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yù bìng ·xīn yīn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yin 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郁病·心阴虚证(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yin deficiency[1])是指阴精亏虚,心神失养,以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郁病证候[2]。
参见郁病·阴虚火旺证条。
4 关于郁病
郁病 (depression disease[3]、depression[1])为病证名[4]。又称郁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简称郁[5]。是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夜眠不安,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物堵塞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凡因七情所伤而致气郁、痰结、血滞、食积,乃至脏腑不和而引起的种种病症均属之[6]。临床常见的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及阴虚火旺等类型[6]。肝气郁结者,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等;气郁化火者,情绪急躁、头痛目赤、胸闷虚烦、口苦口干等;痰气郁结者,亦称“梅核气”;阴血不足者,亦称“脏躁”症。
郁病日久可以耗伤心气营血,以致心神不安,脏腑阴阳失调。郁证可分虚实两大类,初起多实,无不以理气为主;久病多虚,则以养血滋阴,益气扶正为主。应注意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病久阴血暗耗,自当慎用。而香橼、佛手等,其性和平,理气而不伤阴,无论新恙久病,均可选用。[7]
郁病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极为重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所说:“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医者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解除思想顾虑,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如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7]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良好[8]。
郁病可见于西医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也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6][9]。
详见郁病条。
5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1.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0.
-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22.
- ^ [7]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21-124.
- ^ [8]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2-84.
- ^ [9]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100-103.
古籍中的郁病·心阴虚证
- 《三家医案合刻》:[卷三]苇茎汤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嗽,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阳虚则便溏,非一真阴乎,怯症之渐也。但知...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六火病药
无所归着。保元、归脾以除虚热是也。阴虚火旺。由心阴虚者。阿胶黄连汤为主药。由肝阴虚者。丹地四物汤为...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四节·六经脉象
脉细。甚则兼微。细主阴虚。微主阳虚。寸细而浮。心阴虚竭。尺细而沉。肾阴涸极。细而兼数。阴虚火亢。细...
-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二]虚劳门
乌药冬术白芍丹皮川椒乌贼骨廉肾阴虚而气升喘逆,心阴虚而心跳少寐,胃气虚而痰饮留恋,肝风动而头眩震掉...
- 《续名医类案》:[卷十五]咳嗽
麦冬、龟板、元参、澹秋石,枣浆为丸,开水送下。心阴虚则多汗,肺阴虚则多嗽,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
- 更多古籍中的郁病·心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