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子宫脱垂·阴脱
阴脱为病名[1]。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即阴挺[1]。相当于子宫脱垂[1]。《医学正传》:“产后阴脱,谓阴户中宫脱下也。”
《中医药学名词》(2004):阴挺(uterine prolapse[4])是指以子宫脱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
《中医药学名词》(2010):阴挺(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5])是指以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移,甚至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或阴道前后壁膨出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
4.1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
阴挺多由素体虚弱、产后劳力过早或多产伤气,或久咳久立,房劳伤肾等,致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胞宫失摄而成[3]。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脱垂[3]。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亦有因脾虚聚湿,日久化热,湿热下注或脱垂又感染湿热毒邪所致。
4.2 症状
《景岳全书》:“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
临床上,轻者仅觉腰酸,下腹重坠;重者则有鹅卵样物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见气短乏力,面色咣白、白带量多及腰酸畏寒、尿频等气虚、肾虚症候[3]。如脱出物摩擦损伤感染者,则局部肿痛,黄水淋漓,小便赤涩[3]。
4.3 辨证分型
4.3.1 阴挺·脾虚气陷证
阴挺·脾虚气陷证(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with syndrome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collapse[5])是指脾气素弱,或劳产损伤,中气下陷,以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坠胀,面白少华,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常见症的阴挺证候[6]。
4.3.2 阴挺·肾气不固证
阴挺·肾气不固证(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with syndrome of unconsolidated kidney qi[5])是指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以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少腹下坠,腰脊酸楚,头晕目眩,耳鸣,神疲乏力,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为常见症的阴挺证候[6]。
4.3.3 阴挺·湿热下注证
阴挺·湿热下注证(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5])是指肝经湿热,下注胞宫,以子宫脱出日久,或阴道前后壁膨出,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阴挺证候[6]。
4.4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阴挺有一定效果,治疗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体质虚弱或有继发感染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4.4.1 刺灸法
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3]。气虚明显者加关元(灸);肾虚明显者加照海;脱出物感染者加大都、阴陵泉,局部用艾条熏灸[3]。
处方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经穴,乃诸阳之会,具振奋阳气,升阳举陷之功;气海为任脉经穴,能益气、固胞、调任;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维系带脉,固摄胞宫;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之有效穴。
操作 毫针刺,补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4.2 耳针法
方法 毫针刺,间歇性强刺激,每次选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4.3 头针
4.4.4 电针法
选穴 子宫 足三里
方法 子宫穴向胞宫方向斜刺,以患者感到子宫上提,腰部和阴部酸胀为度。足三里用补法,两穴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或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5 妇人因分娩损伤胞络,或举动房劳·阴脱
阴脱是指阴户开而不闭。相当于子宫复旧不全,或伴有慢性炎症,或损及膀胱等。
5.1 病因病机
妇人因分娩损伤胞络,或举动房劳[1]。而致阴户开而不闭,甚则肿痛,小便淋漓[1]。
5.2 治疗
治宜补益气血[1]。方用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1]。小便淋漓者,方用丹栀逍遥散加车前子[1]。外用蛇床子、五倍子煎汤熏洗[1]。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6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3.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1.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9.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治疗阴脱的穴位
- 气海
,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
- 下肓
,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
- 肓之原
,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
- 脖胦
,脱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阴挺,尿潴留,肠麻痹,神经衰弱,便秘,疝气,经闭,...
- 神阙
主,而成不知不觉之呆物矣。本穴居全腹正中,为阳居阴位,故喜熨灸而忌针刺。凡属挥霍缭乱,有干神明之外...
- 更多治疗阴脱的穴位
治疗阴脱的方剂
- 乌肝汤
枝3钱,干姜3钱,附子3钱(炮),首乌3钱(蒸),芍药3钱。主治:阴脱证。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
- 当归益荣散
血,肝经虚极,不能摄血束筋,七日外玉门不闭;兼治阴脱阴挺。用法用量:水煎服。产后十日以外患此证,加人...
- 两援汤
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肉桂2钱。功能主治:阴脱。大便之时,一时昏晕而脱者,两目上视,手足冰冷,...
- 鳖头散
方名:鳖头散组成:死鳖头1个(烧令烟绝)。主治:脱肛历年不愈。用法用量:以敷肛门,上进,以手按之。...
- 举陷参耆煎
升麻1钱,炙甘草5分,泽泻2钱。功能主治:妄下阴脱。凡伤寒温热攻下太过,脾胃受伤,心中懊憹,起卧不...
- 更多治疗阴脱的方剂
治疗阴脱的中成药
- 生脉注射液
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效。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
- 痔疮栓
免出血。置入适当深度以防滑脱。7.痔疮栓宜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热变形。8.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
- 血速升颗粒
感冒发烧时忌服。规格:每袋装10g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河北省药品检验所起草血速升颗粒说明书:...
- 附桂骨痛颗粒
mg,容量为6ml,预先依次用乙腈、水各6ml洗脱)上,依次以0.1mol/L盐酸溶液、甲醇、乙腈...
- 珊瑚癣净
可停止脱落。规格:每瓶装25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处。贵州省药品检验所起草珊瑚癣净说明书:药品类...
- 更多治疗阴脱的中成药
阴脱相关药物
- 痔疮栓
避免出血。置入适当深度以防滑脱。7.药品宜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受热变形。8.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
- 黑首生发颗粒
】滋补肝肾,养血生发。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脱发的辅助治疗。【规格】每袋装20克【用法用量】开...
- 益虚宁片
功能主治】养阴益气,补血安神。用于失眠少寝,头发脱落,耳鸣头晕,腰痛腿软。【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 金樱首乌汁
,阴虚血少所致的腰酸,耳鸣,头晕眼花,筋骨痿软,脱发,白发,月经失调。【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
- 天麻首乌片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视力、听力减退,腰酸乏力,脱发,白发。【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 更多阴脱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阴脱
- 《辨症玉函》:[卷之一阴症阳症辨]脱症
而阳脱之症若何其阳必翘然不倒精尽而继之以血者是也阴脱之症若何精尽而止其阳即痿身寒而无气者是也治阳脱与...
-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五产后诸疾门]阴脱
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米饮调下。忌登高举重。治产后阴脱。此因产妇劳力而致。阴下挺出。肿痛。五倍子蛇床子...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十章·伤寒坏证]第四节·伤寒转脱
有亡阳气脱之虞。二因消伐攻下太过。下泻不止。以致阴脱。三因多服寒冷药。致伤肠胃。命火式微。食减下利。...
-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五·产后]隐疾
薛立斋治一产妇,阴脱,便闭下坠,形气倦甚,用十全大补汤而上。因怒仍脱,重坠,寒热,小便淋沥,用补中益...
- 《医心方》:[卷第二十三]治产后阴脱方第四十
《病源论》云∶产阴脱者,由宿有虚冷。因产用力过度,其气下冲,则阴下脱也。《产经》∶治产后阴脱下痛方∶...
- 更多古籍中的阴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