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最后修订于2009/1/8 2:52:36)[共488字]
摘要: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醛固酮瘤、特发性酮固酮增多症、酮固酮癌、异位醛固酮的分泌的肿瘤和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瘤最为常见约占60%~90%。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1例
病史3年前就曾发现血钾低,且补钾效果不佳。予安体舒通试验性治疗后,血压降至140~150/80~90mmHg,血钾升至4.11mmol/L,24h尿钾40.5mmol,考虑诊断肾上腺腺瘤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血压控制满意,择期手术。2讨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储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素紧张素系统,从而引起继发性血压升高
-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引起高血压的诊断?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多数为腺瘤,癌瘤较少见)分泌过多醛固酮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对调节人体钠、钾、氯和水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当肾上腺皮质由于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时,就可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这种病症一般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发病率约占高血压病的0.1%~0.5%,其临床主要表现: (1)高血压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误诊致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症1例
查有低钾血症,经查有糖尿病酮症的患者,常规给予等渗氯化钠补液后,致血钠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症,并且血钾不恢复,后经肾上腺CT及血浆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检测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因口渴多饮10年,加重伴恶心、呕吐5天入我院。该患者糖尿病病史10年,间断口服消渴丸8~10粒,每日1~2次,从未系统监测血压、血脂及血糖。5天
- 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
声实性占位,左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CT示右侧肾上腺区一约15mm×18mm的低密度肿块,左侧肾上腺内侧有一直径约10mm的低密度肿块。CT诊断:双侧肾上腺腺瘤。临床诊断:双侧肾上腺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给予口服安体舒通120mg/d,分4次服,氯化钾30ml/d口服,心痛定10mg,每日3次口服。2周后血压、血钾基本恢复正常,行腹腔镜下双侧肾上腺腺瘤切除术,切除肿瘤。左侧约15mm×
- 门冬氨酸钾镁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1995~2003年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20例,围手术期均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补充血钾、血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3例,女17例,年龄35~45岁。6例血清钾在2.5mmol/L以下,14例血清钾在3.0mmol/L以下,6例血清镁在0.7mmol/L以下。基础血压收缩压均在160mmHg以上,随即分成两组:观察组:每日输20ml门冬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代谢异常
2006年12月04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Vol.22No.3P.294-29710(北京)为了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者选择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诊治的10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APA)患者,75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及56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3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稳态模型(
- 40.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40.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功能检查 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分泌醛酮、110脱氧皮质酮(DOC)及皮质酮等盐皮质激素,调节机体的电解质代谢。其中以醛固酮的作用最强。它作用于远端肾小管及皮质的集合管,促进Na+和Cl-的重吸收,增加尿K+和H+的排泄。在正常情况下,醛固酮的分泌受几种因素的调控: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血清K+水平和ACTH、脂肪酸释放激素(β-Lipotropin)等。其中以肾素血管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诊治42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的皮质肿瘤或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原醛症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症。笔者临床诊治4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10月确定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例42例,其中男2例,女40例;年龄32~52岁,平均42岁。1.2治疗(1)手术治疗:切除醛固酮腺瘤。术前宜用低盐饮食,螺内酯做准备,以纠正低血钾,并减轻高血压。每日螺内酯120~2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误诊分析
中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综合分析:患者无呕吐、腹泻,进食好,可排除消化道失钾或摄钾不足。无周围瘫,可排除转移性失钾。尿多,考虑为尿排钾过多致血钾低。结合高血压、多尿,初步考虑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给予口服安体舒通后症状有所缓解,CT示右肾上腺有一2.0cm×1.5cm肿物,转上级医院手术摘除,病理报告:肾上腺腺瘤。术后停服高血压药物,无不适症状,术后2年无复发。讨论:醛固酮增多症分
- 以低血钾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
【关键词】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以高血压伴低血钾,血浆肾素活性降低,醛固酮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PA多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而以低血钾为首发或唯一表现的PA较少。现将我院1例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32岁。因反复四肢乏力5年,血压增高1年,加重2个月为主诉于2006年12月2日入院。患者近5年来反复出现四肢乏力行走及双手持物费力,活动困难,以下肢明显,曾查血钾为1.68mmol/
-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在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价值
2007年01月31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Vol.34No.10P.873-8767(武汉)为了采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病例,治疗和随访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从而探讨原醛的临床特点和ARR在原醛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者收集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空腹采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水平及血生化指标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症;血、尿醛固酮增高;安体舒通试验阳性;低钠试验可改善低血钾和高血压,高钠试验可使轻症患者低血钾更明显。B超、CT、MRI和131I标记胆固醇法行肾上腺扫描,可发现肿瘤或增生。四、鉴别诊断:应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及先天性11β-羟类固醇脱氢酸缺陷等相鉴别。【治疗措施】有腺瘤者应手术切除,增生型可做肾上腺次全切除术,不能手术者可用安体舒通120~240mg/d,并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辽宁鞍山114001)[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586.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42(2005)06-0380-01手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方法之一。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1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报
- 安体舒通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效吗?
升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即所谓醛固酮增多症。而安体舒通与醛固酮结构相似,但无醛固酮的生化作用,两者共同存在时,可相互竞争同一受体——醛固酮受体,从而对抗醛固酮在远端肾小管的潴钠排钾作用,故可纠正高血压和低血钾症状,用安体舒通治疗病人约半数血压下降。血压能否降至正常,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不可逆转的血管损害。 安体舒通作为醛固酮的一种竞争性拮抗剂,临床上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以下好处。 (1)安体舒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概述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后,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系统。继发性醛固醇增多症的病因在肾上腺外,多因有效血容量降低,肾血流量减少等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亢进。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兴奋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于是醛固酮分泌过多。本文仅叙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研究称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与顽固性高血压相关
2006年04月28日医业网12意大利研究者报告,有高血浆醛固酮水平、但不符合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低醛固酮水平的患者更可能有顽固性高血压。Policlinico大学的AndreaSemplicini博士及其研究组在4月的《美国高血压杂志》(AmJHypertens2006;19:373-379)上报告,有30%的高血压患者有治疗抵抗,即使用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都不能使他们的血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附38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38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5例,皮质醇增多症13例,无功能腺瘤7例,肾上腺囊肿3例。结果38例手术中,35例手术成功,3例因术中出血和粘连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约50~100ml,平均约80ml,均未输血。患者术后1~2天恢复进食,并可下床活动。术后住
-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36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疾病36例37侧,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例,皮质醇增多症11例12侧,嗜铬细胞瘤9例,无功能腺瘤4例。结果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90(70~210)min。术中出血平均40(20~100)ml,均未输血。患者术后1~2d恢复进食,并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4~12)d。结论与开放
- 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附一例报道)
例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研究者讨论1例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过程及术后病理,并对肿瘤组织进行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肾上腺皮质癌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切除使高血压和低钾血症完全缓解。免疫组化染色:Ki-67指数为5.6%,基质金属蛋白酶9、P21ras、c-fos、c-myc和P21waf-1蛋白染色阳性,P53蛋白染色阴性,可见肾
- 急诊低钾血症的诊疗体会
提示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改变,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8例合并高血压,经使用利尿药后血钾下降。其中2例发现血压较高,同时经肾上腺CT等检查发现肾上腺占位,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9例是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钾;有2例合并胃肠道疾病;有4例为原因不明的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 2结果 10例甲亢患者经药物治疗,甲亢控制后周期性麻痹未再发作。8例
- 新型特异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Eplerenone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固酮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重危害。2.1对血管壁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醛固酮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醛固酮可减少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生成,而醛固酮拮抗药可增加NO的生成[4]。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血管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降低,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醛固酮拮抗药后可使血管内皮功能明显改善[4]。醛固酮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不仅可使冠状动脉灌注减少从而使心肌收缩力
- 高血压病人应进行哪些检查?
钠、氯、钙等。 ⑤其他 心电图,胸部正位片,静脉肾盂造影。 (2)特殊检查 高血压病人经过寻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及常规辅助检查后,疑为继发性高血压,还应进行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例如①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查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测定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还可以做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照相或扫描、B超、肾上腺CT、肾上腺核磁共振显象及肾上腺静脉造影。②怀疑嗜铬细胞瘤:测定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
- 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治
高11例,血醛固酮升高21例,尿儿茶酚胺升高7例,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9例,1例皮质醇和睾酮同时升高。余80例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诊断:无功能肾上腺肿瘤75例,疑为嗜铬细胞瘤2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例,恶性肿瘤可能8例,髓样脂肪瘤4例。手术方式:经11肋间切口67例,10肋间切口19例,上腹正中切口13例,腹部L型或(T型)切口11例,腹腔镜6例,胸腹联合切口13例。术中出现血压波
-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诊断1例
不是以脂肪为主,而以软组织为主,则难以与其他实质性肾上腺肿瘤鉴别。 本病通常为CT检查时偶然发现,大部分病例CT形态几乎呈特征性的,可独立做出诊断,少数不典型病例需与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腹膜后脂肪肉瘤相鉴别。 2.1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CT形态和表现基本一致,鉴别的关键在于定位,如果病灶确定在肾上腺,则肯定为髓性脂肪瘤;反之,如果起源于肾脏,则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二例报告
Pa),尿醛固酮0.049μmol/24h,血醛固酮1.248nmol/L,血钾4.7mmol/L。B超示右肾上腺区低回声区,CT示右肾上腺区低密度影20mm×14mm,CT值17HU。拟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安体舒通和络活喜准备后,经右11肋间切口探查,术中见右肾上腺区有2枚肿块,一枚20mm×20mm×12mm大小,切面呈金黄色;另一枚17mm×18mm×9mm,切面呈棕褐色,同时切除大部
- 小儿高血压
加,后者增加。疑为皮质醇增多症时,测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前者增加而后者正常或稍高,也可测血浆及17-酮类固醇,前者增加而后者正常或稍高,也可测血浆及尿皮质醇浓度均增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浆肾素活性减低而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增高。至于肾上腺疾患的定位诊断,目前常用B超及CT检查,尤以B超简单易行,但对瘤体较小者则应用肾上腺同位素扫描阳性率较高。【治疗措施】对原发性轻度高血压应
- 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腹膜后腹腔镜完成17例肾上腺占位病变切除术。结果17例全部成功,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例,皮质醇腺瘤6例,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20(60~300)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5~8)d。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住院时间短、康复快
- [附]:高血压
现;当血中此类物质含量降低时,血压也随之下降。但也有少数患者血压呈持续性升高。应用α-肾上腺体拮抗剂可使血压恢复正常,用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控制心输出量增加和其它临床表现。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多见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肿瘤或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时。血压升高主要是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血容量和心输出量的增加。血容量增加可抑
- 肾性高血压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肾性高血压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疾患中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绝经期等均有高血压发生。但一般可根据内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及内分泌试验检查作出相应诊断。 (2)血管病: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可引起高血压。可根据上、下肢血压不平行以及无脉症等加以鉴别。 (3)颅内病:某些脑炎或肿瘤、颅内高压等常有高血压出现。这
-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作为手术前准备用药。也可试用甲吡酮每天2~6g,分次口服。也可试用O,P-DDD每天2~10g,分次口服,但副作用较大,中断治疗将影响疗效。有效者可以得到临床缓解,但不能根治。(童光焕)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Aldosteronism) 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后,醛固酮分泌增多
- 有肾脏或肾上腺手术史者再行同侧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可行性
2005年08月15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Vol.26No.3P.163-1644(天津)为了探讨既往有肾脏或肾上腺手术史者再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可行性,研究者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2例曾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例有经腰切口开放性肾切除手术史。均采取经腹腔径路再行同侧肾上腺腹腔镜手术。结果3例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直径平均1.7cm,手术时间平均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肌脚,但仍保持正常形态,较为常见。正常型有症状、生化指标异常,镜下增粗,较少见。(2)肾上腺腺癌:多单发,大小约0.5~3.0cm,呈圆形,边缘光滑,低或稍低密度,无增强或稍增强。 3.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由于皮质腺瘤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发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抽搐、周期性肌无力或麻痹、尿多、饮量增加、高血压等。CT表现:多为单侧低密度小结节影,实质不增强而周缘呈薄箔样环形强化是其特点,右侧比左
- 三十年高血压原是肾上腺瘤惹的祸
质醛固酮瘤,肿瘤可以分泌一种叫醛固酮的激素。这种激素会把体内的钠、水储存起来,把体内的钾排掉。所以在过多的激素作用下,患者会出现中等度至重度的高血压、低血钾、尿钾排泻增多及代谢性碱中毒,称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以前认为此病占高血压患者的1%左右,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认为在既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有学者认为可以达到20%。
- 伊贝沙坦
用原发性高血压用法用量常用量为150mgqd。进行血液透析和年龄超过75岁的老年患者,初始剂量可考虑给予75mgqd。肾功能和轻到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妇女禁用。首次服药,血容量不足或失钠,限制钠摄入量,腹泻或呕吐的病人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服用本药之前应纠正上述情况。肾功能衰竭和肾移植,肾血管性高血压,主动脉、二尖瓣狭窄和梗塞性心肌肥大患者慎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
- 利尿剂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作用
肾脏缺血,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高血压。1.2.2肾上腺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肾脏上的小腺体(肾上腺)的增生或肿瘤也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肾上腺皮质的增生或肿瘤主要引起两种病,即柯兴综合征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3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的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1.2.4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基本病理为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研究证明糖尿病中脂代谢紊乱为动脉硬化发病机
- 低肾素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低肾素型高血压研究进展定义自1962年Conn首次发现并报道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来,将这一类以低血钾,低肾素为典型表现的高血压从“原发性高血压中区别开来,称为低肾素型高血压。发病机理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sodiumchannel,ENaC)盐皮质激素几种低肾素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上皮钠通道部位:肾脏集合管上皮结构:α和β或γ亚单位构成的复
- 高血压与高血压病有何区别?
压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
- 高血压病
周后作用达最高峰低血钾,血糖和血尿酸、胆固醇增高可单用于轻度高血压。更常与其它降压药合用以协同降压和减少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尤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或血浆肾素低活性的患者低钾、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储钾利尿剂同上。螺内酯可直接对抗醛固酮的作用 同上高血钾、腹泻、恶心、呕吐、小腿痉挛、月经不规则同上。安体舒通并适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双侧肾上腺增生、无法手术的腺瘤患者
- 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应用研究
腺手术4例,左侧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49±3.2)岁,其中肾上腺无功能腺瘤3例,嗜铬细胞瘤1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14例,左侧6例,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为(40±5.3)岁,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非依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库欣(Cushing)综合征4例,嗜铬细胞瘤2例,无功能腺瘤6例,入院后均经CT及彩超检查诊断为肾上腺皮质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皮质腺瘤15例
- 多饮多尿四肢无力
均与本病不符。(5)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主要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伴发肺癌。主要特征肢体近端肌力较远端明显为重,下肢较上肢重,早上症状重,活动后症状减轻,与血钾无关。故与本病不符。(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所致。可出现肌无力及周期性麻痹。麻痹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数日或更久。也可有肢端麻木、手足搐搦。因大量失钾,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浓缩功能差,伴多尿,尤
- 警惕内分泌肿瘤暗藏10个继发性高血压病人中1人肿瘤
低血糖以及肥胖病人用药后却没有改善症状,其中可能暗藏了内分泌肿瘤的隐患。最新调查显示,在10个继发性高血压病人中至少有1人患有内分泌肿瘤。瑞金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宁光教授告诉记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和向心性肥胖四种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占到整个高血压人群的10%。不过,如果通过内分泌外科手术,只要将内分泌肿瘤切除,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就会随之消失,内分泌肿瘤
- 儿童高血压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诊断,诊断儿童高血压需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和电解质。 (2)特殊检查:在疑有其他原因引起高血压时进行这方面的检查。 ①血和(或)尿儿茶酚胺水平:可鉴定是否为嗜铬细胞瘤。 ②静脉尿路造影或肾图:可检查是否肾动脉狭窄。 ③腹部B超:可以发现有无肾脏畸形。 ④血浆醛固酮水平:可以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很有帮助,由于高血压早期心输出量增加,周围血管阻力正常,它还可动态观察心脏的病变。作者:不明
-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鉴别诊断指南——医学影像鉴别诊断指南丛书
疾病 一、肾动脉狭窄 二、肾梗死 三、肾动静脉瘘与肾动脉瘤 第八节 肾外伤与肾移植 一、肾外伤 二、肾移植第二章 肾上腺疾病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一、皮质醇增多症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源性肿瘤 一、嗜铬细胞瘤 二、成神经细胞瘤 三、神经节细胞瘤 第四节 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第三章 腹膜后间隙病变第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第
- 多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
(2)低渗性多尿:尿比重低于1.005,尿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又有对加压素不敏感性多尿和对加压素敏感性多尿两种类型,前者因肾脏病变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低钾性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腹泻等)、高钙性肾病(甲状旁腺激素功能亢进等)、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多囊肾、肾性尿崩症等;后者见于尿崩症、烦渴多饮所致多尿。 鉴别诊断时从以下四点出发:①首先区分高渗性或低渗性多
- 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可提高原醛诊断率
2006年11月20日中国医学论坛报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张惠兰等研究发现,采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在高血压患者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原醛诊断率。该研究纳入了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该院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2例(其中3级高血压609例),男性460例、女性442例,平均年龄(53.3±1.2)岁。研究人员对所有参试者进行
- 其他类别糖尿病包括哪些疾病?
除。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囊性纤维化症、血色素沉着症、外伤、胰腺切除、先天性胰岛缺损等。 (2)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垂体性巨人症、生长激素缺乏症、高催乳素血症、柯兴氏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促胃泌素瘤、异位性ACTH综合征、盐类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症等。 (3)药物及化学物质。糖皮质激素、ACT
- 新成果大幅提高肾上腺疾病诊断率
类固醇激素相关因子G蛋白偶连受体48、类固醇受体共作用子3和核受体共抑制子2的新功能及分子机制,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激素测定技术方法;建立与规范肾上腺疾病诊治新技术,使得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性发育异常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大幅提高。 宁光介绍,这项研究在使大部分肾上腺疾病诊断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分型的细化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在治疗中也
- 肾肿瘤可引起高血压吗?
者有高血压,通常血压在20.0/12.0kPa(150/90mmHg)以上。而目前能够肯定的自主分泌肾素的肿瘤有三种:近球装置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和肾细胞癌。 近球装置细胞瘤的临床表现,酷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同的是血浆肾素活性显著升高,且左右肾静脉取血测血浆肾素活性显示偏肾性,在手术切除肿瘤后,上述所有表现皆可恢复正常。而肾母细胞瘤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升高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出现高血压者。有学者认
- 引起症状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脉或其分支狭窄,如肾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增生,缩窄性大动脉炎,肾静脉血栓及肾动脉瘤等。③尿路梗阻性疾病如尿路结石、肾脏肿瘤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尿路受压。 (2)内分泌疾病 常见的有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及某些类型的肾上腺变态综合征。 (3)血管病变 如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多发性大动脉炎。 (4)颅脑病变 如脑部创伤、脑肿瘤、脑干感染等。 (5)妊娠高血压
- 国际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定义、分层、诊断性评价的建议
T可能:(1)严重或顽固性HT;(2)年轻时发病;(3)原来控制良好的HT突然恶化;(4)突然发病;(5)合并周围血管病的HT。常见的继发性HT包括:肾实质性HT,肾血管性HT,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柯兴综合征,药物诱发的HT等。对这些患者应进行特殊诊断程序。指南建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步骤为:监测血钾水平为筛选方法,停用影响肾素的药物(如β-B、ACEI等)后,血浆肾素活
- 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有哪几种情况?
由于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心脏搏出量增多所致。 (3)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伴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病变而伴有植物神经损害时,由于正常循环反射消失,末梢血管收缩性减退,心率代偿性加快。因此,产生直立性低血压,常伴有卧位性高血压。 (4)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异位性ACTH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常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及高血压。作者:不明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