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溢饮滑泄为病证名[1]。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饮泻[1]。为水饮渍于胃而致之滑泄[1]。《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水渍入胃,名为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
4 关于滑泄
滑泄见又称滑泻[2]。《华氏中藏经·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多为久泻久虚下脱,以致泄泻不能自制[2]。《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滑泄,其泄不禁,泄久不止,大孔(肛门)如竹筒,日夜无度。”常兼见饮食减少,手足厥冷或肿胀,形寒气短,消瘦,或发虚热等症[2]。多因泄久气陷下脱所致[2]。治宜固涩止脱,扶正祛邪[2]。又分寒滑、热滑[2]。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2]。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2]。
5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3][4])为病名[5]。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5],又称下利(汉唐时期)[6]。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6]。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6]。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6]。
针灸对泄泻的疗效一般来说,急性易治,慢性较难,但都有较好的疗效[7]。若泄泻频繁有严重脱水现象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当采取综合疗法[7]。
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8]。
详见泄泻条。
6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5.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2.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5.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5.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67.
- ^ [8]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0.
治疗溢饮滑泄的方剂
- 桂苓神术汤
克半夏4.5克厚朴3克砂仁3克姜3片功能主治:治溢饮。水气溢于四肢,肢节作肿,身重无力。用法用量:水...
- 五饮主方
:五种水饮。用法用量:水煎,午前、午后服。加减:溢饮,加白术1钱5分,更加枳实,去前胡;悬饮,加天麻...
- 倍术圆
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
- 越婢加术汤
里双解,表和里通,诸症得除。《金鉴》卷四十一:方名:越婢加术汤组成:越婢汤加苍术。主治:溢饮有热者。...
- 五饮汤
冷过多,遂成五饮:留饮心下;癖饮胁下;痰饮胃中;溢饮膈上;流饮肠间。痰饮所致潮热,症似虚而胸膈痞满,...
- 更多治疗溢饮滑泄的方剂
治疗溢饮滑泄的穴位
- 气府
京门主之。寒热,腹胀膜,怏怏然不得息,京门主之。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体痛引...
- 京门
京门主之。寒热,腹胀膜,怏怏然不得息,京门主之。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体痛引...
- 气俞
京门主之。寒热,腹胀膜,怏怏然不得息,京门主之。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体痛引...
- 中脘
饮食不化,中脘主之。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溢饮胁下坚痛,中脘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下...
- 上纪
饮食不化,中脘主之。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溢饮胁下坚痛,中脘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心下...
- 更多治疗溢饮滑泄的穴位
古籍中的溢饮滑泄
- 《医宗己任编》:[卷一]二十五方分图
为正邪。用逍遥散泻木中之木。之心病为实邪。用七味饮泻木中之火。之脾病为微邪。用小柴胡汤泻木中之土。之...
- 《医家心法》:[卷一]二十五方分图
为正邪。用逍遥散泻木中之木。之心病为实邪。用七味饮泻木中之火。之脾病为微邪。用小柴胡汤泻木中之土。之...
-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诸泄总括
即泻也.晨数行,每至早晨行泻数次也.食泻 胃泻 饮泻 痰泻 火泻 暑泻 滑泻 大瘕泻2.伤食作泻即胃...
- 《杂病广要》:[脏腑类]泄泻
必先逐去陈积而复补之,庶几获益。(《金匮翼》)溢饮滑泄、水恣诸泻痢入胃,名曰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
- 《杂病心法要诀》:[卷四]诸泄总括
食后即泻也。晨数行,每至早晨行泻数次也。食泻胃泻饮泻痰泻火泻暑泻滑泻大瘕泻伤食作泻即胃泻,噫气腹痛秽...
- 更多古籍中的溢饮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