方
①治咽喉肿痛:玉簪花一钱,板蓝根五钱,玄参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小便不通:㈠玉簪花、蛇蜕各二钱,丁香一钱。共为末,每服一钱,酒调送下。(《医学指南》玉龙散)㈡玉簪花一钱,萹蓄四钱,车前草四钱,灯心草一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4.11 玉簪花的临床应用
治疗烧伤:取玉簪花1斤,用香油4斤浸泡2个月,取油备用。用时先清创,吸出水泡内容,后用消毒棉球蘸药外涂,每1~2日1次。热天暴露患处,冷天用浸药的纱布包敷患处。治疗1OO余例,一般5分钟左右止痛。Ⅰ°烧伤用药1~2次可愈,Ⅱ、Ⅲ°烧伤须连续用药5~10次。
4.12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4.
用到中药玉簪花的方剂
- 通经奇方
qífāng《玉案》卷五:方名:通经奇方组成:玉簪花(并叶)、急性子、乳香、没药各等分。主治:经闭...
- 治癣第一灵丹
卷七引《宝志遗方》:方名:治癣第一灵丹组成:鲜玉簪花300朵(为泥),母丁香6两,沉香4两,冰片3...
- 玉龙散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良朋汇集》卷二:组成:玉簪花2钱,蛇蜕2钱,丁香1钱。主治:小便不通。用法...
- 化骨丹
音:huàgǔdān处方:山楂树根(向下者)、玉簪花根。制法:同捣汁。功能主治:咽喉骨梗。用法用量...
- 万病解毒丸
成:大黄2两,大戟2两,连翘2两,寒水石2两,白玉簪3两,白芷3两,黄芩3两,茯苓3两,石膏3两,滑...
- 更多用到中药玉簪花的方剂
用到中药玉簪花的中成药
- 风湿二十五味丸
、紫花地丁、诃子、川楝子、麝香、漏芦花、石膏、玉簪花、肉豆蔻、茴麻子、枫香脂、草决明、木棉花蕊、木...
- 更多用到中药玉簪花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玉簪花
-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花部]玉簪花
,汇集方玉龙散中用之。治癣第一灵丹宝志遗方∶鲜玉簪花三百朵,(为泥),母丁香六两,沉香四两,冰片三...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玉簪
肿(时珍)。【附方】新五。乳痈初起∶内消花(即玉簪花),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海上方》)妇人断...
-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误吞针铁骨哽咽喉第一百二十九
菜、猪脂,自然送入大肠,从粪同出。诸骨哽喉,用玉簪花根八钱,各随所犯之肉为引煎汤服之,转出乃愈。又...
-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一诸毒门]中药毒
滤过。冷水服一碗。毒从下利即安。解鼠莽草毒方用玉簪花根。研取自然汁半盏灌之。如吐再一服。一方、解毒...
-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四十菜部下品]菜之草
六七月抽茎分岐生数蕊长二三寸清香莹白形如冠簪故名玉簪花也未开时采以拖面煎食肥滑香美至秋作荚四瓣如马蔺...
- 更多古籍中的玉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