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yīn xū fā rè
2 英文参考
fever with yin asthen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ever due to yin 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阴虚发热为病证名[1]。见《丹溪心法·发热》。阴虚,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而致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可见到低热、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盗汗消瘦等症[2]。
4 病因病机
多因素体阴亏,或治疗不当,伤津耗液,或热病后期,邪热耗阴,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生[3]。
5 症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颧红盗汗、脉细数、舌红少苔等[3]。
6 辨证论治
《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虚也,当滋真阴,宜地黄汤;若久而盗汗遗精,咳嗽毛枯,宜三才丸补水以匹火,是亦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之义耳。”
《医碥》卷一:“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症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
可选用四物汤加炒黄柏、黄芩、龟甲,鳖甲散,青蒿鳖甲汤,大补阴丸,一阴煎等方[1]。
7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1.
治疗阴虚发热的方剂
- 小柴胡合四物汤
胆草、青皮、干葛。主治:胁痛、每日至夜身热,或阴虚发热。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加减:阴虚甚,...
- 小儿疏表丸
服1丸半。二岁服2丸半。三岁以上服4丸。注意:阴虚发热,结核发热,患者勿服。规格:每丸重3g贮藏:密...
- 竹叶粥
煮粥,粥熟,入沙糖食之。用药禁忌:凡胃寒病人或阴虚发热者不宜选用。在发热期间,竹叶粥宜煮稀薄,不要稠...
- 加减藿朴夏苓汤
产后湿温。因胎前湿伏中焦,致产后缠绵不已,状若阴虚发热者。用法用量:热重,去豆卷,加葛根、黄芩。摘录...
- 首乌青蒿鳖甲饮
5克青皮6克草蔻仁3克(研)功能主治:治温疟,阴虚发热,脉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口干,加知母6克...
- 更多治疗阴虚发热的方剂
治疗阴虚发热的穴位
- 盆腔
糖水、桂元肉等温热性食物。五心烦热、腰痛者多属肾阴虚,可食肉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补强壮。9、做好避...
- 鱼际
以本穴具有清肺热的特点,凡外感风热、燥热伤肺,或阴虚内热、热伤肺络等所导致的病证,均可取鱼际治疗。鱼...
- 皮部
细,但欲寐也”;还有从阳化热的热化证,病机主要是阴虚阳亢,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神不宁,故见心烦...
- 冲阳
无力,臂肘疼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瘰疬,伤寒,发热,流感,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咽喉肿痛,胸中烦...
- 更多治疗阴虚发热的穴位
治疗阴虚发热的中成药
- 小儿疏表丸
服1丸半。二岁服2丸半。三岁以上服4丸。注意:阴虚发热,结核发热,患者勿服。规格:每丸重3g贮藏:密...
- 颐和春胶囊
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5粒,一日2次。注意:阴虚发热型、湿热型患者忌服。规格:每粒装0.3g贮藏:...
- 驻车丸
米饮送下,日三次。功效与主治:功能滋阴清热。治阴虚发热,肠滑下痢脓血,日夜无节,腹痛难忍者《全幼心鉴...
- 大风丸
严重者、年老体虚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阴虚发热、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4.发热病人暂停使用。5...
- 固经丸
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
- 更多治疗阴虚发热的中成药
阴虚发热相关药物
- 大风丸
严重者、年老体虚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阴虚发热、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4.发热病人暂停使用。5...
- 健肾强精酒
不良反应】【禁忌】儿童、孕妇禁用;阴虚火旺、感冒发热者禁服;高血压患者禁服;对酒精过敏者禁服。【注意...
- 红甲虫草口服液
次。【不良反应】【禁忌】儿童、孕妇禁用;外感发热及阴虚热盛者禁服;糖尿病患者禁服。【注意事项】1....
- 茸参补肾胶囊
服,一次2粒,一日2次。【不良反应】【禁忌】外感发热者及阴虚火旺者禁服。【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
- 温补肾阳酒
不良反应】【禁忌】儿童、孕妇禁用;外感发热、实热阴虚者禁服;对酒精过敏者禁服;高血压患者禁服。【注意...
- 更多阴虚发热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阴虚发热
- 《杂病广要》:[内因类]恶寒发热
外气乖与气郁二端。气乖有三∶一曰阳亢发热,一曰阴虚发热(血虚同),一曰阳虚发热。气郁有七∶一风寒郁热...
- 《续名医类案》:[卷八]痢
香六分煨,共为末,每服三钱,乌药煎汤冲服。一人阴虚发热,下痢赤白,至夜烦渴不宁,或用凉血攻积药而死。...
- 《顾松园医镜》:[卷十一·书集虚劳]虚劳所忌饮食诸物及却病之法并忌火炙
用此方治小儿齿迟、语迟、脚软、行迟、囱门不合,阴虚发热诸病,以皆属肾虚,缘小儿稚阳纯气,故以仲景八味...
- 《伤寒捷诀》:伤寒有四症相类
加黄连。兼湿者加羌活。此特阳虚发热之一门也。然阴虚发热者十有六七。亦类伤寒。今人一见发热。则曰伤寒。...
- 《杂病心法要诀》:[卷二]痨瘵治法
热,加柴胡、胡连。骨内蒸热,加青蒿、鳖甲。午后阴虚发热,宜用补阴诸丸汤药。阳虚恶寒清瘦,宜用补阳诸丸...
- 更多古籍中的阴虚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