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腰

目录

1 拼音

yú yāo

2 英文参考

Fish Wais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uyao[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X-HN3[中国针灸学词典]

yúyā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HN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鱼腰: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1]

4 经外奇穴名·鱼腰

鱼腰为经外奇穴名(yúyāo EX-HN4)[2]。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2]。《奇效良方》云“在眉中间是穴”,与《银海精微》所云之光明穴同。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4.1 拼音

yúyāo

4.2 代号

EX-HN4

4.3 出处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鱼尾在瞳子髎,在目上眉外尖针一分,沿皮向内透鱼腰,泻,禁灸。

4.4 别名

光明(《银海精微》)。

4.5 鱼腰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鱼腰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2][3]

鱼腰穴在头部,瞳孔直上,眉毛中,正坐或仰卧取穴[3]

《奇效良方》云:“在眉中间是穴。”与《银海精微》所云之光明穴同[4]

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经外奇穴——鱼腰穴的位置

鱼腰穴的位置

鱼腰穴的位置

4.6 取穴

正坐位或仰卧位,穴在瞳孔直上,眉毛中。

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于眉毛与瞳孔直上交点处取穴[5]

快速取穴:直视前方,从瞳孔直上眉毛中,即是鱼腰穴[6]

4.7 鱼腰穴穴位解剖

鱼腰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和枕额肌额腹。分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面神经的分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外侧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6]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布[6]

4.8 鱼腰穴的功效与作用

鱼腰穴有镇惊安神,疏风通络的作用。

4.9 鱼腰穴主治病证

鱼腰穴主治眉棱骨痛,眶上神经痛,眼睑𥆧动,跟睑下垂,目赤肿痛,近视,目翳,口眼斜,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鱼腰穴主治眉棱骨痛、眼睑𥆧动、跟睑下垂、目赤肿痛、口眼斜、目翳[6]

鱼腰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𥆧动、眼睑下垂、口眼斜、眶上神经痛等[6]

鱼腰穴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𥆧动、眼睑下垂、口眼斜、眶上神经痛等[6]

鱼腰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目赤肿痛,目翳,口眼斜,眉棱骨痛,眼睑下垂[6]

4.10 鱼腰穴的配伍

鱼腰配攒竹、四渎、内关,治眶上神经痛[6]

鱼腰配合谷、睛明,治近视眼[6]

鱼腰配瞳子髂、攒竹、翳明,治白内障[6]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平刺0.3~0.5寸[6][6],向左右透刺攒竹或丝竹空[6],局部重胀[6],可放散至眼球[6],使眼球出现胀感[6]

治三叉神经痛:向前下方斜刺0.3~0.5寸,达眶上孔,有触电感传至眼与前额[6]

一般沿皮刺0.5~0.8寸[6]

4.11.2 灸法

禁用灸法[6][6]

4.12 特效按摩

常用中指指腹揉按鱼腰穴,每次1~3分钟,可缓解眼疲劳、预防眼耳鼻口腔疾病[6]

4.13 文献摘要

《针灸大成》:治眼生垂帘翳膜。

《医经小学》:鱼腰眉中治目疼。

《奇效良方》:鱼腰二穴,在眉中间是穴,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是也。

《中国针灸学》:眉之中间。针沿皮向两旁刺。主治眼生翳膜。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鱼腰,奇穴。眉毛之中间,正对正视时的瞳孔。针一分,或沿皮刺向两旁各一寸。主治眼生垂帘翳膜、结膜炎、眼睑缘炎、眼筋麻痹,亦治目赤肿痛。

5 经穴别名·鱼腰

鱼腰为经穴别名[6]。出《针方六集·神照集》,即承山[6]

穴位承山
汉语拼音Chengshan
罗马拼音Chengshan
美国英译名Supporting Hill
各国代号中国BL57
日本57
法国莫兰特氏V57
富耶氏
德国B57
英国B57
美国BI57

承山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7]。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8]。属足太阳膀胱经[8]。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8]。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门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5.1 承山的别名

鱼腹、肉柱(《针灸甲乙经》),肠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山(《备急千金要方》),鱼腹(《针方六集·神照集》),玉柱(《太平圣惠方》),鱼阳[9]、肉付[9],鱼肠(《循经考穴编》)。

5.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5.3 穴名解

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9]

承,有受义。《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在此山指躯体之高重。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下行,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神应经》:“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是处形若山谷,因名承山。[9]

5.4 所属部位

小腿部[10]

5.5 承山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10]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10]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当踝关节伸展时呈“人”字形凹陷处;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10]

[10]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肌肉)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6 承山穴的取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10]

俯卧位,足尖着地用力后蹬,当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取穴[11]

5.7 承山穴穴位解剖

承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承筋(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重迭分布。前神经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走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沟内,约在小腿中部穿出深筋膜,接受来自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组成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伴随小隐静脉,经外踝与跟骨之间,行于足背外侧缘。腓肠肌的内、外侧头汇合,向下形成腱膜。腱膜处皮肤表面形成一凹陷,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11][12]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腓肠内侧神经本干、小隐静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本干经过[12]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通过[12]

5.8 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山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功效。

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的作用[12]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曰:“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故承山穴是治疗肛肠病的主穴[13]

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经脉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本穴又位于腓肠肌肌腹下,故可治疗腿肚转筋等经脉病[13]

承山穴常以治疗痔疾、直肠脱垂为主[13]

承山穴有舒筋利节之功,如腨肠肌转筋,掐之则愈。《金针梅花诗钞》承山条:“两腨任重可承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13]

5.9 承山穴主治病证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门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肛门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13]

承山穴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13]

承山穴主治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13]

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13]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以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13]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2.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 其它:痛经。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13]

直刺1~2寸[13][13][13],局部有酸胀感[13],可放散到腘窝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13]

注意:承山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深层有胫神经,故针刺时应避开[13]

5.10.2 灸法

可灸[13][13][13]

艾炷灸3~5壮;或艾炷灸5~10分钟[1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5.11 承山穴的配伍

承山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承山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承山配长强、二白、足三里,治直肠脱垂[13]

承山配大肠俞、太溪、支沟,治大便难[13]

承山配环跳、肾俞、委中、关元,治腰背痛[13]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篡反出,承山主之。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脯下间,去地一尺所(承山)。

《针灸大成》: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脚气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霍乱,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霍乱转筋,大便难。

《太平圣惠方》:腰膝重,起坐难,筋挛急,不可屈伸。

5.13 承山穴研究进展

5.13.1 对尿的影响

针刺承山对尿量及尿中成分有一定的影响[13]

用低频电脉冲刺激承山,配至阴穴,发现感传出现后1~2小时,尿量增多,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皆有升高[13]

5.13.2 治疗室性早搏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承山穴对室性早搏有效[13]

5.13.3 治疗痔疾

针刺承山对内、外痔均有很好的疗效[13]

针刺承山,治疗100例,内痔及外痔均有很好疗效。

5.13.4 治疗胃痉挛

针刺承山,有较好疗效。

5.13.5 治疗腓肠肌痉挛

温针承山,治疗43例,有很好疗效。

5.13.6 治疗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

针刺承山,用透天凉手法,治疗多例有较好疗效。

5.13.7 治疗习惯性便秘

针刺承山,有较好疗效。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6.
  5.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8.
  6. ^ [6]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75.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8.
  9. ^ [9]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0.
  11. ^ [11]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6.
  12. ^ [12]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6.
  13. ^ [13]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