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云翳:1.经穴别名;2.病证名。
4 经穴别名·云翳
穴位 | 上星 | ||
汉语拼音 | Shangxing | ||
罗马拼音 | Shanghsing | ||
美国英译名 | Super Star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V23 | |
日本 | 23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G22 | |
富耶氏 | |||
德国 | LG22 | ||
英国 | Gv23 | ||
美国 | Go23 |
上星为经穴名(Shàngxīng GV23,DU23)[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属督脉[2]。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2]。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4.1 上星穴的别名
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云翳(《经外奇腧撷英歌》)。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
4.3 穴名解
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2]。
上,指头部。上者,升也,大也。中医有鼻通天气,目比日月之说;穴在前头部正中,正为阳精所聚之处。穴居头上,犹如星之居上,精英四照,故名上星,又名神堂、明堂。[3]
4.4 所属部位
前头[4]
4.5 云翳穴的定位
上星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6]。
上星穴在督脉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上星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4.6 云翳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上星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正坐仰靠取穴。[2]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发际中点入发际1寸处取穴;若无前发际时,可先取百会,向前4寸取穴[7]。
4.7 云翳穴穴位解剖
上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分支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2]。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6]。
4.8 云翳穴的功效与作用
上星穴为督脉之气所发,泻之可清督脉之气,以达通窍止血、清利头目之目的,临床以治疗鼻衄、鼻渊等鼻疾为主。[9]
上星穴主治鼻不通,目眩,睛痛诸疾,有清脑利窍、疏通血脉之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蒙,一切上焦风热、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3]
4.9 云翳穴主治病证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
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等[2]。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痛,鼻渊、鼻衄、癫狂、疟疾、热病[8]。
上星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渊,鼻痈,鼻衄,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疟疾;痫证,癫狂;呕吐,烦满[7]。
上星穴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证;以及前额神经痛,鼻炎,角膜炎,近视等[6]。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5~0.8寸[2][6];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
平刺0.5~1寸[8]。
4.10.2 灸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注意:小儿前囟未闭者禁灸[7]。
4.11 云翳穴的配伍
上星配百会、囟会、承光,有清热利窍的作用,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头痛。
上星配合谷、足三里,有疏风清热,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鼻渊,眩晕。
上星配肝俞,有散风清热,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泪出,多眵。
上星配风府、禾髂、风池、水沟、百会、百劳、风门,治鼻渊、鼻痔[7]。
上星配百会、神庭、前顶、攒竹、丝竹空、风池、合谷,治眼目风热[7]。
上星配前顶、百会、阳谷、合谷、关冲、昆仑、侠溪,治头风[7]。
4.12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面虚肿,鼻塞不闻香臭,目眩,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睛痛,不能远视。
《针灸大成》: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鼻塞头痛,痎疟振寒,热病汗不出,目眩,目睛痛,不能远视,口鼻出血不止。不宜多灸,恐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普济方》:灸亦得,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5 病证名·云翳
云翳为病证名[10]。见《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宿翳呈片状,或似淡烟,或如浮云,故称云翳[10]。一般以翳满而浮,色白淡嫩,未掩及瞳神者为轻,翳久色黄深厚,掩蔽瞳神者为重[10]。治宜结合全身情况,审症求因,辨证用药。
参见宿翳:宿翳为病证名[11]。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为黑睛病赤痛、羞明等症消退后遗留之翳痕[11]。依其厚薄及透明程度不同,又有冰瑕翳和云翳之分[11]。内治宜细审脉症,补虚泻实,明目退翳,可选用开明丸、石决明散加减;外治点七宝散[11]。上述虽有若干治法,但翳久深厚者疗效不佳[11]。
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2.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
-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4]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0.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2.
-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3-364.
- ^ [8]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3-364.
-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9.
治疗云翳的穴位
- 鱼尾
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
- 前间
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
- 瞳子髎
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
- 目外眦
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
- 后曲
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痛痒,目泪出,多眵?,目生云翳,青盲雀目,眉棱骨痛,口眼歪斜,喉痹,头痛,目赤...
- 更多治疗云翳的穴位
治疗云翳的方剂
- 开窍引
好石菖蒲、南谷精草、枸杞子、菊花。功能主治:目中云翳。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每日2次。观目中云翳厚...
- 除翳明目汤
南谷精草3钱,甘菊花3钱,生甘草3钱。功能主治:云翳初结,翳嫩火盛者。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点扫雾...
- 明镜膏
3分,铜绿3分,没药2分。主治:眼目昏花,胬肉,云翳,肿痛。用法用量:点眼。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
- 神效光明眼药
,制甘石1两,地粟粉5钱。功效:消肿止痛。主治:云翳山障,胬肉攀睛,迎风流泪,昏花气蒙,风火烂眼,并...
- 白末眼药
,为末)1两(水飞)。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云翳。用法用量:用少许点眼。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八...
- 更多治疗云翳的方剂
治疗云翳的中成药
- 六锐散
:清热凉血,明目翳。用于血、胆、疠引起的头痛病,云翳等眼病。用法与用量:一次1g,一日1~2次。规格...
- 眼药锭
附录13页)。功能与主治:清热、消肿、退翳。用于云翳气蒙,暴发火眼,眼睑红烂。用法与用量:将眼药锭沾...
- 珍珠末
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瓶,一日2...
- 消朦片
0mg。功能与主治:明目退翳,镇静安神。用于角膜云翳、白斑、白内障及神经衰弱。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 八宝眼药
主治:消炎去翳,明目止痛。主暴发火眼,两目肿痛,云翳遮盖、胬肉攀睛,羞明畏光,眼边赤烂。用法用量:用...
- 更多治疗云翳的中成药
云翳相关药物
- 明目二十五味丸
、明目。用于血、“希日”引起的目赤、眼花、眼干、云翳、视力减退。中医:养阴清肝、退翳明目。用于阴虚肝...
- 白敬宇眼药
痒。用于暴发火眼,眼边刺痒,溃烂肿痛,胬肉攀睛,云翳多蒙,视物昏花,迎风流泪。【用法与用量】取少许,...
- 珍珠末
】【功能主治】安神,明目消翳。用于惊悸失眠,目生云翳。【规格】每瓶装0.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
- 珍珠粉胶囊
】【功能主治】安神,明目消翳。用于惊悸失眠,目生云翳。【规格】每粒装0.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
- 消朦片
药药品。【功能主治】明目退翳,镇静安神。用于角膜云翳、斑翳、白斑、白内障及神经衰弱。【用法与用量】口...
- 更多云翳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云翳
-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
明牛膝枸杞菟丝。陆(幼)风郁化火,刑于脾肺,两目云翳,迎风流泪,复生眼癣。玉竹苡仁茯苓甘草陈皮草防风...
- 《眼科阐微》:[卷之一·元集]辨眼内生云翳用凉药难退论
目不因火则不病,是火为受病之源也。云翳因火而生,退云翳又不可遽然清火。何也?心火积久,白珠生云翳,肺...
- 《万病回春》:[卷之五]眼目
各随五脏所属,或肿赤而痛,羞明怕日,隐涩难开,或云翳内障、白膜遮睛,共症七十有二。治之须究其所因。风...
- 《眼科秘诀》:[卷之二注孙真人眼科秘诀后]论退翳之法
翳者,乃血气津液凝而不行,结聚而成云翳。然必要明经络,庶能应手,照羌活胜风汤引经加减用之。云翳根在肝...
- 《眼科阐微》:[卷之三·利集妇人行经眼症]破血红花散
为末,姜皮汤下二钱。上因他病而成眼病数条,有红肿云翳类外障者,却用不的治外障药;有昏暗不明如内障者,...
- 更多古籍中的云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