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概述
阴阳刺即偶刺[1][2][3]。偶刺为古刺法名[1][4]。十二节刺法之一[1][4]。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指治疗心气闭塞,如心胸痛一类疾病的针刺方法[1]。
3 具体方法
其法用手按其胸背,当痛处所在,前后相对各刺一针[1]。于胸脘部及背部进行斜刺[4]。由于这种刺法是前后对偶,因称[4]。刺时必须斜针刺入,以防伤及内脏[1]。
因此法一前一后相对针刺,前胸属阴后背属阳,故又名阴阳刺[1]。后世所称的前后配穴法即源于此[1]。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6.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6.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6.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6.
古籍中的阴阳刺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九]解精微论第八十一篇
,雷公请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卷首缺)·气论]水论
,雷公曰∶臣受业,传之以教,皆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药滋,所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谨...
- 《针灸大成》:[卷四]三衢杨氏补泻
泻也。先寒后热身如疟,医师不晓实和弱,叮咛针要阴阳刺,祛除寒热免灾恶。口诀阴中隐阳,能治先热后寒,...
- 《素问识》:[卷八]解精微论篇第七十二
从出。神志水火之原。非寻常问答所及。故曰解精微。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志。滋。作资。灸下资下...
-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二十四]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
- 更多古籍中的阴阳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