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yùn zhēn
2 英文参考
fainting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ainting during acupunctur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中医·晕针
晕针(fainting during acupuncture)是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1]。
3.1 晕针的表现
《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即为晕针[2][3]。
3.2 晕针的原因
造成晕针的原因很多,一般多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饥饿疲劳,或针刺体位不当、针刺手法过重,针感太强等而发生[2][3]。
3.3 晕针的处理
一旦发生晕针,应及时处理,免致不良后果。应迅速出针,并让病人平卧,或给饮温开水或糖水,轻者,休息10~15分钟后即可缓解,必要时给予药物抢救[2][3]。
3.4 预防晕针
临床上对晕针的发生必须设法加以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好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时采取处理措施[2]。
4 献血反应·晕针
晕针(postphlebotomy adverse reaction)是指献血者在采血现场出现的血管迷走神经症状[4]。如:紧张焦虑、心跳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并伴有轻度出汗、眩晕、恶心或呕吐等[4]。
5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69.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203—2001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Z].2001-7-20.
古籍中的晕针
- 《金针秘传》:[八、针法秘传](五)古穴法歌、论晕针吸针解救法
据转述其师陆九芝先生云∶此针灸家一大秘密也。凡救晕针及拔针不出种种危险,皆于此相应诸穴下针,但从未有...
- 《针灸聚英》:[卷三]晕针
。其经络穴道远近气候息数深浅分寸。金针赋云。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
- 《针灸易学》:[卷上一手法]论晕针
以指甲掐病患鼻下正中肉上,醒而方去,较前更捷。然晕针者,必获大效,以血气交泰之故,俗云,针不伤人,此...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针灸直指]晕针
《金针赋》云∶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以针补之,以袖掩之;口鼻气回,热汤与之。略停少顷,根据前再施。《...
- 《针灸易学》:[卷上一手法]论合法
病患不时揉之,永无后患。今人习针少而用药多者,恐晕针也。独不知晕针者无不获效,用药不当,难以保全。针...
- 更多古籍中的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