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饮子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15:35)[共59字]
摘要:饮子方剂学名词。指不规定饮服时间的汤剂。可频频呷饮代茶,亦可冷服。如《千金要方》的芦根饮子,《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等。......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地黄饮子临床研究进展
段小云以此方加减治疗中风68例,总有效率96.9%。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意识障碍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中风”范畴。治疗则宜以补益肾中阴阳为主,配合益气活血,化痰之法,方用地黄饮子加减,紧扣中风病机,故能收到良效。约有30%左右的中风患者,在中风后会出现智能减退,严重者变为痴呆,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缪峰以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痴呆患者30例,除
- 地黄饮子对犬心肌缺血模型CRP、SOD、MDA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犬心肌缺血模型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20只心肌缺血模型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模型组及地黄饮子组。治疗组用地黄饮子,对照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观察血CRP、SOD、MDA的情况。结果地黄饮子治疗后,犬心肌缺血模型血清SOD明显升高,CRP、MDA明显下降,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组差异有
- 地黄饮子对冠心病一氧化氮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对冠心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治疗组60例用地黄饮子,对照组60例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服药前后观察血一氧化氮(NO)及血粘度情况。结果地黄饮子治疗后NO明显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地黄饮子能够明显提高血清NO,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机制之一。关键词地黄饮子一氧化氮冠心病Clinicrese
- 饮子
饮子 方剂学名词。指不规定饮服时间的汤剂。可频频呷饮代茶,亦可冷服。如《千金要方》的芦根饮子,《宣明论方》的地黄饮子等。作者:
-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出处:《宣明论方》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
- 地黄饮子化裁治疗雷诺病25例
者10例;肢体发红、肿胀、疼痛、炎症表现者3例。病程9~15年以上者5例,5~9年者16例,1~5年者4例。 1.2治疗方法地黄饮子化裁:熟地黄24g,巴戟肉15g,山萸肉15g,石斛24g,炮附子9g,肉苁蓉12g,五味子6g,肉桂9g,茯苓30g,麦冬12g,菖蒲12g,远志6g,阴寒重者加良姜、桑枝;血瘀重者去熟地黄,加鸡血藤、全蝎、丹参、王不留行;湿热重者去石斛、麦冬、五味子,加黄芩、
- 当归饮子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患者又伴发顽固的皮肤瘙痒。由于其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既造成患者身心痛苦,又易诱发其它并发症。而给予常用的抗组胺剂等治疗方法大多疗效很差,甚至无效。我科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主用当归饮子治疗40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例均来自我科门诊,按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确诊为糖尿病,或在治疗前无明显代谢紊乱症候群,而以皮肤瘙痒前来就
- 赵锡武运用地黄饮子治疗瘖痱的经验
气丸变通化裁而成。对中风瘖痱有效,凡见中风后出现的舌謇、音喑、肢废、饮食作呛、反应迟钝者均宜投用。近年来赵老曾运用此方在临床上施治重症获得疗效。1998年以“补肾法治瘖痱”为题投标卫生部科研课题,中标后以“加味地黄饮子”治疗脑梗死202例,五年后经专家鉴定组鉴定、验收获奖。 《医方集解》指出方中地黄滋根本之阴。巴戟天、苁蓉、附子、官桂返还真元之火,左右余药,令水火相交,精神渐旺,风火自熄。近代中
- 用地黄饮子治各种脑病
地黄饮子出自金·刘完素《宣明论方》卷二,主治“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痱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麦冬、石斛、五味子、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制附子、肉桂、茯苓、远志、菖蒲。功效为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陈宝贵临证将此方广泛应用于各种脑病,如脑梗塞、脊髓痨、脊髓空洞症、晚期肾炎、晚期高血压、格林巴列综合征
- 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
笔者运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118例,效果满意。所治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0例,病程6个月~3年不等。 治疗以当归饮子加减,基本方组成:当归10g,熟地20g,白芍10g,刺蒺藜10g,何首乌10g,荆芥10g,防风10g,黄芪20g,苍耳子10g,白鲜皮10g,蝉蜕10g,乌梅10g,徐长卿10g,地肤子10g,生甘草3g。加减:风寒甚去荆芥加桂枝10g;血热熟地易生地
- 当归饮子加味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86例
;若瘙痒日久不愈,加乌梢蛇、川椒;若口干甚者加芦根、天花粉、麦冬;若伴皮肤灼热,重用生地,加白茅根;若口干,皮肤灼热又兼大便干结者加石膏、知母。若伴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夜交藤、琥珀。若伴有渗出,加五倍子。若因搔抓过度伴皮肤感染者,加银花、黄连。对照组:50%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每日1次,连续4天,苯海拉明片50g/次,口服,每日3次。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治愈
- 地黄饮子加味治疗高血压2例体会
上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景岳全书》云:“无虚不能做眩都从根本上指出中老年人阴阳二气日渐不足,脏气虚衰,精气内亏,是本证的发病基础。加之饮食劳倦,它病迁延,虚虚实实,精气互损,最终导致肾亏诸症的发生;或为肾火失熙,下元不温,摄纳失职,开合无度;或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精亏,髓海失养;甚者阴虚阳浮,虚风内动,致使血压升高,表现为头痛
- 静滴葛根素配合地黄饮子治疗血管性痴呆12例临床观察
1.2.1静滴葛根素注射液250ml,每日1次,配合胞二磷胆碱静滴。静滴丹参液以活血化瘀配合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1.2.2中药治疗以地黄饮子为基本方加减生地25g,肉苁蓉25g,山茱萸20g,五味子10g,制附子6g,肉桂8g,巴戟天15g,麦冬15g,石斛15g,菖蒲15g,远志15g,茯苓15g,生姜6片,大枣3枚,薄荷6g。服用方法:以上方为主药,临床随证加减:痴呆伴后遗偏瘫者,重用菖蒲
- 地黄饮子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分析
、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等。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归于中医的血风疮范畴。中医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损、皮肤失于濡养而致生风化燥导致本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方剂用地黄饮子,方中多以滋阴补肾中药为主,几乎没有祛风中药,体现中医治疗的治病求本、正本清源,也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这是中药地黄饮子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所在。同时,中药的毒副作用少,是绿色医疗,这
- 地黄饮子雾化吸入在乙脑恢复期的应用
中药雾化,通过雾化吸入这种方式,运用于乙脑恢复期的某些症状,扩大了雾化吸入的运用范围,改变了乙脑恢复期中药给药途径的困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地黄饮子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要治疗表现为“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等症状的“阴痱症”。我科1998~2002年期间,共收治乙脑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期间均采用地黄饮子雾化吸入,对照组仍
- 当归饮子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26例体会
睡好转。继续服药20剂,风团全部消失。后因吃鱼、姜、辣椒,而在两大腿内侧出现2~3个风团,但不痒,照上方服药3剂即消退。续进上方2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 4体会 本病发病原因较多,如饮食、药物、精神因素、外界寒冷刺激、寄生虫等均可引起疾病的发生,初期多偏寒、偏热、偏瘀等,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形成慢性发作,则以阴液亏损为主。治疗慢性荨麻疹,从“肝”入手,取得较好效果。肝主疏泄,
- 【疏凿饮子】
椒目 木通 泽泻 赤小豆等分 加姜皮 水煎服。 【注】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若水饮阻于内,风寒束于外,则三焦之气化不行,上焦之如雾,中焦之如沤,同为下焦之如渎也,以致水气外泛,皮肤作肿,内停腹里作胀,上攻喘咳呕逆,下蓄小便不利种种诸证,而治法总不外乎表里也,【小青龙汤真武汤越婢汤五苓散疏凿饮子】五方,皆治有水气兼表里证之药也,【小青龙汤】治表里寒实,中有水气,【真武汤】治里有虚寒,中
- 疏清剂
1.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附:散热消毒饮子驱风散热饮牛蒡,羌防芎归与大黄,翘荷栀甘赤芍共,天行赤眼[1]此为强。散热消毒亦疏清,翘蒡芩连薄羌防。[组成]连翘10g,牛蒡子10g(炒研),羌活10g,薄荷5g,大黄10g(酒浸),赤芍药10g,防风5g,当归尾10g,甘草3g,栀子10g,川芎10g,水煎,食远热服。[功用]祛风,泻火,活血。[应用]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
- 第六节 疟疾
楼氏曰:产后疟疾,多由污血挟寒热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汤调之;热多者,草果饮子;寒多者,生熟饮子。(草果饮生熟饮是截法柴胡四物是条理法,而暑疟虚疟久疟未备者当与杂症同,此数条俱属温补,大与时宜可备前方之未备,而暑邪所伏之方不载,为以治暑方用石膏也,盖薛翁喜温补而产后尤忌寒凉血虚又忌白虎,故不言耳临症,又宜分别亦有不必拘此方者,须因人勇怯而施如清脾饮草果饮之类是也。) 补遗云:产后疟疾,热多寒少者,
- 《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内障眼
惟宜服药补治五脏。令住病势。宜服决明丸、补肝汤立效。歌曰。都无痛痒不头痛。渐渐昏朦似物瞒。没翳恰如昏不患。乌风根本更何言。有花脏腑虚劳是。无即肝家气拥填。两种既知虚与实。分明用药补和先。和时宜服凉药饮。空腹宜吞磁石丸。食后补肝须早治。瞳仁未小即能痊。阳衰年老还相似。医者搜索仔细看。若绝三光应不救。瞳仁干定是为难。黑风内障。此眼初患之时。头旋额角偏痛。连眼睑骨。及鼻颊骨。时时亦痛。兼眼内痛涩。有黑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积热证治]四顺饮子
治小儿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大便少,此里热也。大黄当归(洗)赤芍药甘草(各等分)上为末,三岁上小儿,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作二服,食后服。一法,用芍药,欲利小便,则用赤者;虚热者,加甘草;下利者,减大黄;冒风邪,加麻黄去节;中风身体强戴眼者,加独活,并于一两中加减半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四妊娠时气方论第五]葛根饮子
治妊妇时气,烦热口干,头痛。家干葛麻黄(去节、根,各半两)石膏(一两)豉(一合)白米(半合)栀子仁(二、七枚)葱白(二茎,连根)上细切,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无时分温三服,汗出为效。《妇人大全良方》南宋·嘉熙元年陈自明公元1237年
- 《医说》:[卷十小儿]疮疹后服清凉饮子
小儿疮疹皆出尽身已凉喜食物亦稍能转动以清凉饮子浓煎量儿大小与之须利三二行即安乐后不发热不肿腮不鼻衄不患痢世人不用此法者于此数症恐不能免也《医说》南宋张杲公元1127-1279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伤寒方下伤寒杂治第十]芦根饮子
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方。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生姜(三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只,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随便饮,不瘥,重作取瘥。治伤寒后呕哕方∶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瘥更作,取瘥止。治伤寒后虚羸少气呕吐方∶石膏麦冬半夏(各一升)竹叶(二把)人参(二两)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
- 《仁术便览》:[卷二翻胃]【木香通气饮子】
治一切噎塞不通,痰饮不下。青皮木香莪术槟榔陈皮萝卜子(炒。各五钱)藿香叶(二两)甘草人参枳壳一方治膈噎。红花端午日采头次,酒拌焙,真血竭各等为末,酒拌匀,入汤中,顿热,徐《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三妇人臂痛方论第七]流气饮子
紫苏叶青皮苦梗大黄(煨)当归芍药乌药茯苓川芎黄枳壳(去穣,麸炒)防风(各半两)甘草橘皮(各三分)木香连皮大腹(二两,锉,姜汁炒)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一盏,去滓服。《妇人大全良方》南宋·嘉熙元年陈自明公元1237年
- 《祖剂》:[卷之四平胃散]对金饮子
一名胃苓汤即平胃散合五苓散治伤暑泄泻烦渴小水不利霍乱吐泻及产后遍身浮肿《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凉隔散(一名连翘饮子)
治伤寒燥热,怫结心烦,懊不眠,脏腑积热烦渴,头昏唇焦,咽燥喉痹,目赤烦燥,口舌生疮,咳唾稠粘,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闭结,风热壅滞,疮疹发斑,黑陷将死。连翘(一两)山栀大黄薄荷黄芩(各五钱)甘草(一两五钱)朴硝(二钱五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温服。一方有黄连。《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犀角饮子
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此方。犀角(十八铢)茯神(一两)麦门冬(一两半)甘草(半两)白术(六铢)上五味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儒门事亲》:[卷十二兼治于内者]防风当归饮子
柴胡人参黄芩防风甘草芍药大黄当归滑石(以上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五钱,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六小便]石苇饮子
治气淋小遗涩痛石苇(汤浸刷皮)瞿麦木通(各一两)陈橘皮茯苓芍药桑白皮人参黄芩(各三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一分煎至七分(温服)《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五黄疸]甘露饮子
治胃热齿龈宣露口臭心中多烦饥不欲食喜睡目脸重及治小儿疮疹已发者并治血虚黄胆尤效生干地黄熟地黄天门冬枇杷叶黄芩石斛枳实山茵陈甘草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若齿龈宣露煎药稍热嗽之冷即《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六小便]地榆饮子
治小便凝涩新香附子新地榆上咀各浓煎汤一盏先呷附子汤次呷地榆汤以尽为度末知再服《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博济方》:[卷四经气杂证]枳壳饮子
治妇人手足烦热,夜卧多汗,肌肉黄瘁,经候不匀,四肢烦倦,心胸满闷,状似劳气。枳壳(二两,去皮,麸炒)半夏(一两,汤洗七遍,以生姜汁浸三宿用,麸炒令黄)红芍药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块,擘破,枣二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候五心烦热,及身体壮热,潮热,退,方住服。《博济方》宋·庆历七年王衮公元1047年
- 《博济方》:[卷三目疾]羚羊角饮子
治斑疮后,翳膜忽生,及风毒暴赤等眼。羚羊角(用一对以索子扎缚定一处镑,共取细末二两,再研如粉)车前子决明子防风上九味,同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凡欲服药时,先将药末,以水浸一宿,次日以此水并药同煎熟,却入瓷瓶子内,用油单纸封系,垂在井中一宿,至次日取出,微暖动,临卧时,徐徐呷,不得就枕头睡,至明见效。如要急取功,即空心日午时各吃一服。《博济方》宋·庆历七年王衮公元1047年
- 《医方考》:[卷六虫门第六十五]五磨饮子
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五件等分,白酒磨服。暴怒暴死者,名曰气厥,此方主之。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 《博济方》:[卷一劳证]鬼哭饮子
治一切劳。阿魏(一分,使童便磨一处)东引桃枝(小者一大握,槌碎)甘草青蒿(一大握,如用其子,只用一两半)槟榔(一两,为末)葱白(二寸,连根。)上用童便二升,浸桃枝、甘草、青蒿、葱白、四味。一宿,来日五更初,煎取六合,去滓,然后入阿魏,更煎两沸,分为二服,每服临吃时,入槟榔末半两,同服,如觉心头恶,必吐,吐后更进第二服,如是服前一服后,心头安稳,即须进二服,必然通转当下,必见恶物,服时仍不得令人与
- 《鸡峰普济方》:[卷第三伤寒中暑附]生地黄饮子
治热病毒瓦斯攻肺咳嗽中生疮生地黄(三两)川升麻玄参川大黄(生)贝母麦门冬百合甘草(各一两)柴胡(上细锉和匀每服半两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一小匙更煎一沸放温非时服《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香港脚]延年茯苓饮子
主香港脚肿痛喘急上攻心腹热冒闷呕逆饮食不下白茯苓紫苏叶杏仁橘皮升麻柴胡犀角(各二两)槟榔(十二枚)生姜(四两)上为粗末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温分三服如人行八里忌醋物《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 《仁术便览》:[卷三惊悸怔忡]【茯苓饮子】
治痰饮蓄于心经,怔忡不已。赤茯苓半夏麦门冬陈皮(各一两)沉香(不见火)甘草槟榔(各五钱)上每服八钱,姜三片,水煎服。《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汤头歌诀》:[理血之剂]小蓟饮子藕
(节)蒲黄(炒黑),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当归、甘草)黑栀(子)淡竹叶,(等分煎服。)血淋热结服之良。(小蓟、藕节散瘀血,生地凉血,蒲黄止血,木通泻心火达小肠,栀子散郁火《汤头歌诀》清汪昂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三杂疗方第二十三]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陈皮五分大腹槟榔(并皮、子者)四枚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以上各□咀,分为三贴,一贴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如四体壅,添甘草少许,每贴分作三小贴,每小贴以水一升,煮取七合,温服,再合滓为一服,重煮,都成四服。(疑非仲景方)【按】此方证
- 《儒门事亲》:[卷十五诸杂方药第十七]交加饮子
治久疟不已,山岚瘴气。肉豆蔻(十一个,面裹烧一个)草豆蔻(二个,同上法用)浓朴(二寸,一半生用,一半用生姜汁制过用)甘草(二寸半,一半生用,一半炙用)生姜(二块,如枣,纸裹煨过,半上为末。每服分一半,水一碗,银石器内,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服。发日,空《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 《祖剂》:[卷之三金匮顺气丸]地黄饮子
即金匮顺气丸去山药泽泻丹皮加苁蓉巴戟远志石菖蒲石斛五味子麦门冬各等分入许姜枣煎服治肾气虚弱舌喑不能言足痿不能行复方《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杨氏家藏方》:[卷第三中暑方一十三道]香连饮子
治霍乱、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草乌头(不去皮脐,水浸七日,晒干,称二两,入盐三两同炒黄,去盐不用)黄连(入茱萸二两,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香薷叶藿香叶(去土。以上三味各二两)上件咀。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同煎至一盏,水沉极冷,顿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杨氏家藏方》:[卷第五一切气方二十五道]流气饮子
治男子、妇人五脏不调,三焦气壅,心胸痞满,噎塞不通,腹胁膨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涎盛,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滞,小便不通。及治忧思太过,之气郁结不散,壅滞成疾。又治伤寒,才觉得疾便服此药,升降阴阳,汗出立愈。大肿痛,喘急腹满,大便不通。及气攻肩背、胁肋,走注刺痛,并皆治之。陈橘皮(去白,二斤)青橘皮(去白)紫苏(连枝叶用)浓朴(去粗皮,生姜汁制一宿,炒)香皮蓬莪术(六两)麦门冬(去心白芷
- 《杨氏家藏方》:[卷第三积热方一十六道]除热饮子
治心经客热,小便不通,口躁烦渴。甘草(炙)陈小麦麦门冬赤茯苓(去皮)干葛灯心木通人参(各等分)上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数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如发渴,细细呷之,食后。《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成方切用》:[卷十二下救急门]五磨饮子
治暴怒暴死,名曰气厥。(宜扶正坐,使气顺即稍安。再用皂角末吹鼻,令嚏。)方见卷一上治气门四磨饮附方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者,《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 《杨氏家藏方》:[卷第三疟疾方一十四道]草果饮子
治寒热往来,烦渴头痛,或但寒但热。草果子仁(四枚)人参(去芦头,半钱)半夏(十三枚中样者,沸汤浸洗七次)甘草(炙,上件咀。用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去滓温服,食前。《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祖剂》:[卷之三生脉散]人参饮子
用生脉散加黄甘草当归白芍药治暑月衄血《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瑞竹堂经验方》:[十三、疮肿门]黄饮子
治一切恶疮。金银花(一两)当归(一两)连翘(半两)黄(半两)生甘草(三钱)大黄(三钱)栝蒌上件咀,用水一大碗,药一两,浸一宿,慢火熬至稠作声,入好酒一升,再煎三二沸,去《瑞竹堂经验方》元沙图穆秀克公元1279-1368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