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湿热证

目录

1 拼音

yīn xū shī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阴虚湿热证:1.素体阴虚而夹湿热下利者;2.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郁积日久而伤阴者。

4 素体阴虚而夹湿热下利者·阴虚湿热证

阴虚湿热证为证候名[1]。指素体阴虚而夹湿热下利者[1]

4.1 治疗

治宜救阴泄热为主[2]。可用驻车丸、阿胶丸、阿胶连梅丸、千金黄连汤、黄连阿胶汤等方[2]

5 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郁积日久而伤阴者·阴虚湿热证

阴虚湿热证(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3])为证候名[3]。是指阴液亏虚,湿热内阻, 以低热烦闷,肢体困重,口苦而腻,颧红,盗汗,小便淋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3]

5.1 病因病机

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郁积日久而伤阴者,多见于慢性肝胆或慢性胃肠病患[3]

5.2 症状

症见面色晦暗,消瘦,口苦咽干而不欲饮,饥不欲食,胁痛,痞满,溺黄,大便不爽,舌质暗红而有黄浊苔等[3]

5.3 治疗

治宜养肝和胃,清热利湿为主,但滋养不宜滞腻,理气不得辛燥,清利不可过于苦寒[3]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3.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