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异气又称戾气[1]。又名疠气、疫疠之气、毒气、杂气[2]。指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包括一切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2]。通过空气与接触传染[2]。有多种戾气,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见《温疫论》)[2]。
4 参考资料
治疗异气的方剂
- 起瘵至神汤
髓,虫以为养身之味,讵知是杀身之味耶。虫死而肾无异气,则心气受益,而又有麦冬、茯苓、白术之相扶,自然...
- 鸭通汤
二脏,为解石毒之专药;佐以冷石、石膏清解里热;麻黄开泄表气;栀子、豉、甘解毒除烦,兼通表里恶毒异气。...
- 雄豆丸
恶物下为度。制备方法:上为末。各家论述:妇人身感异气,腹怀鬼胎,故腹如抱瓮。雄黄解毒杀虫;巴豆荡邪涤...
- 枳实槟榔丸
:上为末,水和为丸,如小豆大。各家论述:妇人身感异气,腹怀鬼胎,日久失下,遂成瘀热腹胀。方中黄连清心...
- 胡麻油
8%的油脂,在常温下压榨得到的油为黄色液体,有特异气味,在空气中质地逐渐变浓,颜色逐渐变深,油中主要...
- 更多治疗异气的方剂
治疗异气的中成药
- 镇江膏药
于布上,即得。性状:本品为有光泽的黑膏药;具有特异气味。检查:重量差异限度取本品20张,照膏药项下(...
- 七制香附丸
不调,或致半产漏下,久而不孕,亦有成劳;亦治山岚异气,老幼水土不服。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服100丸。制...
- 更多治疗异气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异气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二]纂注伤寒例
得但认以为寒而误治之哉。今夫以一日之间。旦晚每多异气。如能洞悉气宜。则医之为道。庶不远矣。立夏四月节...
- 《张氏医通》:[卷九杂门]番痧
吐。欲泻不泻。干呕绞痛者。曰绞肠痧。近时有感恶毒异气而骤发黑痧。俗名番痧。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胀。不...
- 《医述》:[卷八·杂证汇参]痧胀
吐,欲泻不泻,干呕绞痛者,曰绞肠痧。近时有感恶毒异气而骤发黑痧,其证卒然昏倒,腹痛面黑,不呼不叫,如...
- 《伤寒证治准绳》:[卷七四时伤寒不同]一岁长幼疾状相似为疫
应温热而反大寒人感暴寒而病则所谓寒疫也何待再遇于异气耶兹云再遇温气变为温疲是伤寒再遇异气而变病也再遇...
- 《医宗金鉴》:[卷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赤小豆当归散方
。【注】阴阳平,正气也;阴阳偏,邪气也;阴阳变,异气也。正气者,即四时令平之气也,中人为病,徐而浅;...
- 更多古籍中的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