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挺

目录

1 拼音

yīn tǐng

2 英文参考

uterine prolap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阴挺:1.强中;2.阴纵;3.子宫脱垂。

4 强中·阴挺

阴挺为病证名[1]。即强中[1]。指阳兴不痿,不能洩精或精液自出者[2]

《证治汇补·疝气附阴挺》:“阴茎挺纵不收,为强中之症。”

4.1 病因病机

由于饵食金石丹药,火毒内盛,或因肾气衰弱,虚阳妄动所致[2]

4.2 症状

《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痿,精液自出。”

证见阴茎常举,不能洩精或精液自泄等[2]

4.3 辨证论治

治宜助阴抑阳,地黄汤加牛膝、知柏之类[2]

因火毒内盛者,治宜泻火解毒,用石子荠苊汤、黄连猪肚丸[2]。火盛阴虚者,加玄参、麦冬、生地,或用倒阳汤[2]

因肾气衰弱,虚火妄动者,治宜温补肾元,用鹿茸丸、苁蓉丸等方[2]

5 阴纵·阴挺

阴挺为病证名[2]。即阴纵[2]。指阴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之证[2]。见《医学纲目·肝胆部》。《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阴纵又称茎纵[2]

5.1 病因病机

多由肝经湿热所致[2]。《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病源流》:“阴纵,亦名阴挺。由前阴受热,则玉茎挺长不收,或肿胀而痿,或与股相磨难行,甚至两胁气逆上,手足倦弱。”

5.2 治疗

治宜清肝化湿。用柴胡胜湿汤、小柴胡汤加黄连或黄柏、龙胆泻肝汤等方[2]。甚者用三一承气汤[2]。外用朴硝、荆芥煎汤浸洗,或用丝瓜汁调五倍子粉外敷[2]。若肿挺减轻而坚块不消者,可用青皮配以散风药[2]

6 子宫脱垂·阴挺

阴挺为病证名[2][3]。又称阴茄、阴脱、阴疝等[3]

《中医药学名词》(2004):阴挺(uterine prolapse[4])是指以子宫脱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

《中医药学名词》(2010):阴挺(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5])是指以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移,甚至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或阴道前后壁膨出为主要表现的疾病[5]

6.1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阴挺出下脱候: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

阴挺多由素体虚弱、产后劳力过早或多产伤气,或久咳久立,房劳伤肾等,致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胞宫失摄而成[5]。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脱垂[5]

临床多见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因产用力,或劳力过度、抬高负重等致气虚下陷,系胞无力而阴挺下脱,或因产育过多,房事所伤等,致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系胞无力;亦有因脾虚聚湿,日久化热,湿热下注或脱垂又感染湿热毒邪所致。

6.2 症状

《景岳全书》:“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

临床上,轻者仅觉腰酸,下腹重坠;重者则有鹅卵样物脱出于阴道口外,常伴见气短乏力,面色咣白、白带量多及腰酸畏寒、尿频等气虚、肾虚症候[5]。如脱出物摩擦损伤感染者,则局部肿痛,黄水淋漓,小便赤涩[5]

6.3 辨证分型

6.3.1 阴挺·脾虚气陷证

阴挺·脾虚气陷证(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with syndrome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collapse[5])是指脾气素弱,或劳产损伤,中气下陷,以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坠胀,面白少华,四肢乏力,少气懒言,带下色白,量多质稀,舌淡,苔薄,脉细弱为常见症的阴挺证候[5]

6.3.2 阴挺·肾气不固证

阴挺·肾气不固证(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with syndrome of unconsolidated kidney qi[5])是指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以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少腹下坠,腰脊酸楚,头晕目眩,耳鸣,神疲乏力,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为常见症的阴挺证候[5]

6.3.3 阴挺·湿热下注证

阴挺·湿热下注证(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5])是指肝经湿热,下注胞宫,以子宫脱出日久,或阴道前后壁膨出,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阴挺证候[5]

6.4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阴挺有一定效果,治疗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体质虚弱或有继发感染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6.4.1 刺灸法

取百会(灸)、气海(灸)、维道、子宫、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穴为主[5]。气虚明显者加关元(灸);肾虚明显者加照海;脱出物感染者加大都、阴陵泉,局部用艾条熏灸[5]

治则 补脾益肾,固摄胞宫

处方 百会 气海 维道 子宫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经穴,乃诸阳之会,具振奋阳气,升阳举陷之功;气海为任脉经穴,能益气、固胞、调任;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维系带脉,固摄胞宫;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之有效穴。

随证配穴 脾虚—足三里,肾虚—太溪。

操作 毫针刺,补法,并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2 耳针法

取子宫、肾、皮质下等穴,强刺激[5]

选穴 内生殖器 皮质下 脾俞 肾俞

方法 毫针刺,间歇性强刺激,每次选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4.3 头针

取生殖区、足运感区等,间歇捻针,留针20分钟[5]

6.4.4 电针法

选穴 子宫 足三里

方法 子宫穴向胞宫方向斜刺,以患者感到子宫上提,腰部和阴部酸胀为度。足三里用补法,两穴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用断续波或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15~2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06.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9.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