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嗜中性粒细胞

目录

1 概述

(1)细胞大小不均:有些细胞胞体增大,有些胞体变小,细胞大小悬殊。见于病情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中幼稚中性粒细胞在内毒素等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不规则的分裂增殖所致。

(2)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均的深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在电镜下呈梭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大,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此种颗粒在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多见。严重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常显示酶的活性显著增高。

(3)空泡:粒细胞胞浆中或细胞核上,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空泡,一般被认为是细胞受损后。胞浆发生脂肪变性所致。常见于严重感染。

(4)核变性:可有核固缩、核溶解和核碎裂等现象。细胞核发生固缩时,核染质凝集呈深紫色粗大凝块状。细胞核溶解时。细胞核膨胀增大,常伴有核膜破碎,核染质结构松散或模糊,着色浅淡。

2 别名

异形嗜中性粒细胞

3 异形中性粒细胞的医学检查

3.1 检查名称

异形中性粒细胞

3.2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白细胞

3.3 取材

血液

3.4 异形中性粒细胞的测定原理

血液在载玻片上推成均匀分布的细胞涂片,用复合染色剂使各种细胞的不同结构能区别着色,在显微镜下计数各类细胞的百分率即简称为白分。

3.5 试剂

下述瑞氏-姬姆萨复合试剂或快速染液可任选一种。

(1)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干燥清洁研钵中,另备甲醇(不含水或丙酮)500ml分数次加少量甲醇研磨,分次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匀3min,经1周后即可应用。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

(2)快速染液甲液:取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2.56g,水溶性伊红4g(或伊红B2.5g)加水1L,酚40ml。乙液:亚甲蓝4g,高锰酸钾2.4g,水1L,煮沸,冷后备用。

3.6 操作方法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3.7 正常值

显微镜目测法:无。

3.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出现异常中性粒细胞:①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②空泡变性:严重感染、败血症;③中毒颗粒: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肝昏迷、妊娠中毒症;④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核破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3.9 附注

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根据Rümke等研究,白细胞分类计数的95%及99%可信限范围,可参见下表(表1)查得。例如某血片作200个白细胞分类,其中粒细胞为60%(p),其他细胞为40%(q),则出现p可能性的标准误(SEp)为,n为计数的细胞数,查表Low95%及High95%行与p60,q40列,相交处得53及67,即本例分类95%可信限最低为53%,最高为67%,同理99%可信限为51%~69%。也即对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张血片再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时,有95%的可能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范围在53%~67%,99%的可能性范围为51%~69%。超出此范围的即认为分类计数误差过大,不符质量要求,应予重视。

3.10 相关疾病

烧伤

败血症

昏迷

白细胞形态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