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语迟(retardation in speaking[1])为病证名[2]。是指以小儿2岁以后仍不会说话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五迟之一[2]。出《小儿药证直诀》。
4 症状
小儿二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到四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2]。
5 病因病机
言为心之声,肾脉系舌本,小儿先天肾虚,心气不和,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2]。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津气不能上荣所致者[2]。
6 辨证论治
肾气不足者,用六味地黄汤加菖蒲,远志之类;心气不足者,用养心汤;脾胃虚弱者,用补中益气汤[2]。
7 参考资料
治疗语迟的方剂
- 远桔汤
芥1钱,蝉蜕1钱,贝母1钱,玄参1钱,甘草3分。主治:小儿心肺俱虚,语迟。用法用量:加龙眼,水煎服。...
- 菖蒲参麦丸
为末,炼蜜为丸,如米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语迟。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摘录:《幼科指...
- 调元散
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伺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语迟、行迟、齿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用法用量:每服...
- 补肾地黄丸
主禀赋不足,肾气虚弱,骨髓枯竭,囟大,头缝不合,语迟、行迟、齿迟者。用法用量:每服15~25丸,空腹...
- 芍药散
炙微赤,锉)。主治:小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令儿语迟。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
- 更多治疗语迟的方剂
古籍中的语迟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三·心脏部一]语迟
五脏有五声,心声为言,若儿稍长,应语而语迟,由在胎时,母卒惊怖,内动儿脏,邪乘于心,心气不和,舌本无...
- 《万病回春》:[卷之七]小儿杂病
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腹大而胀、语迟行迟、手足如筒、神色昏慢、齿生迟。干山药(五钱)...
- 《幼幼新书》:[卷第六]语迟第十七
内动于儿脏,邪气乘于心,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故语迟也。《千金》治小儿四、五岁不语方。赤小豆酒和敷舌...
- 《儿科要略》:[第三章·儿科特征]第五节·弱症
子。五、五迟五迟者,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是也。小儿达适当之时期,均应逐步发育而无所迟滞,...
- 《幼科折衷》:[下卷]症
能上冲脑髓,所以囟陷也,用当归散、地黄丸。齿迟、语迟、行迟∶齿迟者肾气不足;语迟者心气不足;行迟者禀...
- 更多古籍中的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