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蹻脉

目录

1 拼音

yīn qiāo mài

2 英文参考

yinqiao vesse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in Heel Channe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Yin Heel Vesse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阴蹻脉(Yin Heel Channel[1]、Yin Heel Vessel[1])为奇经八脉之一[2][3]。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与本脉脉气相通[3]。阴蹻脉主要病候为多眠、癃闭[4]

以其足所行系循行阴经,为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

4 阴蹻脉循行路径

阴蹻脉循行路径

《中医药学名词(2004)》:阴跷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经过内踝后,沿下肢内侧上行,经阴部,沿腹、胸进入缺盆,再上行,出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4]

《中医大辞典》: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阴蹻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又《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阴)蹻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本脉自然骨(舟骨粗隆)后方的照海穴起始,经过内踝,沿下肢内侧向上,进入阴部,向上沿着胸腔里面,入于缺盆(锁骨上窝),再上行,从结喉旁人迎穴的前边出来,经颧部内侧,到目内眦,与太阳、阳蹻脉相会[4]

《中国针灸学词典》:本脉的循行路线,据《难经》记载:起于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经内踝后和腿股内侧向上循行,进入阴部,再上行经胸到缺盆,沿喉咙走在人迎(颈动脉搏动处)的前面,经颧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阳蹻脉相并上行到脑[4]

阴跷脉起于跟中,内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间之然谷穴,循内踝上行腹股、阴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并至睛明穴,亦会于足太阳膀胱经。

(1)足少阴肾经部分:阴跷脉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即在内踝前端,大骨下陷中间。从然谷穴循内踝下一寸照海穴,再由照海穴直上三寸至交信穴,从此循阴股鼠蹊处,入生殖器后而上行入腹胸里。

(2)足阳明胃经部分:阴跷脉入腹胸处上行后,转循足阳明胃经,上行至锁骨上缘中点,下对乳头中线之缺盆穴,经结喉旁,颈动脉后之人迎穴之前,再上行入頄鼻旁。

(3)足太阳膀胱经、阳跷部分:阴跷脉上行至頄鼻旁,属目内眦后,再往外出曲宛而出,再入睛明穴。在此与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之上行气一起还回,此功能即作为濡润眼睛之用。故知阴跷脉气,若不能与阳跷脉气,并荣于眼睛,则造成眼睛不能合闭。

奇经阴跷脉经筋图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阴)蹻脉者,上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服;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该脉主要分布在腹部和颈部,其功能为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关系到人的活动与睡眠。

循行路线:
  1. 起于跟中

  2. 上内踝之上

  3. 直上循阴股入阴

  4. 上循胸腹

  5. 入缺盆

  6. 上出人迎之前

  7. 入頄

  8. 属目内眦

奇经阴跷脉经别循行路径图


阴跷脉

5 阴蹻脉交会腧穴

阴蹻脉交会腧穴有照海、交信(足少阴肾经)、睛明(足太阳膀胱经)[4]

阴蹻脉腧穴总图

6 阴蹻脉经脉病

阴蹻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嗜睡等[4]

阴蹻脉主要病候为多眠、癃闭[4]

阴蹻脉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以及嗜睡等。

患阴跷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阳气不足,阴气偏盛,常常多眠。

阴蹻发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及其他疾病。如筋肉屈伸运动障碍(屈肌紧张)、眼睑开合失常、惊痫、少腹痛、阴中痛、疝气等[4]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7.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3.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