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医药丛书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16:43)[共192字]
摘要:医药丛书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包括《研经言》(清·莫枚士撰)、《周氏易简方集验方》(清·周璟辑)、《周氏集验方续编》(清·周璟撰)、《罗谦甫治验案》、《吴鞠通先生医案》、《惜分阴轩医案》(周镇撰)、《人参考》(清·唐秉钧撰)、《知医必辨》(清·李冠仙撰)、《市隐庐医学杂著》(清·王德森撰)、《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及《白喉证治通考》(清·张采田撰)。现存初刻本。......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通俗中医药丛书》在粤出版发行
本报讯 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的《通俗中医药丛书》日前正式发行,并在广州举行了首发仪式。 据悉,这套《通俗中医药丛书》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精心编撰。丛书第一辑共分五册:《中医药趣闻》、《医理玄机》、《方药奥秘》、《人文中医》和《医史传奇》。丛书融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于一体,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用趣闻轶事、典故、传奇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
- 医药丛书
医药丛书 裘庆元辑。刊于1916年。四集,11种。包括《研经言》(清·莫枚士撰)、《周氏易简方集验方》(清·周璟辑)、《周氏集验方续编》(清·周璟撰)、《罗谦甫治验案》、《吴鞠通先生医案》、《惜分阴轩医案》(周镇撰)、《人参考》(清·唐秉钧撰)、《知医必辨》(清·李冠仙撰)、《市隐庐医学杂著》(清·王德森撰)、《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及《白喉证治通考》(清·张采田撰)。现存初刻本。作者:
- 常见病中药治疗方——实用中医药丛书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床医师研究出的一些验方效方,是在几十年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凭其心得,几经化裁,加以增减,删繁就简,取精用宏,经过治疗、认识、再治疗、再认识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应该木断吸收当代中医药最新成就的养料,博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努力提高临床疗效,为病患者迅速地解除病痛。但是,记载于各种医学文献上的方药,散诸各处,缺乏整理归纳,给应用与研究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尽快掌握治验效方,熟练而精妙
- 《惜分阴轩医案》
医案著作。四卷。周镇撰。刊于1916年,不分类。作者于复杂的病证中,能循病机、辨主次、求得其本。尤善于治疗虚体挟实之证,治法近于叶天士一派。在临证中能随证变通,化裁治方以切合病机。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收妇科、五官、伤科等,内容较为丰富。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刊行时,改名为《周小农医案》,并增加三卷未刊手稿,以病证归纳,分为六卷、39门,眉目较为清楚。现存初刊本及《医药丛书十一种》本。作者:
- 《惜分阴轩医案》
医案著作。四卷。周镇撰。刊于1916年,不分类。作者于复杂的病证中,能循病机、辨主次、求得其本。尤善于治疗虚体挟实之证,治法近于叶天士一派。在临证中能随证变通,化裁治方以切合病机。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收妇科、五官、伤科等,内容较为丰富。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刊行时,改名为《周小农医案》,并增加三卷未刊手稿,以病证归纳,分为六卷、39门,眉目较为清楚。现存初刊本及《医药丛书十一种》本。作者:
- 《惜分阴轩医案》
医案著作。四卷。周镇撰。刊于1916年,不分类。作者于复杂的病证中,能循病机、辨主次、求得其本。尤善于治疗虚体挟实之证,治法近于叶天士一派。在临证中能随证变通,化裁治方以切合病机。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收妇科、五官、伤科等,内容较为丰富。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刊行时,改名为《周小农医案》,并增加三卷未刊手稿,以病证归纳,分为六卷、39门,眉目较为清楚。现存初刊本及《医药丛书十一种》本。作者:
-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26.答王××问《神州医药学报》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
《伤寒论》真武汤乃仲景救误治之方。其人本少阴烦躁,医者误认为太阳烦躁而投以大青龙汤,清之散之太过,遂至其人真阳欲脱,而急用真武汤以收回其欲脱之元阳,此真武汤之正用也。观《神州医药学报》所述之案,原系外感在半表半里,中无大热,故寒热往来,脉象濡缓,而投以湿温之剂,若清之散之太过,证可变为里寒外热(即真寒假热),其元阳不固较少阴之烦躁益甚,是以其热虽日夜无休止,口唇焦而舌苔黄腻,其脉反细数微浮而濡也。
- 《胎产心法》:[卷之上]逐月养胎辨并慎择医药论
凡妇人有孕,则手足十二经脉气血周流,俱供养胎元,岂有逐月某经养某胎之理,故不具载。如孕妇有疾,必择专门名医,平日相信而无错误者,方可用之。若未试之医,有毒之药,切勿轻用,以贻后悔。更不可轻用针灸,以致堕胎。《胎产心法》清闵纯玺公元1644-1911年
- 《养老奉亲书》:[下籍]医药扶持第三
常见世人治高年之人疾患,将同年少,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疾,务欲速愈。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危若风烛,百疾易攻。至于视听不至聪明,手足举动不随;其身体劳倦,头目昏眩,风气不顺,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热,此皆老人之常态也。不顺治之,紧用针药,务求痊瘥,往往因此别致危殆。且攻病之药,或吐或汗,或解、或利。缘衰老之人,不同年少真气壮盛,虽汗吐转利,未至危困。其老弱之人,若汗之,则阳
- 《人参考》
《人参考》 书名。一卷。清·唐秉钧撰。撰年不详。1916年绍兴医药报社据日刻本重刊,名《重刻人参考》。本书对人参的商品、产地、真伪以及采集、收藏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考察。现有绍兴医药学报《医药丛书》本。作者:
- 《人参考》
《人参考》 书名。一卷。清·唐秉钧撰。撰年不详。1916年绍兴医药报社据日刻本重刊,名《重刻人参考》。本书对人参的商品、产地、真伪以及采集、收藏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考察。现有绍兴医药学报《医药丛书》本。作者: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研究项目《中医药政策体系框架研究》顺利开题
2011年10月28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申俊龙教授主持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研究项目《中医药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行政楼315报告厅顺利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黄桂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法规处余海洋处长主持。出席报告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查德忠司长、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处张庆谦副处长等国家中管局领导、南京中医药
- 《民众医药指导丛书》
《民众医药指导丛书》 医学丛书。蔡陆仙著,刊于1935年。共四集,24种。包括《伤寒病问答》、《温热病问答》、《肠胃病问答》、《内科杂病问答》、《小儿科病问答》、《妇人科问答》、《外科病问答》等。均采用问答的形式,较通俗地阐述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防治。每病分述病名、病因、症状、治法、方药等。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卫生、护理、调养等方面的知识。现存初刊铅印本。作者:
- 《民众医药指导丛书》
《民众医药指导丛书》 医学丛书。蔡陆仙著,刊于1935年。共四集,24种。包括《伤寒病问答》、《温热病问答》、《肠胃病问答》、《内科杂病问答》、《小儿科病问答》、《妇人科问答》、《外科病问答》等。均采用问答的形式,较通俗地阐述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防治。每病分述病名、病因、症状、治法、方药等。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卫生、护理、调养等方面的知识。现存初刊铅印本。作者:
- 《孙氏医学丛书》
《孙氏医学丛书》 医学丛书。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现有1936年中华书局铅印本。作者:
- 《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
《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 医学丛书。清·柯逢时辑。刊于1904-1911年。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草札记》为柯氏所撰。各详专条。作者:
- 《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
《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 医学丛书。清·柯逢时辑。刊于1904-1911年。包括《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本草衍义》、《活幼心书》、《伤寒论》、《伤寒总病论》、《伤寒补亡论》、《大观本草札记》、《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其中《大观本草札记》为柯氏所撰。各详专条。作者:
- 中华医药(第三辑)——《中华医药》系列丛书
作者:刘文主编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ISBN:7504337986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1-10-1字数:195版次:1内容提要:《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服务全人类的一件大好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
- 中华医药(第二辑)——中华医药系列丛书
作者:刘文主编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ISBN:7504335584印次:2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0-9-1字数:200000版次:1a内容提要:《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服务全人类的一件大好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
- 中华医药(第四辑)——《中华医药》系列丛书
作者:刘文主编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ISBN:750433867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2-11-1字数:197版次:1a内容提要:《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服务全人类的一件大好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
- 中华医药(第一辑)——《中华医药》系列丛书
作者:刘文主编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ISBN:750433488X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1-3-1字数:186000版次:1内容提要:《中华医药》是中央电视台惟一向海内外观众传播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电视栏目,这个栏目的开办是弘扬中医药,服务全人类的一件大好事。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医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
- 《六译馆医学丛书》
《六译馆医学丛书》 医学丛书。《六译馆丛书》的一部分。廖平撰辑。刊于1913-1923年。作者辑录和收集了多种古典或古佚医籍,并对其中的不少著作内容进行了考释、整理和评注。包括《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杨氏太素诊络篇补证》、《黄帝太素人迎脉口诊补证》、《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诊骨篇补证》、《诊筋篇补证》、《营卫运行杨注补证》、《分方治宜篇》、《灵素五解篇》、《平脉
- 中医基础理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ISBN:711707180X纸张:出版日期:2006-1-10a作者: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9133/9133955.shtml
- 中药学(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707244X尺寸:小16开印张:79.75印次:4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1-1页数:1256字数:1946000印刷时间:2006/01/01版次:2内容提要:《中医学》系高等中医药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是深入研究和阐述中药学基础理论和药物功效与应用的一部重要的教学参考书。该书自1991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曾多次重印。本次修订是以中药学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当前中药高等教学改革的
- 伤寒论(第二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范围,以期帮读者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开拓思路、灵活应用经方,真正掌握《伤寒论》精髓。书末附录古今剂量折算表、模拟试题及答案、务文索引和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取材合理,阐述准确,层次清晰,是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必备案头书,也可供科研人员、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拓宽研究思路参考。目录:概论一、《伤寒论》的作者二、《伤寒论》的版本沿革和学术发展概要三、《伤寒论》的学业术渊源与成就四、伤寒的涵义
- 针灸学(第二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作者:张吉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7117072202印次:4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1-1版次:2a内容提要:本书按照《针灸学》五版教材的序例,亦分作上、中、下三篇,前增有概论,后附有附篇。概论部分简述针灸学起源与发展概况,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学之进展,针灸教育事业之创建,针灸研究之开展,并简要介绍了国外针灸事业之状况以及今后之展望。上篇为“经络腧穴”。为了便利参阅起见,将
- 药理学考试常见错误与对策——全国高等医药院样规划教材辅导丛书
作者:许莉,翟伟宇主编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ISBN:781072335系列:全国高等医药院样规划教材辅导丛书尺寸:小16开印张:15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3-1-1页数:234字数:374000印刷时间:2003/01/01版次:1内容提要:本书以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卫生部规划教材为依据,分12章,在简术各章学习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对医学生考试中经常采用的单项选
- 普洛医药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建实验室
日前,浙江普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建“生物芯片与比较医学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省发改委、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参加了是日的仪式。在仪式上,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介绍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动物实验研究中心的主要情况,并对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希望。横店集团副总裁徐秀忠介绍了横店集团在医药化工产业方面的发展情况。范永升和浙江普洛医药科技有
- 周颖:中医药国际化是人类健康事业的需要——《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解读
7月4日,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就制定纲要的背景、意义、合作重点领域和实施措施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集体采访。 问:制定纲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慢性病和复杂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疗效优势,在治疗诸如癌症、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是与现代医学结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顺利召开
11月23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开题报告会在行政楼315会议室顺利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教司综合处周杰处长,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彭钢研究员,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姚文兵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周桂桐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杨天仁研究员,以及课题组相关成员参加了报告会。开题报告会由专家组组长彭钢
-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到2020年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13.3万
本报讯(记者冯磊)近日,卫生部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规划的“重大工程”部分单列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一节。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包括: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以及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到2015年,培训6.65万人;到2020年,达到13.3万人。开展全国优秀中医临床
- 中医药文化对“藏““蒙”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在1000多年前就辐射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医药文化,特别是是对“藏、“蒙等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角度论述这种影响。阐明这种影响是祖国大家庭各民族自古以来相互交流、沟通、团结进步的必然结果。 植根于悠悠5000年中华历史文化沃土上的中医药文化这棵参天大树,在先辈们不断的培育、呵护下,根深叶茂,柳吐新技。中医药文化博
- 中医药院校当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
目前,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的思想有逐渐被淡化的倾向,一些中医药院校反而去寻求中医药专业以外的发展点等问题值得高度警惕——中医药院校当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张养生陕西中医学院问题●全国23所中医药院校,开设本科专业56个,其中中医临床类专业和中药类专业各仅占10.71%;如果加上壮医专业和藏医专业,前三者合计仅占25%。而现代医学类专业占所设专业总量的37.5%。●某一所院校中医作
- 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市场需求医药行业持续看好
近期,医疗器械领域连续上涨。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未来医疗健康市场需求,目前关于基药目录政策和创新医药研发的法规政策方面的红利都利好医药行业发展。既然行业前景看好,那么作为投资者是否只要进入就能挣钱呢?全面利好的大环境下是否还有潜在的风险呢?宜信财富资深财富管理专家安华国对投资者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首先,股市无疑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大盘近期虽然有震荡趋势,但仍能保持上行,加之股
- 成都中医药大学完成“中医药东盟行”
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一行16人赴印尼和菲律宾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学术交流及访问,执行由该校承办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基金项目“中医药东盟行——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于东盟。 代表团介绍了中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成都中医药大学概况,希望通过交流活动,加强了解、增进友谊,推进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代表团专家成员分别在印尼、菲律宾作了“中医养生理念
- 我校王旭东教授、张树剑副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的开展,向人民群众传播科学的中医药养生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需求,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各地推荐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进行了遴选,我校王旭东、张树剑入选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王旭东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健康总顾问,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金牌专家。近年来在江苏卫视《万家灯火》栏目开展讲座25次,在山东电视台、江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提高我国医药科学研究水平
【关键词】传统医药文化医药科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政府对于医药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迅速增多,国家的医药卫生科技实力不断发展壮大,迅速逼近国际先进水平[1~6]。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先进的医药科学研究技术与设备不断创新,各种新药层出不穷,医疗卫生费用不断攀升,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却非常缓慢,反映了我国医药科学研究整体绩效不高[6
- 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升级版——通化市建设国际化医药名城纪实
2013年末,通化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21.39亿元,完成增加值200.44亿元,两项指标均占我省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通化医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从而使通化医药城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有着“中国医药城”桂冠的城市,通化市委、市政府坚持为企业科技发展、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保证和发展平台。经过20年不懈地努力,通化市已初步形成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
- 天津医药集团打造最具创新力医药新领军企业
打造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医药新领军企业——天津医药集团转型升级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中国驰名商标从无到有,总数达到15个,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地塞米松等四个原料药产品相关标准被欧、美药典收载或作为标准制定依据,在国际皮质激素原料药市场的掌控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得到强化;2011年,经济效益跻身全国医药行业前三强,2013年实现利润是2006年的6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3亿元,
- 中医药国际化必须科研先行——专家谈中医药在美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在美国从事中医工作多年的美国纽约中医针灸保健中心医学专家张齐日前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提出,中医药国际化必须科研先行。 张齐说,目前我国中医药在美国发展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美国,针灸和推拿按摩十分普及,中药常常成为针灸的辅助疗法,由针灸师介绍给患者。虽然中医针灸在美国被认识、被接受的程度大幅提高,但美国一些媒体对中药的负面宣传也是愈演愈烈。于是,中医药在美国出现了针灸热、中药冷
- 把握核心竞争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解读《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随着传统医药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传统医药决议的引导下,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家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争取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日前
-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古医药宝典——中华古医药宝典
作者:于释然主编出版社:朝华出版社ISBN:7505413902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1-1字数:300000版次:1a内容提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华医学就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放眼当时寰宇,可谓一枝独秀,无可望其项背者。我国作为中医学的发祥地,自然有着作悠久的历史,从古今至,一直流传着许多中医药方,这是传统中医文化智慧的结晶。本书大量搜集了各类中医药方,在系统考察其出处、效用的
- 智慧碰撞纵论中医药现代化———2006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召开
三月杭州,繁花似锦。与这姹紫嫣红的春色相映衬的,是在这里召开的“2006中国新医药博士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们的精彩演讲。这些演讲汇集了国内外从事中医药研究的博士们近年来创新中药研发途径、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此次论坛共收到论文119篇,分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分析研究、药理毒理研究、方法学与发展策略研究四个部分,反映了从事中药、天然药及相关学科的博士们,在中药、天然药物有效成
-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
12月26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医药院)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系主任授聘仪式在该院举行。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窦贤康,广州医药院院长陈凌、党委书记黄建冲以及医药生物技术系的部分研究员、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仪式上,窦贤康宣读了中国科技大学关于聘任陈凌院长兼任医药生物技术系系主任的决定,并颁发聘书。陈凌成为双方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首任系主任。陈凌在致辞中感谢中国科技大学对
- 中医药在美国的变化——访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会长李永明
李永明,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会长。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研究。1988年到美国学习,获美国香槟伊利诺斯大学分子免疫学博士学位。具有中医、西医、生命科学三方面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李永明在美国主要从事中西医学研究,亲历了近年来中医药学在美国的兴旺发展。日前,本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的李永明。 ■针灸在美国已经本土化 针灸虽然很早就传入美国,但是第一次针灸热的开始却是在1
- 中医药发展面临挑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提出五点应对措施
本报北京讯记者熊昌彪报道在1月10日召开的200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指出,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佘靖认为,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改革和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佘靖指出,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一些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此外,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多元文化交织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碰撞日益显现,传统
- 普洛医药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建实验室
日前,浙江普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共建“生物芯片与比较医学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省发改委、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等领导参加了是日的仪式。 在仪式上,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永升介绍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动物实验研究中心的主要情况,并对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希望。横店集团副总裁徐秀忠介绍了横店集团在医药化工产业方面的发展情况。范永升和浙江普洛医药科
- 围绕重点难点发展中医药——“十一五”期间中医药发展重点专项介绍
店、名药”。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药科学普及项目建设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和机构,出版面向社会、图文并茂的系列科普宣传丛书,收集、整理、传播中医药民间故事、传说及四季防病健身的常识、经验,遴选和大力宣传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优秀单位,鼓励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 ▲项目十:法制化标准化建设 中医药立法项目开展《中
- 中医药信息所成立25周年中医药信息事业发展方兴未艾
本报北京讯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成立25周年庆典大会在北京召开。据介绍,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已经建立了海量中医药数据库,覆盖了中医药的各个研究领域,作为中医药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异质、异构数据库的远程共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指出,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发展信息事业仍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 于文明认为,中医界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整
- 大数据将引发中医药革命中医药大数据怎么玩?
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称为“咬牙跺脚赶进度”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4年12月29日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负责日常事务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项目办公室亦同时成立,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任该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据悉,中心将尽快完成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整合,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中
- 医药电商进入新时代:默沙东牵手阿里巴巴顺丰连挖2医药高管
一个是信奉“患者至上”的老牌制药企业,一家是被认为将要颠覆一切的互联网巨头,它们将碰撞出什么火花?另一个是甩开“四通一达”几条大街的物流老大哥,却频频挖走医药集团高管,它们想干嘛?跨国药企在华经营日益惨淡笔者犹记得在去年ChinaBio举办的“2014年生物医药领导人年会”上,来自全球200多位企业高管们在会上表示,好日子已经大不如前了,不仅规则变了、生态变了、格局似乎也变了,最令他们担忧的是,不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