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

目录

1 拼音

yīng wǔ rè

2 英文参考

psittacosis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鹦鹉热是一种由于人类接触病鸟而发生的疾病。100多年前,人们发现由于经常接触鹦鹉有时会得一种“肺炎”,于是人们将其定名为鹦鹉热,后来,人们又将其称为鸟疫,因为人们发现,除了鹦鹉而外,许多其他鸟类,如海鸥、鸽、火鸡、鸭等也都可以使人发生类似疾病,只不过其症状比鹦鹉所引起的轻一些。

这种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衣原体是类似于细菌或病毒的一种微生物。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存在于病鸟的体内,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别人的鸟或者人。患了这种病后,往往是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发冷、喉痛、严重头痛、全身不适、高热,还有精神不安、失眠、甚至昏迷,而其主要的表现为肺炎,有干咳,少量粘液性痰,有时痰中带铁锈颜色,各种检查也呈现肺部有病变表现。但是病人呈脉缓,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病人常有接触鸟类史。由于本病的表现与各种肺炎以及一些传染病较相似,因此对本病和出早期的临床确诊往往比较困难。在没有发明抗生素之前,本病在暴发流行时,病死率可高达20-40%,严重危胁病人生命,但是目前本病的病死率已下降为1%以下,且大多数死亡的病人为年老体弱者。

本病的特效治疗是采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及土霉素,口服1次0.25-0.5克,1日4次,至少连续治疗10天。病人要卧床休息,多饮水。

为了预防本病,应严格管理鸟类以及家禽的饲养场、屠宰场。家庭屠宰家伦敦 时不宜干拔羽毛及随便乱扔内脏。不要随便接触可疑的病鸟及死鸟,不给鸟类对口喂食。对于本病的病人要隔离治疗。

5 疾病描述

本症是由鹦鹉传染给人的疾病,故名为鹦鹉热。但后来发现有120多种鸟类,包括鸽子、家禽、鸭、海鸟等,都可流行此病而传染于人,因此又称为鸟疫或饲鸟病。目前,鹦鹉热及鸟疫已作为同义词。

6 症状体征

潜伏期1~2周,大多急骤发病,有头痛、发热、咽痛、胸痛、咳嗽等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在病后2周痊愈,亦可发生重型肺炎、紫绀、虚脱、心肌损害、黄疸、脑炎而死亡。但亦有徐缓发病或是隐袭性发作。严重患者由于广泛的血管受损,可出现似伤寒样的蔷薇疹,某些病人可发生结节性红斑及(或)多形性红斑,白细胞显著减少。

7 疾病病因

本症的病原体为鹦鹉热衣原体。

8 病理生理

存在于鸟类胃肠道及呼吸道,偶可从鸟类传染给人,且多由呼吸道传人。

9 诊断检查

诊断主要依靠由病人呼吸道及痰分离出病原体,以及在发病10d后血清内发现补体结合的抗体。

10 治疗方案

四环素有特效,剂量每次500mg,每日4~6次,共10d,氯霉素效果较差。

11 特别提示

引起鹦鹉热的衣原体主要见于鹦鹉类的鸟(鹦鹉,长尾小鹦鹉,相思鸟),其次是家禽,鸽子和金丝雀,偶尔见于白鹭和海鸟(如银鸥,海燕和暴风鹱)。

人类鹦鹉热(鸟疫)通常是由于吸入染病鸟类的羽毛或粪便的尘埃或被染病鸟类咬伤所致,通过染病患者咳嗽的飞沫,性交传播极少。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能与毒性很强的毒株有关。

11.1 预防和治疗

一定要避免与鸽棚内已感染的鸽子(如赛鸽和信鸽),其他发病的鸟类,羽毛尘埃及鸽笼内的东西接触。进口鹦鹉必须用金霉素处理过的饲料强制性喂养45天以控制传播,这种办法一般(并非绝对)可消灭鸟血液和粪便中的病原体。这一措施也有助于控制本病在为出售而饲养的火鸡中流行。由于咳嗽的飞沫和痰液可以通过吸入而感染别人,所以当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背景(接触可能的传染源)怀疑本病时,应对病人严加隔离。

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输氧及镇咳。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