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气法

目录

1 拼音

yǐn qì fǎ

2 概述

引气法为针刺方法名[1]。即行气法[1][2]。行气法指能使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一类针刺方法[3][4]。亦称引气法、通气法和导气法[4]。《针灸大成》:“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得病所。”《黄帝内经灵枢·官能》“切而转之,其气乃行”。是采用捻转等法促使针感的传导[4]。《针灸大成》卷四:“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至病所。”说明本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4][4]。本法历代文献中有分散记载,主要包括提插行气、呼吸行气、捻转行气、按压行气、针向行气、接经行气诸法[4][4]

3 提插行气·行气法

提插行气为行气法之一[5]。指用提插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5]。《针灸大成》:“徐推其针气自往,微引其针气自来。”又:“推之则前,引之则止。”盖推指插针,引指提针[5]。意指提插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它扩散传导的作用[5]

4 呼吸行气·行气法

呼吸行气为行气法之一[6]。指针刺时配合患者呼吸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6]。《金针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进之。”是指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宜在病人吸气时提针,使气上行;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下方,宜在病人呼气时插针,使气下行之意[6]

5 捻转行气·行气法

捻转行气为行气法之一[7]。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7]。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一定的关系[7]

6 指压行气·行气法

指压行气法为行气法之一[8]。亦称按压行气法[8]。指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前后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8]。金·窦汉卿《金针赋》:“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即要使针感向上,可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下方,“闭其下气”则经气上行;反之,要使针感向下,可用手指按压针刺穴位的上方,“闭其上气”则经气下行[8]

7 针向行气·行气法

针向行气法为行气法之一[9]。又称针芒行气法[9]。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9]。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9]

8 接经行气·行气法

接经行气法为行气法之一[10]。又称循经接气法[10]。指按照经脉循行方向在其穴位上依次针刺,以使针感向一定部位传导的方法[10]。如针刺足三里穴,欲使针感达胃,则可从足三里、梁丘、伏兔、髀关等穴循经而上,依次针刺[10]。也可不按穴位针刺,即其针感在哪里终止,就在哪里下针相接[10]

9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94.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1.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9.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8.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1.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6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