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阴虚发疟为病证名[1]。《医钞类编》卷八:“阴虚发疟……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面赤如脂,渴欲饮水,热退则不渴。”治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
4 关于虚疟
虚疟(deficient malaria[2])为病证名[3]。疟疾之一[3]。是指体虚病疟,以六脉微弱,神气倦怠等为常见症的疟疾[2]。
4.1 虚疟的病因病机
《金匮翼》:“虚疟者,或体虚而病疟,或因疟而致虚。六脉微弱,神气倦怠,是以补养正气为主。经云,症脉缓大虚,便用药,不宜用针。盖病疟而脉虚,气先馁矣。故不宜用针而宜用药。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4.2 虚疟的治疗
《证治汇补》卷三:“虚疟……又有入房感寒成疟者,昼则寒甚,夜则发热,服药不得汗者,用苍芎桃柳汤浸足至膝,内服补剂,其汗必行。又有虚极之人,疟发之时寒不成寒,热不成热,气急神扬,精神恍惚,六脉豁大,此元气衰脱,将有大汗昏晕之虞,宜防之。”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5.
治疗阴虚发疟的穴位
- 主穴
起主要作用的穴位。按照需要可用一个或几个。例如:疟疾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
- 八椎下
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脊背疼痛、疟疾、糖尿病等。标准定位:八椎下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凹...
- 八冲
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代号:...
- 阴独八穴
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代号:...
- 五胠俞
烦热,热病汗不出,咳嗽,气喘,呕吐,目痛,目眩,疟疾,肩背痛,热病,胸痛,现代又多用譩譆穴治疗心包炎...
- 更多治疗阴虚发疟的穴位
治疗阴虚发疟的方剂
- 瘴疟丹
而得之;食疟者,因饮食伤脾而为疟也。用法用量:当发前日,服30丸,冷酒送下,次早又服。制备方法:上...
- 明砂止疟丹
明砂止疟丹组成:夜明砂3钱。主治:孕妇瘀血积聚成疟,及疟母症。用法用量:空心茶清调服。制备方法:上...
- 断魔如圣丹
粒。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断疟如神丹(《穷乡便方》)。本方方名...
- 山甲汤
方名:山甲汤组成:穿山甲、木鳖子各等分。主治:久疟、疟母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调下。...
- 清中祛疟饮
8分,厚朴8分,苍术8分,草果8分,生姜1片。主治:疟疾初发。附注:清中驱疟饮(《类语治裁》卷四)。...
- 更多治疗阴虚发疟的方剂
治疗阴虚发疟的中成药
- 半贝丸
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
- 柴胡注射剂
主治:和解退热,疏肌解郁,升举阳气。适用于感冒,疟疾,胁痛,月经不调。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慎用。真阴...
- 固经丸
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疟原虫有杀灭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 三甲散
法用量:水2钟,煎8分,去滓温服。加减:若素有老疟或瘅疟者,加牛膝1钱,何首乌1钱(胃弱欲作泻者,...
- 截疟七宝丸
行气化瘀,除温截疟。用于食宿停水,腠理失和引起的疟疾、胸胁满闷,不思饮食,肢体酸痛,寒热交作。用法与...
- 更多治疗阴虚发疟的中成药
阴虚发疟相关药物
- 青蒿素栓
效、速效、低毒抗疟药。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青蒿素的作用机...
- 蒿甲醚片
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类疟疾的治疗,包括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如恶性疟和间日疟...
- 蒿甲醚胶丸
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 蒿甲醚胶囊
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抢...
- 蒿甲醚注射液
通过肠道排泄,其次为尿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 更多阴虚发疟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阴虚发疟
- 《辨证录》:[卷之八]疟疾门(十则)
,必变为四日两发之疟也。盖此疟原是内伤于阴,邪乘阴虚而入之。初起时,阴不甚虚,即用补阴之剂,加入散邪...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痛者。火淫肺金也。目瞑者。热甚阴虚。畏阳光也。齿痛肿。热乘阳明也。发热如疟者。少阴标本之气病也。热...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五]至真要大论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热为火气,水能胜之,故宜治以咸寒,佐以甘...
-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九·小儿科]疟
多馁弱,必用四兽饮,即六君加草果、姜、枣、乌梅。阴虚内热,必用鳖甲、首乌、知母,便渐溏者忌用。久疟荣...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四]疟论第三十五篇
,阳气不和于阴,故阴阳上下交争。阳争于上,则阳实阴虚;阴争于下,则阴实阳虚,上下交争,则虚实更作。交...
- 更多古籍中的阴虚发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