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阴症散毒针为艾卷灸法之一。出《串雅外编-卷二》。药物处方: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细辛、牙皂、硫黄、山甲、大贝、灵脂、肉桂、雄黄各3克,蟾酥、麝香各1克,艾绒30克。艾卷制法及操作同太乙神针。主治痈疽阴证[1]。
参见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为艾条灸的一种。指用掺药艾条。出《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艾条中所掺药物,各家所载不一(见下表)。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使用时点燃一头,穴上用布七层垫之,然后将此艾条按于穴上,冷则易之,每穴灸5~7次。用以治疗风寒湿痹、痿弱无力以及一般慢性虚寒性病症等。[2]
太乙神针处方用药表(单位:钱)[2]
书名 |
艾 绒 |
乳 香 |
没 药 |
丁 香 |
松 香 |
麝 香 |
硫 黄 |
雄 黄 |
穿 山 田 |
桂 枝 |
杜 仲 |
枳 女 冗 |
皂 角 |
细 垂 |
川 芎 |
独 活 |
白 芷 |
堇 乌 |
川 乌 |
巴 旦 仁 |
斑 蝥 |
全 蝎 |
桃 树 皮 |
30 |
1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钛乙神针方》 |
30 |
1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0.8 |
3 |
|||||
《针灸逢源》太乙神针 |
20 |
1 |
0.3 |
1 |
1 |
1 |
1 |
1 |
1 |
||||||||||||||
30 |
1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
30 |
1 |
1 |
1 |
1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3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阴症散毒针
-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公选良方内外科]针灸
没药阿魏三棱蓬术甘草皮硝(各一钱)两)作针。阴症散毒针∶乳香没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白芷细辛牙皂(各五...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草部
利小便,下五淋,止消渴,解肠胃热,妇人崩中。苗如针,谓之茅针,可啖,益小儿,生采,敷金疮止血并痛。...
-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二(外科)]发背
九,只左边如茶钟大,红作肿。戒之曰∶切莫箍药及刀针,气血温和,毒当自出,箍则反迟,非时而刺,收口难...
-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治燥门
逐瘀止血治淋难,消除客热医烦渴,灸疮血出用花安,针罨刀箭穿疮孔,烂茅止血敷疮斑。茅,冒也,毛也。冒...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五本草集要(下)]木部
取其精,火内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毒兼止疼痛。皂角针治疮中用之,直达疮所。又米醋煎嫩刺作浓煎,敷疮癣...
- 更多古籍中的阴症散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