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疹

目录

1 拼音

yuè jīng zhěn

2 英文参考

menstrual eruption

3 疾病代码

ICD:R21

4 疾病分类

妇产科

5 疾病概述

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皮疹。以每逢月经来潮前1~3 天,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

6 疾病描述

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皮疹。以每逢月经来潮前1~3 天,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一般认为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骤增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7 症状体征

皮疹发作时,全身可伴有精神疲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月经疹多在月经来潮前1~3 天于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开始出现皮疹,皮疹可为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也可出现红斑、多形红斑、风团等损害。有些则可以表现结节性红斑、湿疹、紫癜、色素沉着、瘙痒症等。常随着月经结束逐渐减退或消失。如此在每次月经前又反复发作,但也有少数间断发疹者。

8 疾病病因

病因不清。有人认为可能是病人对自身体内的孕酮或其代谢产物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这种变态反应,在月经来潮前皮肤较为敏感时引起皮疹的发生。

9 病理生理

1.月经期血小板减少,易导致紫癜等皮疹症状发生。

2.中医解释为“冲任不调”。

10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皮疹发生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常于月经来潮前发病,随着月经结束而减退或消失,如此反复发作。皮疹常发生于躯干、四肢,也可见于外阴部。皮疹可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紫癜、色素沉着,也可表现为瘙痒症等,诊断并不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激素水平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评估激素水平。

11 鉴别诊断

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药物性皮炎 发病前有服药史,停药后经适当处理即可消退,与月经周期无关。

2.湿疹 皮疹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形性损害,易转为慢性,常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与月经周期无关。

3.接触性皮炎 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和暴露部位,皮疹形态单一,除去致敏物质后可自愈。

12 治疗方案

1.西医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常用泼尼松口服每次10~15mg,3 次/d。疗效较好。

(2)雌激素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瘙痒及减少皮疹复发的次数,常用己烯雌酚每晚1 次,口服,从月经最后l 天开始服,3 周为1 个疗程。

(3)抗组胺药治疗:有抗炎症介质、抗过敏作用,可减少皮疹发作及减轻瘙痒等症状。可选用氯雷他啶(克敏能),每次10mg,1 次/d,口服;赛庚啶,每次2mg,3 次/d,口服;特非那丁,每次60mg,2 次/d,口服。

2.中医治疗

(1)内治法:

①辨证论治:

A.风热搏结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选用消风散酌加白蒺藜、赤芍、丹皮、紫草根等。月经疹发于头面、上肢面者,宜用银花消风汤加减:银花、牵牛子、益母草各15g,生地、黄芩、白蒺藜各12g,苍耳子、苦参、防风、川芎各10g。1 剂/d,水煎内服。

B.肝经血热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消风,选用丹栀逍遥散酌加益母草、蝉衣、生地、白蒺藜、旱莲草等。月经疹发于躯干部者,宜用当归活血汤加减:当归、丹参、益母草各20g,女贞子、旱莲草、白蒺藜、赤芍各15g,柴胡、川芎、枳实各10g,甘草6g。1 剂/d,水煎内服。

C.脾虚湿热证: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利湿,选用参苓白术散酌加银花、黄柏、车前子、茵陈、汉防己等。月经疹发于下肢者,宜黄柏利湿汤加减:宜用黄柏、土茯苓各30g,益母草、泽兰各20g,赤芍、当归尾、红花、木通各10g。1 剂/d,水煎内服。

D.肝肾阴亏证: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润燥,选用六味地黄汤酌加益母草、首乌、当归、黑芝麻、麦冬、玄参等。

②中成药、验方:

A.龙胆泻肝丸或三妙丸,每次9g,3 次/d,口服。

B.逍遥丸合二至丸,每次各9g,3 次/d,口服。

C.六味地黄丸合二仙膏,每次各9g,3 次/d,口服。

D.益母草60g,旱莲草30g,白蒺藜15g。月经提前、量多者,加生地20g,赤芍、丹皮各15g,山栀12g,田七3g;月经推后,量少者,加黄芪30g,仙灵脾、丹参各20g,当归、白芍各15g。1 剂/d,水煎内服。

(2)外治法:

①月经前发疹,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者,可选用黄连、黄柏各30g,滑石、寒水石各60g,冰片10g,共研细末,混匀后,1 天多次外扑;若有渗液者,可选用三黄洗剂,5~6 次/d,外搽。

②皮疹以水疱或大疱、糜烂、渗液为主者,可选用马齿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各30g,明矾、芒硝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或用20%黄柏溶液,2~3 次/d,外洗。

③皮损以干燥、结痂为主者,可选用青黛散或祛湿散,以麻油调搽患处;或黄柏霜,2~3 次/d,外涂。

(3)其他疗法:

①针刺疗法:主穴:血海、三阴交、肾俞、关元。配穴: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太冲。每次根据皮疹发生部位,选取主穴1~2 穴,配穴2~4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min,1 次/d,连用10 次为1 个疗程。

②耳针疗法:选取内分泌、肾、皮质下、交感及皮疹相应区域。每次选取2~4 穴,单耳埋针,两耳交替,每周轮换1 次。

③食物疗法:赤小豆、薏苡米、糯米,加水煮热后拌红糖,2 次/d,内服。

13 并发症

并发感染。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无明显不良预后。

预防:

1.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适度参加体育煅炼。

2.增加饮食营养,多食含维生素(A,B,C,D,E)丰富的食物,避免各种辛辣、刺激性饮食。

3.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各种易致皮肤过敏的药物。

15 流行病学

发病率不高。

16 特别提示

稳定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适度参加体育煅炼。增加饮食营养,多食含维生素(A,B,C,D,E)丰富的食物,避免各种辛辣、刺激性饮食。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各种易致皮肤过敏的药物。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