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处
《滇南本草》
3 拼音名
Yìnɡ Zhī Hēi Suǒ Méi
4 硬枝黑锁梅的别名
锁梅、钻地风,疏风草(《滇南本草》),黑锁梅(《植物名实图考》),红刺泡、紫茵(《滇南本草》整理本)。
5 来源
6 原形态
落叶小灌木,高50~120厘米。枝、叶柄及花序均具刺;新枝红紫色,密被白色细绒毛;老枝紫褐色,被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11)枚,阔卵圆形或菱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顶生小叶最大,菱形,或2~3裂,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重锯齿或粗锯齿,下面白绿色,密被细绒毛;叶柄长约1~3厘米;托叶红紫色,披针形,有绒毛。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径约6毫米;萼片5,披针形或卵状三用形;花瓣5,桃红色,倒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聚合果扁球形,径约1厘米,红色,成熟后紫黑色,密被绒毛。花期夏季。
7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分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
8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涩微苦,平。"
9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洗疥颊疮。"
②《云南中草药选》:"收敛,止血,止咳,消炎。治脱肛,红白痢,百日咳,月经不调。叶敷毒蛇咬伤。"
10 硬枝黑锁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11 备注
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硬枝黑锁梅的方剂
- 乌梅丸
饮送下。制备方法:上3味,将矾石、诃黎勒为末,与梅肉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方之...
- 紫芦散
水不休,疼痛不堪者。用法用量:先用麻油将鸡蛋黄煎黑去黄,候冷调搽。即愈。内服解毒丸。加减:若毒势重...
- 散瘀汤
,炙山甲1钱,大黄2钱,黑丑2钱。主治:便毒,坚硬痛甚。用法用量:以酒为引。《辨证录》卷二:方名:...
- 应手散
麝香1分,阳毒用醋调敷,阴毒烧酒调敷。加减:毒坚硬,加鲜山药、葱白头、人头上垢、糖霜,捣和前药,调...
- 食积万应散
分,1岁以下每服1分,5个月以下每服5厘,白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用药禁忌:忌生冷硬物。...
- 更多用到中药硬枝黑锁梅的方剂
用到中药硬枝黑锁梅的中成药
- 乌梅丸
饮送下。制备方法:上3味,将矾石、诃黎勒为末,与梅肉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圣济总录》卷七十七方之...
- 消积丸
禹功等丸者,宜四物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丸服。《梅氏验方新编》卷二:方名:消积丸组成:绿矾(炒红)...
- 黑虎散
:方名:黑虎散组成:黑狗头1个,猪牙皂角3个,盐梅5个。主治:一切金伤。制备方法:用香油12两,同...
- 冰硼散
橙红色,放置干燥,颜色变深,置氨蒸气中熏,变为绿黑色。(2)取(鉴别](1)项的剩余滤液,加氯化钡...
- 温胃舒胶囊
燥,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细粉和颗粒;味微酸...
- 更多用到中药硬枝黑锁梅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硬枝黑锁梅
- 《滇南本草》:[第一卷]覆盆子
覆盆子,即硬枝黑琐梅。味甘、酸,性微寒。入肝、肾二经。入肾兴阳,治痿软。...
- 《本草乘雅半偈》:[第五帙]梅实
未经就接者为贵。修事乌梅,取青梅篮盛,置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润蒸,则肥泽不蠹。白梅,取青梅盐汁...
- 《滇南本草》:[第二卷]石梅
。山梅树大,石梅树小,仅高数寸至尺余。叶黄色,梗硬黑色,子甚细小。味酸,无毒。采叶为末,每服(三钱)...
- 《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梅
,即多叶红梅也,一蒂双实。一云∶苦楝接梅,则花带黑色。谭子化书云∶李接桃而本强者其实毛,梅接杏而本...
-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发无定处证(计四十证)]杨梅疮
研和,密贮瓷罐内,临用白蜜调敷。附方愈后退斑饼用黑母牛粪捻作小饼,炭火煨半熟,乘热贴患处,一时取去...
- 更多古籍中的硬枝黑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